分享

恋爱中哪一类人容易陷入焦虑,患得患失

 太原科大心理 2021-07-05

最近接待了不少出现情感障碍的年轻来访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恋爱关系里,他们很容易激发强烈的情绪,在叙述中容易焦虑不安、愤怒,或者自责、低落,担心对方不爱自己、抛弃自己,而同时他们又未经思考地做出不利于关系发展的行为,比如经常争吵、拒绝沟通、钻死胡同等等。

他们无数次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需要反复得到伴侣的承诺,但只要伴侣稍微跟以往表现得不一样,就会陷入怀疑,不安,情绪大起大落,长期下来,一段关系濒临崩溃,自己也焦虑抑郁,就算很快投入新的一段关系里,也故态复萌,他们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其实归根到底,是他们的依恋方式出现了问题。

成年人的依恋类型有哪些?

Bartholomew(1998)将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和恐惧型。研究发现,除了欧美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非安全型依恋的比例都超过了50%。

安全型依恋的人容易与人亲近,并安心地依赖和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最容易对恋爱关系感到满意,恋爱往往也维持很长时间,彼此相信,彼此承诺,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除安全型外的其他三种依恋类型统称为非安全型依恋。这类人在爱情里人容易患得患失,比较被动,且将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价值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自卑,情绪化,容易放大伴侣的一言一行,过度敏感,从而陷入焦虑、抑郁。

依恋模式从何而来呢?其实我们的依恋模式最早形成于婴幼儿时期与主要照顾者(一般是父母)的互动中。并且,早年形成的依恋模式会一直延续,影响我们成年之后与伴侣的相处方式,既然是从小形成的,是不是就不可改变呢?并非如此。

如何改变依恋模式?

可以通过正念冥想、书写、任务清单、情境模拟等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情绪,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与指导,让非安全型依恋的患者重新改写在恋爱中的心理状态,获得自我提升,关注深层次的自我,挖掘深层的自我价值依托。

情绪、思维、行为三个层面,练习用更加健康的互动方式,比如应对关系中的问题,可以选择冥想,体会跟安全型伴侣相处的感受,修复依恋损伤,多尝试安全型恋爱模式,比如相互尊重,信任,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

选择安全型依恋的伴侣。在经历了关系的破裂、分手后,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偏向不安全型;而复合则会使Ta们更偏向安全型。这也是为什么,找到一个安全型的伴侣,能够改变我们的依恋模式。

很多人都知道不安全依恋不仅在恋爱中,在亲子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中一样造成很多困扰,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与回避型人格。不安全型依恋不仅仅来源于童年,也与过往关系中的负面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过往被欺骗、被背叛、被辜负、被否定的事件深深烙印在心里,就容易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创伤,此时“依恋损伤”就出现了。

“依恋损伤”如同烙印,不容易抹除,但是并非不可能。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短小的书写练习,尝试“信任”的思维方式,重建积极自我概念。

尝试探索自我价值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依靠亲密关系来定义自身的价值。如果无法自我调节非安全型依恋带来的困扰,且产生情感障碍,一定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早日建立安全型依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