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历“通胀”,学历高收入不一定高,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就是过剩

 扬眉剑客 2021-07-05

“现在社会上花3000块钱去雇一个农民工雇不到,但雇一个大学生却可以,”这说明了什么?学历过剩,或者学历通胀。一般本科毕业生工资3、4千比比皆是,而进城务工的建筑工、保姆、月嫂、外卖小哥等有一技之长的,月薪都过万了,为什么年轻人却宁愿拿着低工资干“白领”,也不愿意干高工资的“蓝领”?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教师一共有66位,硕士39位,博士21位,博士后6位,不乏从清华北大及国外名校毕业的博士,虽然待遇高是主因,但也说明一点,高学历面临过剩。同时社会对技能技术型人才需求大,虽然工资待遇好,却没人干,这值得反思。

1.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看不起工人农民等出卖劳动力的,认为“出力赚钱”是低下的,只有“出将入相”才是出人头地的。

2.宁做白领不做蓝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坐办公室,当领导做管理,是人上人,而在车间、干一线、在基层,则低人一等,即使工资待遇好也不被看好。

3.体制内“人上人”。考公务员事业编,进体制内,是目前大多数人的向往,手中有权力,工资不低,福利待遇高,工作相对轻松,退休保障好,社会地位高,铁饭碗,受追捧。

4.再好也是打工的。私企高管收入高但并不受追捧。高端人才包括公司高管、高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金融经管人才等,收入上百万,但由于过于劳累,竞争压力大,而且多是在私企,挣在多也是打工的,稍有不慎就会被开,也是外光内惨

5.躺平是没有压力。青年人喜欢自由自在,生活随性,经过大学的教育,不大可能再低下高傲的头,宁可躺平也不会选择“低下的工作”。婚前没有经济负担,背后有父母兜底,压力小动力也不大,而一旦结婚成家有了孩子,房贷车贷,孩子奶粉、教育等等,压力大了,经济负担重了,才能放下面子,顾及“里子”了。

形成人人平等,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社会上流传一等生“打工”,二等生考公务员事业编当干部,做老师当医生,三等生当老板干老总,说是你可以得罪上等生,但不能得罪中下等生。现在青年人情愿躺平也不去出力赚钱,文凭与能力不对等,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眼高手低,知识过剩,学历通胀,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读书无用论。所以提高工匠地位,让泥瓦匠、木匠、铁匠、剃头匠、裁缝、厨师、月嫂等手工艺人受到尊重,打破阶层,人没有三六九等,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既尊重知识也尊重技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健康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