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拿迷茫当借口了,你就是单纯的缺乏执行力丨打破“破窗效应”

 谢耳朵馆长 2021-07-0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态度决定一切

有人说:我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若你问她/他:具体什么事情呢?你迷茫于到底如何选择?还是根本就没有可选项?你又是如何在时间维度里,走到迷茫这一步的呢?
少数人可能会告诉你原委,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她/他觉得你是她/他的密友可以倾诉。多数人会以茫然无措的眼神看向你,并用类似于金属丝一样乏味的声音说:
噢,我不知道。我没想过这么多。我就是觉得生活工作过得不舒心,万事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种。
从这两种不同表现中,我们能够看出,第一类人,是真正遇到了问题和阻碍,并在潜意识中积极寻求答案与解决方法。第二类人,只是无关痛痒的发牢骚罢了。类似于“夜里想好千条路,清早起来卖豆腐。”
人生的迷茫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大有不同的。
米卢,唯一一个将中国足球队带进世界杯的外国教练。当年,他说过两句话,不仅风靡一时,更激励和点醒了无数人:第一,态度决定一切;第二, 快乐足球。
对于足球教练米卢来说,一个足球队的态度非常简单,那就是:快乐足球,赢得比赛。而对于单个球员而言,“态度”和“快乐”则非常具体。
我们都知道足球队是团队配合项目,每一个人在球队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各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前锋负责抢攻进球,中场负责配合传递,后卫负责防御,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球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才能在团队中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团队配合作战。个人与集体共融,集体为个人助攻助力。
抛开一切外围因素,米卢当年能够创造中国足球的奇迹,很大程度上是他理清了球员们的内心,让他们彻底想清楚和感受到了这几件事:
第一, 因为热爱足球运动本身而发挥潜能去踢球
第二, 享受足球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
第三, 追逐自我成功以及帮助他人成功的荣誉感
第四, 做这件事情创造精神财富的使命感
在今天看来,米卢其实没用什么神力,只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心理方法。这个方法是:让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唤醒足球队员的热情与激情,从而祛除当时缠绕在中国国家足球队队内队外的阴霾与错误思维。
放在今天来看,思维清晰,行动迅捷,目标直接不做无用功,是球队取得胜利的根本性原因。而此前围绕中国足球所谓的迷茫,都不过是借口,以及精力和人力用错了方向。
而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名词“态度”,恰恰指的就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往往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
所以,当人们说自己迷茫,或表现出迷茫时,其实是情绪的一种泛滥。它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你不愿意面对自己当下的困局和场景,以迷茫为借口偷懒或回避。
更为本质的是,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缺乏真正的执行力。

判断力缺失 = 态度模糊 = 迷茫 = 怠工

为什么一个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会陷入迷茫,从而消极怠工,失去执行力和行动力呢?
显然,在 “迷茫”这一状态出现之前,人对事情和周围环境的判断力,就已经缺失模糊掉了。而失去判断力的大脑,理所当然的,会丢失掉对事对人的清晰“态度”,进而轻易地陷入到情绪化体验和状态里。
情绪化的最大危害在于:它是身体最为原始的知觉体验和感受,却不是对事对人物的思考判断。当一个人情绪化时,身体感应会变得非常敏锐且直接,而思考判断却因此而退居幕后,较少发挥作用。
所以,当迷茫出现时,往往意味着在复杂环境里,个体自身知识储备和脑力资源,无法对复杂现状作出剖析和决断,从而造成了自身判断力的丢失。
一旦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停下来,甚至退出当下环境,换个角度和场景去旁观。

你可以用一天时间来闭关冥想,这期间,首先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其次分析横亘在眼前的困难;再次开始拆解难题,并找到最佳组合方案;最后,着手执行。
在这四个自我推动的步骤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最后一步而不是第一步。为什么是执行,而不是思考分析?
因为执行做下去,是改变现状的唯一“抓手”或“驱动力”。只是不停的想,不停的修正写在PPT上的思想观点却不落地,那么,现状将永远停留在我们遇见困难、感到困惑的地方。
而一旦想清楚立刻就做,往往会立刻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走出当下困境。
以单纯溶解迷茫,以执行力打破“破窗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非常明确:短暂迷茫是被允许的,但绝对不能陷入迷茫惯性之中。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态度单纯目的单一地爱着自己选择的工作,并且很容易就做出了成绩。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对事对人的单纯态度,可以使人在平凡的事情上,也轻易凝聚起自己身的力量和精神,并且越做越开心。
开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有成就感,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活。而这种纯粹的快活和自我控制,往往更大限度地激发出一个人蕴藏起来的潜能,从而使事情在量的积累后,逐渐迈向质变。
所以,当我们迷茫时,我们应该要立刻意识到:我是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如果一个人愿意面对现实,他将很少感到迷茫,而是对现实有极强的掌控感。也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回归到事情本身,回归到自己的初心上来。这份对事情的初心,将能确保人的行为不涣散,目标不动摇,并能够从循序渐进中得到快感。
而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又是否认真审视过,每天上班做事忙里忙外地“习惯性”状态,与实现自己的初心之间,到底有多少关联?
从前有一面墙,被涂鸦后若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墙上就会被喷得乱七八糟;一条人行道被撒了一些纸屑,无人清理的情况下,这条街的垃圾会越来越多,因为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顺手将垃圾丢在这。这些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当一个人在工作上遇到问题,生活上遭遇坎坷挫折时,其实也就是生活和工作在提醒我们有些过程出了问题需要调整。如果我们不以为然不做调整,那么就会出现破窗效应。
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无法解决和面对时,迷茫状态就会出现。彼时,我们将不得不为自己先前背离初心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Thibaut, J.W. &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