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藏龙的烟台里巷

 风舟微纪录 2021-07-06


海的“弄”,烟台叫里、叫巷,或者叫胡同,是最小的聚居单位。一般来说都不长,最长的坤山里才一百三十米;也很窄,最窄的隆德里才宽一米四。

小巷不乏轶闻,见证过小城昔日的闭塞。


如今已成为市中心的桃花街有一个“耳朵眼”,俗彦说“不知耳朵眼,不是烟台人”。语出登莱青兵备道第二任道台潘蔚。道台大人偶发关注民生的善念,坐了轿深入民间,走到狭窄的小巷里,不料进退维谷。想前进,此路不通;想后退,又恐惧不吉利。他仰天长叹:“我算钻进耳朵眼里了”。这条小巷因此而得名,且声名鹊起。

无独有偶,还有一条“耳道街”,在今天的中银大厦附近,五条无名小巷呈W排列,街口都通三马路,因而得名耳道街,很是形贴切。

小巷也连接着红色文化,南山路的思永里,一幢很不起眼的民宅竟是中共芝罘区委的机关驻地,当然当时是地下状态的,掩护在市民之中,鹰犬们嗅不出半点气息。烟台有二十二条死胡同,街口有硕大的“仁丹”广告,蓝底白字,异常醒目,即使在依稀的月色下也清晰可辨。原来这是地下工作者的“暗号”。抗日战争时,有了这种暗号,既可以把敌酋诱入,又可防止自己被堵,堪称巧妙。


与贫民区那里拥塞不堪,脏乱差的小巷相比,二马路上的里巷,简直是天上地下。这里的东福里、铭新里,巷口是一个敞亮的大门,蔽以醒目的照壁,上书名家墨迹“紫气东来”,显示道家底蕴。巷内是整齐的甬道,排列整齐的大宅门,门前垂柳,门内名士。比方,铭新里住过连任商会会长的澹台玉田,他出身微贱,却以集资办瑞丰面粉公司济人危难,因而口碑高耸。烟台1934年设市,首任长官以“七品官”自吹,登门造访被其拒绝“我是一品老百姓,不见七品官!”

又如东福里的安惠民,是芝罘“四大善人”之一,其妻辞世,乞丐列队致祭。在接待冯玉祥的宴会上,他以商会董事的身份面刺“焕章(冯的字)兄,你是个小人”。(指冯被称为倒戈将军)弄得全场瞠目,后传为佳话。

再如百仁里,张桐人曾住在此,那里有藏着很多孤本、善本的很大的藏书楼。此公的“墨菊”在当今的香港书画市场仍是抢手货。他首创在宴席之末,大家挥毫书画为乐,弄得许多缺少文化的达官非常尴尬。里巷中人,天生傲骨,体现了“绅商文化”特有的风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