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南关大街

 潍坊五好青年 2021-07-0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小时候,向阳路与胜利街交叉口,有一个大转盘,里面种着很多冬青,经常爬上去玩。大转盘往南,是南关大街

南关大街非常狭窄,两侧住满了住家户。低平的屋檐,坑洼的路面,每每下雨天,过道里就满了积水,无处排放。南关大街北起大转盘,南到人民街。向南可通双合小区、小商品城、火车站。



找不到南关大街胜利街交叉口大转盘图

这图片是青年路胜利街交叉口的大转盘

街北首路两侧是炸货店和饭店、商店。每天生意还算不错,反正人挺多的。进了大街往南走,路两侧也有几家临街小卖部,路东不远就有一家。小卖部门口经常放着一个凳子,凳子上放一个脸盆,脸盆里有一些黑乎乎的圆形东西,不知何物。旁边立着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西市场猪胰子(其实就是肥皂)。

小卖部对面有一条向西的小巷子,曲曲折折向西南拐去。巷子两旁有一些树木、植物。其中有一棵桑树,比较矮小。它上面的桑叶都快被薅光了。那时的孩子都喜欢养蚕玩,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养蚕很新鲜,给蚕找桑叶却犯了难。哪条街上,哪个巷子里,如果哪棵桑树的叶子几乎没了,十有八九就是被养蚕的孩子薅走的!

小巷子往西可通柳树行子、爱国路、南门菜市场。那时的南门菜市场不算小,很多当地老百姓都来买菜、卖菜。它给我也是留下深刻印象,这段等我另一篇专门展开了叙述,敬请期待我其他文章。

小巷子南侧不远,南关大街路西侧有一家裁缝店,店面不大,生意却是不错。店门挂着一个牌子叫沈阳服装店。走进去里面放着几台缝纫机,一个年轻女的在忙忙碌碌着,来做衣服的人太多了,据她说有时候一个人要忙到深夜。后来雇了一个伙计,还算轻快些。南关大街拆迁之后,这家服装店后来搬到北关的东大街那边去了。

服装店旁边有一条过道。走进去也是弯曲狭长,有如一条缩小版的九曲巷。往西走几米,有一个门洞,上面挂有一些木雕,当时觉得震撼,心里感叹,在一块木头上,竟然可以雕出这么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来。过了门洞往西,又是左拐右拐的,出现一个三岔路口。一条往南,一条往西,还有一条往北。

往南走去,住着三五家。其中有个姓丁的男孩(南关大街很多姓丁的),我经常找他玩,一是年龄相仿,二是确实能玩得上来。这孩子也是精灵古怪的,每天的脑袋里都装着各种各样的奇怪想法。不过倒是领着我去了很多地方玩过。有时候也待在他家看电视剧《西游记》《济公》等。过道里还有个女孩,叫什么媛媛,可能学习很好,平时不怎么出门,也没怎么一起玩过,印象不深。

三岔口往西走去,也是三五家。因为不太熟,不便描述。说一下往北走的几户人家吧。路西有一个大门,走进去也是有几家住户。家里可能可能有钱,院子里停着好几辆大排量摩托车,家门口拴着几只狼狗,主人喝住它们,客人才敢走进屋里,客厅放着一台大彩电,看电视剧,可比黑白小电视要舒服多了。

继续往北走,然后右拐,路北有一个公厕。说是公厕,其实只有一个蹲坑,供旁边三五家使用,平时还是比较紧张的。尤其是早晨上班点,好似扎堆一样,来抢蹲位。小解比较容易解决,每人家里拎一个塑料桶,前一天夜里,放在家门口院子里,一夜之间,基本全家人都能解决。关键是大解,总不能也排在塑料桶里吧。

提前抢到蹲位的,心里就放松很多,再也不用担心上班迟到了。抢不到的,只能现在院子里,捂着肚子不停地跺脚或者原地打转转,面露痛苦,向着公厕,望坑兴叹了。当然也有人出来找大街上的公厕,不过那样一来一去,时间都耗在路上了,对某些上班族来说,早晨的时间多么金贵,一点不肯浪费,所以他们宁肯忍着,一路煎捱,赶到单位点了卯再解决个人问题。

回到南关大街。往南继续走,路东不远有一个水井。它并不临街,在住家户的东边,来打水的人很多。地面湿漉漉的,有些地方长满了青苔。如果不小心,很容易摔倒。冬天就容易结冰,来打水的人更要小心翼翼了。冬天温度低,有时候水管就被冻住了,有人拿来一把暖壶,把热水浇在水管上,不过无济于事,又有人在水管下面堆放一些木柴,点上火加热,慢慢地水管受热了,拧开水龙头,终于有水了。打水人群一阵欢呼。

水井旁边不远有一户独居老人。头发胡子花白,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样子像极了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不过看起来还是瘦弱了一些,有一只脚好像还有点跛,走路很是不便,有时候见他扶着墙角走。老人打水是非常困难的。

街上有一些孩子,学雷锋做好事。来帮老人打水,两三个人,用一根木棍,抬着水桶,那时打水都要花钱的,虽然钱不多,几分钱或者几毛钱。老人往往给孩子们两毛钱或者五毛钱,打完几桶水后,老人家里的小水瓮差不多满了,剩下的毛票,老人摆摆手说不要了,让孩子们拿着,留着买东西吃。

有的小孩就不要,非常认真地说,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哪能要钱呢。人家雷锋叔叔做那么多好事,就没要钱。老师说,路上捡到的硬币还要上交呢。这位生性倔强的老人有些感动又有些生气说,这是两码事!这钱是我送给你们的,如果你们不要,我就不让你们来打水了,我找别的孩子来。后来老人还在小卖部买了一些糖棍、泡泡糖、麦芽糖之类的,拿来分给孩子们吃。单纯的孩子,给钱不要,见有吃的。还是很愉快地接受了,打水的劲头更充足了。

南关大街的南首,临人民街的地方,有一个分叉口,大致呈“人”字型。分叉口处早先是一个倒座观音庙,后来是一所学校,叫向阳路小学。那时的小学,我记得有一个绿色的大门,校园里都是平房,学校之简陋,和我当时就读的太平街小学,有的一比。后来南关大街拆迁,街上的住家户都搬往别处了,这所学校也搬到人民街西首去了,离着爱国路五道庙不远。


许多年过去了,随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关于南关大街的点滴记忆,注定长久地冰封在我的美好童年回忆里了。这些想起来都温馨的回忆,现在甚至若干年后,可能都是一些金贵的珍宝和一笔谁也夺不走的财富吧。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