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 帝国时代 二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

我牵着你走过

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冲击的较量,是贯穿世界所有人类文明的问题,关键看能不能守得住。
中华文明也面临这个问题,但好在东亚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发挥了作用,基本面临来自北方一个方向的冲击,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四面受敌而很容易覆灭。
而且因为茫茫大漠和草原,能来到黄河流域的也都是散兵游勇,中华文明一直没遇到先进文明的真正考验,不像古印度那样被改变了几次文化和人种。
西晋 · 青瓷跪坐俑
但到了东汉和魏晋时,因为南匈奴投降,原来包含在匈奴里的大批北方民族迁到中原周边,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还来不及融合这些族群,而中原的花花世界足以让他们疯狂。
于是,危机在不断积蓄,只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中原内乱的时机,西晋完美地提供了这个机会。
北朝 · 骑马陶俑
因为阴谋篡权需要众多世族支持,又因为曹魏对北方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而使天下一统来得非常容易,因此这个王朝自立国起就成为了奢侈腐败、黑暗肮脏、无法无天的邪恶帝国,处处走到了中华文明的反面
农业文明靠天吃饭,勤俭节约是祖传的美德,但西晋玩得最HGIH的是比富,还是烧钱比富,而且石崇和王恺PK得不过瘾,本应作为最高道德象征和社会风气指向的皇帝都参加进来。
西晋 · 青瓷骑俑
孔夫子那会儿就讲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更讲仁者爱人,晋朝统治者也把刻有这些仁爱经文的石碑放在太学,但一位富豪在宴请客人时,因为客人不喝酒就不断杀掉负责劝酒的女仆,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位客人竟然说,“他愿意杀他家仆人与我何干”。
大概老天都看不过如此道德沦丧,就给司马家送了一个傻子继承人,这位白痴竟然还真当上皇帝,然后贡献了一句千古名言:“没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
西晋 · 青瓷骑俑
西晋在政治制度上也走错了方向。以阴谋起家的司马氏对外人不放心,幻想着自家人能帮自家人。但事实上,对权力的欲望永远胜过对血统的忠诚。因此,帝国时代汉、晋和明三朝之初进行了三次封建,结果都造成了同室操戈。
好在汉和明的内战规模有限,又有雄主在世,很快就结束。但晋的八王之乱的主角却是一个白痴皇帝和一群贪婪又无能的王爷们。
西晋 · 青瓷骑俑
结果,自相残杀之后中原大乱,早就虎视耽耽的异族们乘机攻入中原,腐朽的晋王朝已经无力抵抗,汉家文明肇始之地,秦汉立国之都,都被异族占领。
司马家族的一支拍拍屁股跑过长江,与从三国时就在江南生根发芽的当地世族合作,组建起另一个晋朝,但北方的人民却陷入无尽苦难。
东晋 · 青瓷羊形烛台
这是一次真正的危机,因为不同于以往汉族政权间争夺地盘的战争,这些异族统治者带有明显的种族灭绝目的,有的是杀掠成性,有的就是为了减少汉族人口,因此北方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大量消亡,无数汉家文明也成为灰烬。
过去史书中将这段历史称为五胡乱华,现在一般称为十六国时期,因为这些胡人打进中原后,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有十六个比较强大,还有一个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
北朝 · 陶马
在此危难之际,东亚大陆的广阔和农业文明的广远起了关键作用,北方沦陷了南方还有存身之地,大量汉民和掌握文化的上层就衣冠南渡,将北方的一切搬到江南,存留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汉民族此时也迸发出了血性,依靠江淮的复杂水系,挡住了北方马背民族的铁蹄,甚至一战而使拥兵百万的前秦突然崩溃。
从此,北方众胡与南方东晋,或者说北方的胡文化和南方的汉文明,谁也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对方,开始了漫漫隔江对峙。

南朝 · 画像砖
历史总是很有意思,在北方十六国纷乱不堪的时候,自东汉起就进入中原的佛教再次通过西域传入中土,而且那些异族统治者为洗涮血腥的双手,竟然非常推崇这种反对杀生和要求众生平等的宗教,而北方已经对生命和生活都麻木的人民,也非常愿意相信佛教关于来生的说法。于是,佛教开始在北方迅速传播,统治者甚至为了争夺传法的高僧而发动战争
北魏 · “韩小华造”石弥勒佛像
几乎同时,佛教通过北下和南上,也逐渐进入长江以南的汉族统治区,非常符合流行清谈的上层知识界的口味,也受到同样希望有精神寄托的人民的欢迎。
就这样,佛教完成了进入和影响中国文化的关键一步。
十六国 · 北凉写经残纸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这是一段谁负谁胜出天知晓的时代。
北方经过一百多年的混战,各路胡人既与汉人仇杀,彼此间更是仇敌,打着打着就越打越少,于是一支从大兴安岭来的民族兴起,终于把让人头晕的一堆燕和一群凉都灭了,北方实现了统一。这个新政权自号大魏,当然后人通常只称他们为北魏。
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又变成北齐,西魏变成北周,这五个朝代统称为北朝。

北魏 · 甲骑具装俑
南方经过最初的混乱,在军事上得到安全后,汉族人们不仅复原了从北边带来的中原文化,连中原的生活方式也一并复原了,慢节奏的农耕之余,书法和绘画成为了时尚。
南朝 · 画像砖
东晋之后,宋、齐、梁、陈四朝相继成为南方的统一政权,他们在历史上合称为南朝。因为后世史书都是由汉人写的,南朝的这些政权被视为中国历史的正溯。
南北方都统一了,但仍然对峙着,这就是南北朝时代。
南朝 · 青瓷双柄鸡首壶
鲜卑这个已经不存在的民族,现在被提到最多的是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以及拓跋改姓为元,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匈奴。
其实鲜卑族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要大大超过匈奴,因为一百多年的十六国纷乱由他们平息,两百年的北朝五国全由他们主宰,他们控制的疆域也远大于南朝。

北魏 · 彩绘执盾陶武士俑
鲜卑更厉害的还在于对后世的影响,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和外祖母,还有他的皇后都是鲜卑人,隋唐两代皇室的身上都流着鲜卑的血。
这是一个勇武又智慧的民族,不仅统一了北方,后来间接统一了中国,盛唐从此开始。
北魏 · 甲骑具装俑
鲜卑人作为从落后之地起家的游牧民族,天然地具有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的强烈欲望,与西方相通的丝绸之路得到了延续。
而且,由于统治者的民族关系,西方的人员、物资和文化,不再是由汉族控制者选择性引入东方,而是随着东西商业互动自发地流动到中原。
后世留名于诗和文献的胡腾舞,此时已经成为外来时尚。
北齐 · 黄釉乐舞图瓷扁壶
当然,更大的文明吸引来自中原。
不同于那些捞一票就跑或是醉生梦死的短命政权,游牧民族出身的北魏统治者,发现农业文明具有无法批拟的高产量和稳定收获优势,以及因此派生出更舒适的生活方式和更优雅的文化,这对于同时追求国家强盛和安乐享受的落后文明的统治者无疑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北朝 · 陶武士俑、笼冠女官陶俑
事实上,在统治者从政治角度正式考虑与汉文化关系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有很多鲜卑人学会了汉话,喜欢按汉族的方式生活,甚至鲜卑皇族早就与北方汉族中的豪门大宗通婚。因此,有汉族血统的孝文帝,打小就在汉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
于是,一场对鲜卑民族对中国历史、对中华文明都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改革,开始了

西魏 · 陶俑
这场改革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民族史上都具有很强的特性。
中国历史中,要么是匈奴、古滇这样的落后民族被汉民族和中原文化强势吸收,要么是后世的满族利用掌握政权的优势千方百计保持本民族特性,但最终仍难逃被同化,而由军事征服者主动向被征服者进行文化和文明形态的融合,却真是少有。
北魏 · 骑马陶俑
因此,长期以来,孝文帝汉化改革被认为是符合经典著作的典范,以及民族融合的象征。不过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北方汉族,本来已经因为农业文明而在北方统一后逐渐占据经济优势的汉族世族,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王朝政治,而且一旦具有这种合法的上升途径,千百年传下来的谋略智慧就可以很轻松地让鲜卑贵族边缘化。
北魏 · 陶女乐俑
对中华文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大家都是汉人了,被异族统治几百年的北方和中原终于再次明确成为汉文化的领地,而且长期因为农耕而变得内敛低沉的汉文化,也因此被注入了来自草原的血性,变得积极和开放,正是这种新的民族精神,促成了盛唐的到来。
此外,北方汉化改革也使得南北朝在文化上实现了一致,大家都是汉人了,民族战争又变成汉文化内部的权力争夺。因此,后来隋统一南方的战争才会异常顺利,除了国力对比之外,文化上的共同认可也起到很大作用。
· 陶俑
文化融和使北朝人很快就适应了安稳舒适的农业文明生活,与南朝人一样,喜欢上了缓慢文雅的牛车。
北齐 · 陶牛车
服装也喜欢上了汉族的传统大袖子,这种造型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正在营造中的莫高窟。
北齐 · 弹琵琶陶俑
中国人民确实是非常勤劳朴实的民族,只要能过上安稳日子就能拼命地创造财富。在北朝曾出现的几次不长不短的太平岁月,都产生了暴发式的繁荣,也使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仍然不断向前发展。
青瓷在南北方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南方青瓷,胎质坚硬细腻,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黄,釉面有细密的开片,呈现极强的玻璃质感

北齐 · 青釉仰覆莲花尊
佛教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北朝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造像高潮,北魏一家就贡献了云冈、龙门、麦积山三大石窟,南朝也出现了四百八十寺的楼台烟雨。
中国人在用佛教改造着自己的思想,佛教也不断进行着中国本土化的转变,除了开创性地把皇帝视为当世佛,解决了僧人要不要向皇帝下跪和皇帝拜不拜佛像的大难题,连佛像面容也按着中国人的审美转化,不再清瘦,慢慢地圆润起来。
北齐 · 贴金彩绘石佛像
佛教作为中国古代时期,唯一成功进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不仅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还对中国文化、艺术和语言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心海、庄严、圆满、觉悟、彼岸、因缘、烦恼、解脱、方便、平等、相对、绝对、知识、悲观、一针见血、三生有幸、五体投地、六根清净、百尺竿头、生老病死、不可思议、冷暖自知、快马加鞭、皆大欢喜、表里不一、苦中作乐、昙花一现、大千世界。

我们今天用到的上万个词汇,都来源于汉字与佛经教义的完美结合。

北魏 · “韩小华造”石弥勒佛像
不过这场意义重大的改革,对于鲜卑族更像一场灾难。
本身落后的文化让他们无法分辨汉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因此进入洛阳花花世界的鲜卑上层,迅速沉迷于腐化的享乐,整个政权的进取心和执政能力高度退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军力衰退,以至于面对柔然来犯时,花木兰不得不替父从军。

西魏 · 彩绘双丫髻女陶俑

但同时,因为鲜卑进入中原太快,社会内部还存在很大原始残留,改革措施又非常激进,当上层完成汉化开始享乐时,基层还有大量原始的军事化部族集团,他们没有享受到改革的好处,反而因为上层的腐化而受到更大压迫。北魏显然无力处理中原统治方式与原有军事集团的关系,于是就造成了分裂动乱和新的战争。
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魏就解体了,说明历史是多么复杂,不会是所有人的皆大欢喜,不会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也不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童话。
北周 · 独孤信墓志铭
随着鲜卑族因分裂而大打出手,本来就是少数的人口就更少了,在经济和政治上已经翻身的汉族更加强了在北方的优势,连鲜卑统治者都不得不依靠汉族豪强。
由北魏分裂出的东魏和西魏结束后,北朝的最后两个朝代,东西并立的北齐和北周,一个是鲜卑化的汉人当了皇帝,一个是由有鲜卑姓的汉人掌握实权。
北齐 · 陶骆驼
鲜卑族再也斗不过汉族了,在文化上投降后,又交出了政权,全面回归汉化的杨姓隋朝取代了北周,而后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大江两岸,北隋南陈,全恢复成了汉家天下。
不过,这时的中华文明已经不再是三百年前的中华文明了。
隋 · 安济桥(赵州桥)石栏板背面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一段大分裂的时期,但也是民族和文明的融和时期,北方的游牧文明中和成了农业文明,南方的农业文明则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南北再次统一,消沉的南朝之风散去,野性的北朝胡风也吹尽,一个在血统上混杂,文化上融合,经济上南北贯通,政治上不断创新的崭新时代出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