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禁止出境文物(二十一)唐八重宝函 上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唐代臻于鼎盛,为传入中原的每一处舍利都建塔建寺,还盛行以多重宝函用作瘗埋佛骨舍利的成套容器。目前,除法门寺出土四组成套宝函外,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塔基、陕西省临潼庆山寺塔基、江苏省镇江甘露寺塔基也出土了以金棺银椁为主的成套舍利容器。
这七组宝函中,以唐懿宗供奉到法门寺的八重宝函套件最多、规模最大、金银器最丰富,代表了晚唐皇室金银器的最高工艺水平,是研究晚唐金银器的珍贵文物。

重宝函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盝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现在只见七重。

当年考古人员是在地宫后室中央发现的八重宝函,盒盖上是菩萨像,两侧各立一名石雕护法天王,另有四个银瓶分立后室四角,各类皇室供奉器物以佛教密宗的格局围绕着宝函布放,宝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7年5月5日凌晨,考古人员打开了一重又一重的八重宝函,发现了一枚由羊脂玉做成的佛指舍利影骨,这是首枚出土的佛指舍利,后来按四枚舍利的发现顺序,被命名为特级一号。

关于八重宝函,地宫入口发现的唐代物帐碑上有非常详尽的记载:
宝函一幅,八重,并红锦袋盛。第一重真金小塔子一枚,并底衬共三段,内有银柱子一枚。第二重珷玞石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第三重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第四重真金钑花函一枚,以上计金四十七两二分,银二分半。第五重银金花钑作函一枚,重四十两二分。第六重素银函一枚,重四十九两三钱。第七重银金花钑作函一枚,重六十五两二分。第八重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一枚,银锁子及金涂锁子七具,并钥匙钺链子等,共计银一十六两四钱。

八重宝函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世所罕见,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等工艺达到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巅峰,而且宝函四周壁面上还雕刻文殊、如来造型,深刻体现了佛教密宗思想,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重要代表。
八重宝函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价值,作为唐代舍利器的代表,2002年,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第八重 · 檀香木银棱盝顶宝函(已朽毁)

最外面的第八重,唐人称为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函外以减地浮雕描金加彩的手法,雕刻有释迦说法图、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及礼佛图等极为精美的画面,是唐代木雕中罕见的佳品,可惜出土时已经破碎,只有金属的棱架还在。

第七重 · 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唐人将此函称为银金花钑作函,以银铸成,正面有一金锁扣和金匙。函体以平雕刀法刻画“护世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天王形象栩栩如生,持弓执箭,众多神将、夜叉侍立,气势威严。
不过,唐代的这四位天王与现在常见的“风调雨顺”的天王形象略有差异,手里拿的兵器法宝有些不同。看来随着后世佛教更加中国化和世俗化,旨在摧群魔护佛事的天王们也要承担更多降福保平安的责任了。

宝函正面勒铭“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头戴宝冠,身着甲胄,胸系樱珞,火焰头光,左手托搭,右手持宝杵,座下为二邪鬼,两侧列侍夜叉、罗刹等眷属。

毗沙门是梵语多闻之意,这位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因其经常守护佛天,常常听闻如来说法之故,专司守护佛国北方郁单越洲。

宝函右面勒铭“提头赖吒天王”。天王头戴宝冠,身着甲胄,火焰头光,双手持剑,座下为二邪鬼,两侧列侍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等眷属。

提头赖吒,梵语为持国意,即为东方持国天王,专司守护东方弗提婆洲。

宝函左面勒铭“西方毗类勒义天王”,天王头戴盔,身着甲胄,火焰头光,左手执弓,右手持箭,座下为二邪鬼,两侧列侍诸龙族。

毗娄勒义,梵语为广目之意,又称广目天,据说能以清净眼观察护持世界,专司守护西方瞿耶尼洲。

这个天王和身边的天兵天将是最中国化的,全部著唐代冠服,人物形象也是唐代富态的风格,一幅大唐的骁勇战将模样。而且天王后面造像中头戴羽冠、双手捧花盘的龙族,与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中的海东使者冠服相近,说明密宗不仅为统治者所虔奉,更与世俗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服饰上直接照抄了。

宝函背面左上角勒铭:“毗娄博义天王”。

博义天王头戴宝冠,身着甲胄,火焰头光,左手柱剑,右手接膝,座下为二邪鬼,两侧列侍鸠槃荼、薜荔神等眷属。

毗娄博义是梵语为增长意,此天王就是南王增长天王,据说他能令人增长善根,主守南方阎浮提洲。

考古人员当时看到如此精美的宝函时,已经认定真身舍利就在其中,差一点就没发现脚下的秘龛,说明唐人隐真示假的方法还真管用了。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