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儒一表扬,郭敬明就尴尬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首先,希望也有人在关心女性独立与平权的同时,可以来聆听那些“有泪不轻弹”的男性朋友的感受。

他们从童年就通常被要求“坚强”“勇敢”“强大”,并也和现代女性一样在儿子、丈夫、父亲、员工、老板这样的身份中不断被要求和捆绑,比起情绪更为波动的女性,男性的内心世界似乎更加隐秘和不被在意。

所以,今天我就希望可以从男性间关系开始的地方“父与子的反抗与纠葛”开始聊,希望可以给我们多一些感受男性内心的机会……


《演员请就位2》的近几期的节目,台上看演员PK,真的不如台下看郭敬明和李诚儒battle,这两个男人的对抗来的激烈。

早前两人还在为是否要发S卡的事情针锋相对、水深火热,然而最近一期中,转眼画风突变。在评价《三十而已》这段戏中,李诚儒老师同意了郭敬明的观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肯定,郭敬明如被“父亲”认同的青春期男孩一般,显得有点羞涩和不知所措。



随后,郭敬明同意了李诚儒老师的意见,两人双双捂头。


画面一度充满了……尴尬和暧昧……的氛围。

这水火不容转眼变成了“相爱相杀”,吃瓜群众也都放下手里的瓜,参与到了组CP磕糖的快乐中。且先不谈CP要怎么组,郭敬明的反应倒是让我联想到青春期的儿子被强势的父亲所赞同时的反应。


角色反转,强势父亲认怂?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一个强势的父亲和温柔的母亲,这样的角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表姐是一个非常关注家庭的女性,每天要花很多精力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陪伴孩子的成长,表姐夫是很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的性格,无论在外面还是家庭中都表现得非常强势,对待孩子比较“专制”,儿子犯错要是落到他手上,通常就是一顿直接的“管教”。表姐的儿子小时候没少被他爸爸罚站军姿。

在亲戚聚会时,我们都觉得表姐儿子性格特别可爱,唯独对他爸爸吹胡子瞪眼,小小的身体里写满了“我不服,但我不敢。”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提过一个非常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又称为“恋母情结”。通常出现在儿童3-5岁这一时期。源自神话《俄狄浦斯王》,描述俄狄浦斯王子命中注定他必然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虽然终生小心,极力避免,但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杀父、娶母两桩大罪。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孩爱母憎父的本能愿望,这种本能愿望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它持续活动,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3-5岁的男孩在潜意识中想要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可是父亲更强大有力,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反抗父亲。一旦男孩步入青春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这时父亲不再拥有压倒性的力量,这时两人的互动模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北京电视台曾开过一档《谁在说》栏目,在全国各地选取了22个家庭。节目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选取的家庭样本范围较大,在面临的家庭问题中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中有一期关于父子关系:

小陈是17岁的一名高二在校生,因为沉迷倒腾旧自行车导致成绩下降,引发了父子间的矛盾。

父亲:你今年就高二了,再有一年就高考了,本来是多才多艺,脑子又聪明,你这样就是自己把自己毁了,而且现在跟我说话十句话里有九句是瞎话。

儿子:你怎么不想想我为什么跟你说瞎话?

父亲:你上哪去我找不着,给你买的手机,刚开始打不接,现在索性出去手机都不拿,也不告诉我,你去哪我都不知道。

儿子:我告诉你,你让我去吗?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时主持人问父亲:看到你眼圈红了,你觉得非常委屈对吗?父亲点头。

主持人问:你会不会有时候说不过你儿子?

父亲说:还真说不过他。

儿子说:我爸就这样,光一个人在那儿说,他怎么着都有理,怎么着他都是对的。

在对话的前半段,父亲在指责儿子,父亲处在一个拯救者的位置,儿子处在受害者的位置。但是儿子对父亲的做法感到逆反,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在对话的后半段,两人角色发生了转换,父亲转换为受害者,儿子转换为迫害者(杨林,2014)。

《请回答1988》

这样的模式经常发生在一个强势的长辈觉得孩子不听话,予以指责批评,甚至动用体罚。而孩子本来就觉得父母在仗着他们的身份来管束自己,而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了,所以对父母的行为很反感。

如果父母很难从曾经拥有绝对掌控感的位置上走下来,一方面很难尽到教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会感到非常生气与挫败感。

如果上文中的这位父亲想要处理好与儿子的关系,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空间与尊重。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他们成年后的发展,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强势的教养方式一定不好吗?


教养方式是父母表现出来的,并被子女感知到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的集合体。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教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模式,也包含着你对教育的观念,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态度。
 
在心理学中,根据父母给予爱与支持和控制管理两个维度,将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

有研究调查发现,父母给予子女越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尊重,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而父母越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指责,体罚等),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

其中,自我效能和自尊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钱铭怡,1998)。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给予理解和尊重,子女会被安全与温暖的氛围包裹,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好的结果,以此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强势的教养方式就一定不好吗?有些家长可能担心如果自己不采用强势的方式可能会管不住孩子。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如果你困惑于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如何对他们进行教养,本文建议:

1.张弛有度。

在教育孩子时,一方面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且要坚定地坚持他们达到这样的标准,同时也给予爱和支持,这样的教养方式也最有利于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理解与尊重。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思维发展都接近成人,这时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权利来掌控自己的生活,家长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他们沟通。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3.倾听孩子的需要。

好的倾听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连接,双方有连接后可以创建信任,而亲子之间的信任是亲子关系的核心,也是教育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听个开头,就觉得自己全然明白孩子想表达的意思,于是匆匆打断他们开始表达自己。这样双方会形成对抗状态,无法建立信任关系。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4.提供合理的解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强势的负面影响。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采用说服引导的方式, “你这样做会造成安全隐患,我会非常担心你”,而不是“你以后不许再这样做,给我回房间里,除非吃饭不许出来”。提供合理解释能够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增进双方的信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