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桂光:专精一体博览百家

 青木森森 2021-07-05
张桂光:专精一体博览百家

篆书是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之一,它实际上是古文字的代称,通行的时间甚至比今文字(含汉隶、今楷与行、草)还要长,应该有与其他书体不同的分量。其内部的线条与结构变化,不仅十分丰富,而且流变线索十分明晰,对理清各种书体用笔结字的来龙去脉有重要帮助。篆书位居文字发展的源头,字形更能体现造字的本意,对形义关系的准确把握,及在创作时对字形结构的调整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启迪,所以,篆书的学习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由于篆书退出实用文字领域时间较长,人们大多感觉生疏。长期以来,人们对篆书的了解,多局限于小篆,在古文字材料出土日益增多之后,眼界才逐渐拓宽。当下年轻人对篆书的了解,多局限于大奖大赛中流行的几种风格,其余的往往知之甚少,这自然是很不够的。

张桂光:专精一体博览百家

抖抖篆书的家底,十多万片殷商甲骨、一万六千余件商周铜器铭文、数千枚竹简以及大量铸刻在玺印、货币、陶器、石器上和书写在缯帛、玉、石上的先秦文字,还有为数可观的秦汉金石、简帛篆文,粗略统计,已不容小觑。仅论甲骨,用笔即有追求线条圆转均衡、追求毛笔书写效果、追求刀刻味道三大类型,风格也有雄浑、谨饬、颓靡、劲峭、严整等多种差异;再看金文,铸款与刻款风格迥异自不待言,就是同属铸款的,商与西周早、中、晚都各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商代《乃孙作祖己鼎》之雄强与《小子蒚卣》之婉约、周初《天亡簋》的质朴无华与《方鼎》的娟秀圆转及《大盂鼎》的严整庄重、周中期《墙盘》的规整与《格伯簋》的散漫、周晚期《毛公鼎》的雍容与《散氏盘》的奔放,等等,区别亦显而易见,而同为刻款的,吴、越与齐、楚、中山诸国的铭文,虽都精雕细刻、精致可人,但从用笔结字到姿致神态也都各有各的精彩;至于简帛,虽同属毛笔直接书写,然晋国的石简、楚国的帛书、曾国的竹简都各具特色,楚国的信阳简、望山简、包山简、郭店简、新蔡简、上博藏简、清华藏简也异彩纷呈。就是郭店简中,《老子甲》、《老子乙》之规矩,《老子丙》、《语丛二》之精致,《成之闻之》、《尊德义》之灵动亦各异其趣;再如石刻,《石鼓文》的凿与《中山王陵守丘石》之刻即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一个艺术宝库用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不充分利用,十分可惜。

张桂光:专精一体博览百家

应该指出,出土的古文字材料都是这些书体发展到最辉煌时期的产物,无论结字用笔抑或姿致神态、个性风格,都有丰富的内涵,代表了这些书体的最高水平,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范本,大家不是常提“入古出新”吗?各人凭自己的性格爱好从宝库中选取一个范本,循先专精一体——后博览百家——最后写出自己的风格的步骤去努力,我相信,前两步的“入古”做好了,第三步的“出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专精一体,自然要对所选范本作认真、细致地临摹,力图从用笔、结字到精神面貌、姿致神态都有精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按有关规律对一些范本上没有而实际创作需要用到的字进行合理的拟补,以达到对埋藏地下几千年的文物作“复原”的基础上加以激活,使之为我们今日的创作需要服务。

博览百家,是因为任何一种字体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各自的长处,也都有各自不足的地方,通过博览,按自己的理解拿别家之所长,来弥补自己所学那家的不足,取精用宏,使之更趋完美,这是形成自身风格的重要一步。

有了专精一体的基础,又有了能汇百家的见识,写出自己的风格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从长或扁、伸或敛、正或侧等角度观察把握字形特征应该不难,但如何通过毛笔与宣纸的作用将竹上书、石上书或铸铜、凿石、刻铜、刻石甚或风化剥蚀的效果表现出来则似非易事。字形的拟补更是涉及用笔、结字及文字学等多方面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肯这样下工夫的人不多,但有志者也是有的,大家选好范本,通力合作,精心研摹,一定会把篆书的传承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