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饿||总想吃东西

 文火0 2021-07-06

小时候看过一篇散文,名字叫做《饿》。那时候的阅读,多是冰心、叶圣陶的文集之类,所以,总在心里觉得这篇文章与叶圣陶有关;也可能有什么有待探索的原因,让我总记不住刘半农此人。

那篇《饿》写得太好了。让我一个从没挨过饿的人,时隔多年,依然记得字里行间透出的饥饿感。在每每感受到想吃东西的欲望时,还会想起来。没错,对于没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我来说,饥饿无非是哪一顿饭吃得晚了;或者哪一顿饭吃得少了导致没到下一餐就饿了;又或者忙得厉害时不到饭点就饿了。总之,想吃东西,约等于饿了——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饿,也可能只是心理上的进食需求。

又或者,这种饥饿感源于精神上的追求。好比《燃烧》里面所说的,饥饿有两种:“little hungry”是一种小饥饿,是为生存、为温饱的饥饿;“greathungry”是一种大饥饿,是为精神、为生活意义而饥饿。

我最近,总想吃东西。那种明明不饿、就是惦记着吃点啥的感觉经常来刷存在感。我很确定不是生理原因,大概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知道了原理,并不能消除“饥饿感”,想吃的欲望还在;可以消除的,是可能随之而来的焦虑和恐惧——不明真相更容易滋生的恐惧,新陈代谢变缓与食欲日增的冲突导致的焦虑。一旦明确了“吃吃吃”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也就没什么可忧虑的。

其实,也不是完全消除,还是有一点点担心:作为一个尚未彻底放弃身材管理、确信吃嘛嘛香的自己将来一定会发福的前胖子,暂时还没做好中年发福的思想准备啊!

吃是需求,得满足;不想发福也是需求,也得满足。两害相权,只好自我安慰:幸好我口味不重,对刺激性食物没啥追求;爱吃甜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几十万年以来就写在基因里的嘛。有些人瞧不起这种“自我安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简直是咱本土的信念“合理化”嘛。

以前总开玩笑说,这么能吃,是因为“还在长身体”;现在想来,“生长”的结论说不定是对的呢,只是成长的不一定是身体,也可以是心理或者精神。如此说来,“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含有认真的成分”,大师诚不我欺啊!

【有兴趣的来看看这篇散文啊:刘半农 | 饿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