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以命相抵终换不回救赎?”你的原生家庭可能“有毒”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最近一部悬疑网剧《摩天大楼》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住户们的身世囊括了——家庭暴力、童年创伤、性侵、偷窥癖、惧旷症、慕残者、出轨等等,这样一个聚集了各种“病态“心理症状的大楼,就如同将都市中所有受伤的灵魂凝聚而成。

这些看似“病态”的人们,又似乎都在做着他们认为正义的事情,尽管如此,也依旧无法阻止一个,早已受尽伤害的美丽生命的消逝。

点开可看大图

原生家庭为钟美宝拷上了沉重的枷锁,即使她再坚强再乐观,从小到大都努力守护弟弟,囚禁人渣继父颜永原长达一年之久,更想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弟弟彻底摆脱颜永原的纠缠。然而她终究低估了人性的黑暗,放了颜永原,到头来被他所杀。

《摩天大楼》中钟美宝讲述她的故事

而那些或中伤或帮助她的,这栋楼里的“怪人们”又何尝不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

建筑设计师李茉莉的父亲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就不应在行业里抛头露面,即使女婿剽窃了女儿的设计也无伤大雅;

林大森的单亲家庭,缺失的父爱,捆绑式的母爱,都使得他即使“吃软饭”也一定要做出一番名堂来给大家看;

钢琴家颜俊从小受到生父精神和肉体虐待,长期被勒索,患有严重的精神问题……

还有喜欢收集残破娃娃、爱上残疾女孩的保安谢保罗、极度叛逆喜欢偷偷进入他人房间玩角色扮演的丁小玲、患有“惧旷症”无法走出自己房门的作家吴明月等等,这些无不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关于家庭,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其实,那些不幸环境长大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可能非常不同,但他们内心的很多痛苦,是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即使你可能并未遭受强烈的家暴、乱伦或者性侵。

但那些“有毒的父母”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在我们的童年留下我们都没有注意的创伤。

家,可以给予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也可以烙上伴随一生的伤痕与烙印。




“小时候所有就夸我,

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Cory是公司里最少年老成的人,刚大学毕业却有着一种中年人的“豁达”。

从来都不强调自己喜欢什么,唱歌被抢了歌也丝毫不介意,同事把工作推给他也总是保持笑容,并不拒绝。即使是女友出轨,我也几乎没有看到他有过于起伏的情绪,并一再为对方开脱。

他太懂事,总为别人考虑却不曾真实表达过自己的感受。而这其中的原因在我们关系更加密切之后逐渐显现,他似乎经常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他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关心,内心的感受也无关紧要,他的爱、嫉妒、焦虑、快乐、愤怒,都无权表达。

李诞在综艺《野生厨房》里的一段“自我否定”。

像Cory这样的人,童年没有激烈的暴力没有离异也没有性虐待,但他与工作忙碌的父母之间,却也没有足够的情感沟通,繁忙的父亲,沉默的母亲,他甚至没有经历过青春叛逆期。情感的输出始终无法正常的进行,没人想听一个孩子在想什么。

这些忽略情感成长的家庭,不仅影响到这个单独孩子的个体,更会将这种“有毒“的影响延续到下一代,就如同高速公路的连环追尾,其危害是代代相传的。

真正成熟理智有爱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家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会为一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实的基础,而绝非像对待“二等公民”一样,忽略孩子的真实诉求。

“他们爱我,都是为了我好!”

另一种隐藏在我们周围最常见的“有毒父母“就是那些永远说着为你好的父母,而子女又往往是为他们辩护的“帮凶”。

就像是我的朋友Karen,当我跟她说要直面那些父母的不良影响,与他们“对峙”才能解决现在与男友相处的问题时,她却激动地反驳“他们其实也都是为了我好,我知道……”然而我知道她的父母,却始终控制着Karen的生活,即使她已经31岁了。

如果她与他们不喜欢的人交往,她的父亲就会选择沉默几天都不与她对话,而母亲则会边哭边述说对Karen未来生活的无限担心;

还有一次春节因为跟朋友去旅行而没回老家,他的父母表面上表示接受,但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都发多条超长微信,来描述因为她的缺席,所有人都多么想她,并且因为无法一起过节而多么扫兴、伤心和痛苦,就像是Karen亲手毁了所有人的春节一样……

这种对孩子的强烈控制欲,伪装成“我是为你好”的“有毒父母”往往都演技高超,表面上他们说着:

不要随便和男生交往;

不要离开我们的身边;

不要做冒险的事情;

不许和家长顶嘴……

但他们背后想说的,却是如同牵线木偶的看不见的牵引线一般,企图通过爱的伪装,控制孩子的意识,比如:

没有妈妈的照顾,你活不下去;

没有爸爸的帮助,你不可能成功;

不要有你自己的生活;

必须永远需要我们……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投射”,指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意思是人会把自己具备但不能接纳的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

那些自己感受到生活挫折、婚姻失败或者其他问题而无法自己化解的父母,就有可能将这些转移到孩子身上,企图通过控制子女的意识和生活,来弥补自我的缺陷。

因此,控制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很有可能是模糊的,他们自身也很难面对与父母分离所引起的恐慌和负罪感,并将自己视为父母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个体,这些沉重的牵绊,足以使得一个成年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和痛苦,却不敢提起。

承认父母“有毒”,难!却很有必要

在我们文化中,子女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想保护的是自己的利益,或者对于自身情感或肉体伤害,表示反抗的时候。

所以,很多子女在成年之后往往会将这种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关系中去,无论是他们自己的家庭,还是工作和朋友的相处。

就像著名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Toxic Parents原生家庭》中所提到的,这些父母为我们留下的“毒”往往在外人眼中显而易见,这些不称职的父母,控制型父母,酗酒的父母,身体虐待的父母,言语虐待的父母,性虐待的父母等等。

但是让即使成年之后,依旧饱受折磨的子女敢于直面这些,并清除这些父母对你的负面影响,恐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逐步与大家分享关于【原生家庭】的爱与伤害,那些爱我们的父母,也许都曾在一些时候伤害了我们。

但同时,我们更想和大家一同探索那些【正是因为有伤痛,所以才成就的更好的自己】,因为可能只有少数人在面临问题时,会有机会来求助专业的心理帮助,而更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长大成人,并激发出他们自己可能也没有发现的伟大力量,这种神奇的“复原力”也正是我们希望见证的。

当然,还有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如何拥抱你内心的小孩,处理原生家庭伤痕】从与家人,也是与自己的斗争中解脱出来,有机会面对自己更真实的感受和更美好的未来。

数据显示,有超过75%的人曾经经历过童年创伤,他们不是电视剧中的受害者,也不是小说中的主角,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你和我。

是黑夜里拥抱自己内心小孩,唯一的倾听者;

是在冷漠与攻击后,依旧愿意原谅的“圣人”;

是饱受伤害,却激发出“超能力”来拯救他人的孤胆英雄……

同时也请相信,你绝不是一个孤单的最与众不同的个体,

别将那些痛苦和无助的秘密藏于心底,因为,其实我们都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