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国博顶级文物中最低调的一件了。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东北部金凌河右岸的台地上,属于渭河流域,在几千年前,那里更是河流纵横、湖泽密布,而且有大量森林,因此古人可能先发现了木头能浮在水上,进而发明出了木舟。 在壶腹部的两侧,各用赭黑彩绘出一张鱼网状的图案。仰韶文化考古中发现大量的石制网坠,证明当时已经使用鱼网捕鱼。这件陶壶壶身两侧的鱼网纹,也被认为表明当时的先民们已经有了划船撒网捕鱼的能力。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整个壶象征正在从船上撒网捕鱼,也可能是小船刚刚捕鱼回来,在船的两舷晾晒鱼网。因此,将这件壶命名为彩陶网纹船形壶。 中国应该很早就出现船了,但因为远古的船都是木头做的,不过可能保存下来,所以现在还不能通过实物来证明什么时候有了最早的船。考古证明,出土网纹船形壶的北首岭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早期,因为也就可知在那时,中国北方就已经出现实用性很强的船了。 船出现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船不仅是生产捕鱼的工具,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了船,远古人就可以不再只是沿着河流徒步前进,可以乘船走得更快更远,还能随身携带更多的物资,古人的活动范围一下就大大增加了,不同地区的古人接触和交流也更多了,也就更促进一个个血缘家族发展成部落或族群。 网纹船形壶能被列入禁止出境文物,除了与中国船起源相关外,还在于它的出土地,不过这也是它现在非常低调的又一个原因。 考古人员曾于上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对北首岭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是距今5000至7400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其始建年代比西安的半坡还早了400多年,因此有的称其为北首岭类型,也有的称为半坡类型早期。 北首岭遗址曾经引起考古界的重视,因为这里的年代比较早,但已经处于以农业为主、兼有渔猎的经济阶段,而且遗址规模很大,可能已经出现了早期权力人物,达到了相当的社会发展高度,被称为前国家的原始文明社会。 此外,近年考古发现和研究认为,以陕西和河南为中心的仰韶文化,有可能是起源于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文化,而位于陕西西部的北首岭,正处于甘肃天水向陕西关中过渡的中间地带,年代上也处于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因此认为北首岭可能是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一步。 文献和传说中,炎帝大概生活在仰韶文化晚期之前的年代,活动区域就在渭河流域的姜水,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与北首岭文化套上。所以北首岭遗址也曾引发过很多想象,特别是现在甘肃天水一直重视人文始祖伏羲的传说,那北首岭正好可以承载炎帝的故事。 如果真是这样该多好啊。 此外,因为北首山遗址的年代太早,再怎么挖也只能挖出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东西,更高级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会多。而从上世纪80年代后,大概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大量更有意思的遗址和更抢眼的文物纷纷被发现,学界的注意力转移到比仰韶文化更晚的龙山文化研究中,中华文明探源和形成过程研究成为显学,北首岭也就渐渐沉寂了,连带着让网纹船形壶也低调了。 不过禁止出境文物并不看重明星效应,还是更强调独特性和重要性,而彩陶网纹船形壶,不仅器形和图案非常独特,也代表了中国北方舟船的起源,还代表了中华文明孕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虽然异常低调,但仍然成为了禁止出境文物。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