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汤如叹息

 风舟微纪录 2021-07-06
好汤
细心+耐心+文火

在西方人的餐桌上,送上头盘菜后,必然会上汤开胃。中国人恰好相反,上完冷盘上热菜,最后呢,甜汤咸汤一股脑地蜂拥而至。 

湖北的藕汤、江西瓦罐汤、广东老火靓汤之所以有名,都少不了三板斧:用细心和耐心加文火慢慢炖出来,正所谓:心急喝不了热汤。

汤料的选择余地非常大,绿豆、薏米、海带、冬瓜、莲子、红枣、党参皆可入瓮。只要你有时间慢慢熬,洗手做羹汤其实并不难。精心搭配好汤料,清洗下锅,用心控制好火候,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雾气混合了香味,开始在房间里肆意弥漫。在不动声色之间,汤汁渐浓。 

汤这东西独得菜蔬以及五谷杂粮的精华,好处全被它占尽。可惜,人处于享受富贵安乐的状态中,永远不会惦记着喝汤。只有在落魄的时候,我们才会遥想汤的温暖与体贴。 

有一年,我带女儿去惠州看海,在海里戏水数小时,好不容易跌跌撞撞爬上沙滩,冲凉擦干头发,赶紧叫了一份热腾腾的苦笋汤,大口大口吃豆腐喝汤,欣赏海天光影,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记忆中,最家常的番茄紫菜汤是妈妈的味道,一红一紫,不但妥帖养眼,还鲜鲜的暖暖的,暖着心养了胃,让人回味一生。 

而百合银耳莲子汤暗藏着新人的浓情蜜意,当洞房的红喜字褪色,最初的激情也渐渐退却,需要滋润的除了身体,还有彼此的心灵。 

这个世间,用最简单、最平凡的汤料做出的汤水,却如此唇齿留香。 

其实,不仅是我辈寻常百姓,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经对一碗清汤念念不忘。朱元璋年轻时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只得到凤阳城外的皇觉寺做小沙弥以图混口饭吃。但是,不久凤阳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有一次,他外出化缘多日粒米未进,饿得奄奄一息时,被一个过路的老婆婆救回家。她用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几根菠菜、剩饭放在一起煮成汤,端给朱元璋吃了。朱元璋吃后回味无穷,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开玩笑说,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离开寺院后,朱元璋四处流浪要饭,后来又投靠了起义军,一步步从社会最底层奋斗成为布衣皇帝。又有谁能否认,他日的飞黄腾达与这碗救命汤激励的关联呢? 

行走在红尘俗世,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句贴心的话,一碗充满爱心的好汤。好汤如叹息,身心得舒缓。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