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前的东风街记忆(中)

 潍坊五好青年 2021-07-05

限于篇幅,加上本人学识浅薄和年龄阅历等问题,本文只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风街及相关街巷和建筑,或许有记忆上的混乱,还请各位指正和批评。上次回忆的是大十字口与东风桥之间的东风街。这次要说的是东风桥以东的东风街。也就是老潍坊人说的东关

过了东风桥往东就是东关。桥东头路北,当时立着各大牌子,上面打了广告。好像是介绍冬梅牌收音机。大牌子旁边是北下河,与它对着的南边是南下河。这两条下河街,在当时可真是热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介意者,可联系作者给以删除

先来看看北下河。沿着北下河往北走,路两边有很多平房。平房挨着平房,住家户有很多。没记错的话,路西边还有一些二层小楼,没记错的话,建筑年代应该是是清末民初或者解放前后。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耍。后来相机普及的时候,也有人带着模特去二层小楼那里拍写真集,再后来就都拆了。有一次当我拿着相机去拍的时候,发现那里只剩下了一堆废墟。

北下河的路东边以平房居多。和现在通济门斜对着的是观音阁。观音阁往东走过去就是有名的东关九曲巷。说起九曲巷,其实城里西门里也有个,东关这个出入口有好几个。有个在观音阁,有个在李家街,还有个在鱼店街。下河街比较有名的姓氏,首推李家。“下河李,惹不起”,说的就是下河李家。据说,台湾已故作家李敖的祖辈就在潍县下河生活过。

北下河往北走,过了通济门,就是西马道和绿瓦阁。因为城里也有条西马道,所以东关这条西马道道就叫做东关西马道。绿瓦阁往东就是“鱼店谭,不是玩”的鱼店街。据说鱼店街谭家与李家因为鱼店生意相争,后来谭家赢了。李家就搬到了下河街。后来各自成为老潍县惹不起的四大姓中的二者。

地图来自清光绪年《潍县乡土志》

北下河对着的东风街路南是南下河。也是一条农贸市场街。卖水产的居多。各种鱼虾,黄鳝,蟹子等,整天街上都弥漫了一种海鲜的腥味。见过有人杀黄鳝或者泥鳅水蛇之类的,先用棍子敲死或者敲昏它,把脑袋挂在一颗钉子上固定,用尖刀刺破身子,一张完整的皮就剥开下来,露出里面血淋淋的肉来。我看了很吓人,就赶紧躲开或者走别的路绕过去。

东风街的路南有一家韩记烧烤鸭店,当时买的人很多,去晚了还要排队。烤鸭的香味很远就能闻到,外焦内酥的烤鸭里面裹着香菇,待鸭子烤熟,里面的香菇也就熟了,不同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它独特的味道。当时韩老大卖扒鸡,韩老三卖炸鸡,韩老二卖烤鸭。清晰记得小叔领着幼小的我到下河街买水产品,如今小叔已年过六旬,而我也是人到中年了。叹息时光匆匆,不觉然,已是三十多年光阴过去了。

东风街的路北有一家无线电厂或者别的厂(记不扎实了),往东还有一家电表厂。位置在北下河往东,今阳光外滩地方。北下河拆迁以后,后来盖大楼,沿河位置先是白浪河公园,后来是摩尔公寓。它对面是开放时间不长整体设计以圆元素为主的庆成园,园内有圆形石柱石凳,圆形花坛等,庆成园往南走是文化宫和图书馆。过了它们,再往南就是奎文门了。

沿东风街过了烤鸭店、电表厂继续往西走,路南就是李家街,这条街不算短,走进去往北,路两旁都是居民房,向西可通九曲巷、观音阁,向北可通鱼店街,福音(街)巷。说到福音(街)巷的名字由来,也挺有意思的,据说与早些年间一些传教士在这居住有关,可能清末民初或者解放前后,传教士专门传播福音的,这条街巷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李家街对面,东风街路南也有一条街巷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就是安丘巷,目前有两种说法,有的认为是当年一些安丘籍的商铺住户在此住了下来,街巷名字从此叫来了,也有的认为是一些当地人以前在安丘打工或者生活过,后来又回到此处,不管怎么说,安丘巷的名字都是与安丘有关。安丘之前写法是安邱,后来统一成安丘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介意者,可联系作者给以删除

进了安丘巷往南走,再往东走,有一条吕家槐树街,这条街的名字是因为一棵老槐树而来。它就叫吕家槐树,如今自然屹立在世纪泰华的东侧,东关教堂和后门街居委会的西侧。见证了这一片地方的发展。记得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耍,老槐树有树洞,可以藏在里面,而且它旁边就是住家户,它的枝条比人家的屋檐都高,而且距离很近,以至于让人觉得哪天会不会繁茂的枝条把人家屋檐的麦草瓦片给掀翻了啊。后来平房都拆迁了,老槐树保留了下来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李家街的东边,东风街路北有一家人民剧院,门口很高,还有台阶什么的,在我的小时候,它很快就拆了。以至于我对它印象不深,不过依稀还能记得它大门口的几分样子。当时我有个叔在何家(街)巷住,爸爸用大金鹿载着我去他家玩,走到人民剧院这里,往南拐,进去后,路两旁都是柳树,然后又左拐右拐的,反正记得巷子很深,就来到何家(街)巷,那条巷子里有个会扎各种风筝的老人,有宫灯风筝,八卦风筝,燕子蝴蝶风筝,都是他自己扎的,扎完了试飞,在小小的巷子里根本放不开,就拿着风筝去白浪河放,老人后面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孩子队伍里,当然也包括那个幼小的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介意者,可联系作者给以删除

后来叔家平房拆了,何家(街)巷似乎也从地图上消失了,用平房换了楼房,还在原来的位置,今后门街小区,东关教堂的旁边。那时奎文门旁边有个凤凰庄小学,后来改做后门街小学,再后来不知道了,只知道在中医院西边的后门街小学又改成奎文实验小学了。如今吕家槐树还在,也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槐树西侧就是安丘巷,如今也是一条美食小吃街了。

回想三十多年前,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常常想起,爸爸用大金鹿载着我,从三中南边的增福堂街出来,向东过了大十字口,东风桥,人民剧院,来到何家(街)巷叔家玩。晚上回来,那时的八九点钟,街上比较安静了,我坐在后座,恹恹欲睡,非常打盹。爸爸一手扶着我,一手扶着车把,骑得很慢。感觉快到东风桥的时候,有一位叔叔从后面骑车过来,扶了我一把,然后好心地对爸爸说,孩子睡着了,这样很危险,他容易掉下来。不如让孩子下来走走吧。这位叔叔和爸爸一起把我扶下来,他陪着我们一起走过东风桥,快到大十字口的时候,见我不是太打盹的样子了,他才放心地离开了,由于天色太暗,一时看不清这位叔叔的样子,不过他这么小小的善举,那一夜的一幕幕,却让我在三十年后,依然记得这么扎实、清晰难忘。

那时感觉从东风桥往东,就已经很远了。以至于小学的时候,排着队从太平街小学出发,走着去烈士陵园扫墓,感觉像是一场长途跋涉。每个同学都拿着洁白的小花,有买的,也有自己做的,用白色的纸或者卫生纸,折好、剪好,用铁丝固定,很能考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来到烈士陵园,还没进大门,就能听到里面严肃庄重的音乐响起,记得当时门口两旁写着大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