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昭德心理官方 2021-07-06

或许你和我一样是个“从一开始就放弃的人,

信誓旦旦想要认真的做好一件事,却总是失败收场。

甚至是陷入恶性循环的结局,到最后总是把一切错误归结给“命运”!


“我不行”是如何操控我的?


有一天我的占星老师问我“如果你在活动中需要和人搭档练习,你会用什么方式选队友?”我说“谁都可以,反正都差不多!”老师说“看吧,我就知道我们都是那种一开始就会放弃的人!“我当时听了哈哈大笑,内心觉得没错,我本人就是这么丧!但当我睡前突然想到,从一开始就放弃”的脑内小声音其实一直在操控我。

同样还是这一天,我本能以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一个不错的场地来做活动,但最后出了个小插曲导致没有成功。

场地是一个熟悉的朋友介绍的,除了在和场地方负责人见面初始,交谈中朋友主动提到关于租赁场地的相关事情,我基本上没有再和场地方有过链接。

我没那么社恐也没有抵触这次商务合作,相反还是我主动问朋友要来场地的,然而我在实际交谈过程中会这么“不上心”,是因为潜意识里“我从一开始就放弃积极争取这个场地,因为觉得就算争取别人不想也没有用,关键决定权都给了对方”,我又一次回到了“我做什么都没用,反正会被拒绝”的恶性循环中。


我一直陷入“习得性无助”陷阱中


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童年,小时候我的爸爸终日不见踪影,妈妈一直都是早出晚归,没有成年人可以帮忙监护我们。

妈妈担心我和哥哥出门乱走或者其它原因,所以出门都会锁上门,或者是很生气的时候把门一摔就走了。

我脑海中一直都能记得那扇非常原始的木门锁,被用力一摔掉出一些木屑的场面,我拍着门一直哭一直哭说着“我要出去,不要让我一个人在家里”类似的话。


我跟妈妈说我周末不想回爷爷奶奶家,因为她们都会欺负我,没有人会觉得我在请求,反而觉得我很麻烦。

我跑到喜欢我的外婆家,被堂哥堂姐硬拉回去,还要被说“我不是Z家人(爸爸这边的姓),我是C家人(妈妈这边的姓)。”

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的时候,那段时间家里气氛非常差。爸爸本来脾气就很暴躁,和妈妈关系一直很紧张。

刚开始有天下午我爸把我喊到客厅,说我没有下楼喊我爷爷吃饭,所以打了我一巴掌,罚我一直跪着。

再过几天看到我爸爸在厨房打我妈妈,我跑前去边哭边说“不要打我妈。我爸嘴里骂着让我滚开,我妈被打的晕晕乎乎的趴在地上,嘴里也还是在骂他。

那天一直到凌晨我都没有睡着,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脑子里只有两个念头。第一是为什么爸妈不离婚呢?第二是我不重要,我说的话没有人要听。我第一次感觉到想死,觉得活着非常痛苦。


我从一开始就放弃的模式,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事件中建立起来的。

我在父母一次次拒绝和不回应中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思维陷阱里。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 1967 年通过一项动物实验提出来的理论。

他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然后给笼子通上电。第一次狗狗被电击就会想逃跑,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

有一天塞利格曼打开了笼子,狗狗没有逃跑,因为被电击的次数一多,它意识到电击的痛苦是逃避不了的,没有什么可以反抗的。


放到我身上就是“反正我说了什么也没有用,没有人会看到,不如就放弃吧!”我一直怀疑自己的力量,我永远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结果上,我没有去关注过过程。

延伸到每一个不同环境的具体生活时,我整个人就会变得非常拧巴和无法全情的表达:

“有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来给我们小组做咨询,我本来有问题想问,但是好几次开口时看到别的同学都没有停下来,我就索性闭麦了。”

工作中有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但我会一直不停的犯低级错误。我以为是太紧张这个项目了,实际上是我一开始就觉得我搞不定。”

“进入一个新群体的时候,我先做的是观察每个人。即使我想去认识那些看起来很酷的人,但我也只会等到ta主动开口。

“在亲密关系中我会选择那些“更坏”的人,遇到那种“好”的,我会做很多事情来让对方离开我,就好像对方一定要通过这些考验,我才能展现10%的真实,剩下就看对方能活到第几季了!”

在我长大的28年以前,我从来不会去主动让自己更“擅长”什么,很少去“尝试新的东西”,也不会有过“主动争取”的时刻。

如果不是老师这次点醒我,我都没有想到原来我一直陷在“无助的陷阱中,我一直以为我只是“少了点激情和干劲罢了。



乐观也可以习得,看到自己的力量


既然“无助”可以习得,“乐观”也可以习得。改变无助的解决方案,当然不是“不允许自己放弃”,而是去把更多的关注放到“过程中”,不是结果上。

在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成就感”,不断地进行思维上的纠正,才能克服习得性无助。

这里没有对错,只是如果我可以打破这个“质疑”,一个“可以更忠于自己,更放松的自己”就会新生出来。

1、察觉归因

这个部分需要你停下来观照自己,当一件事不是按照你的预设进行,你的脑子明明想要,但行为却在退缩时,这就是要放弃的信号了。

想想你的生命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去更多的追溯你的源头。

源头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为何我总是给自己提前判刑。就像是压在箱底的宝藏,如果不是我往深处挖,它永远都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无法重见光明。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2、质疑声音/分辨现实

从“不行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时候压倒我们的只是“脑海中的声音,那只是一个想象。所以这时候需要去分辨真实的情况发生了什么?

我会放弃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看到我,我说什么不重要,决定权在别人手上这三个重点,那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没有被看到吗?那我有没有真的“站出来让人看到呢?

我说什么不重要吗?那我有没有如实去表达真正想说的话呢?

决定权在别人手上?那我有没有去主动争取过这当中的任何关键点呢?

这一切到底是我的想象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是否一直活在想法中,但从没有付出行动去做改变。

3、在下一次放弃来临前做新的决策/接受自己放弃,但可以做些补救措施

当我可以清晰的做分辨,看到一切都是我的想象,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做新的决策。

那如果我还是放弃了,也不需要去懊悔“为什么我都知道这些是情绪还是这样”。

我们可以用行动去改变,去切身体会到当自己做了一些小事情就改变了结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习得乐观。

就拿老师咨询的事情来说,我后面在课后去私聊老师,真实的表达了“我刚才很想举手,可是同学问题很多,时间有限我还没有来得及询问就结束了。老师你可以不可以在下次点名前先点我,因为我真的很需要老师你的帮助!”

相信我,这么简单的尝试就会是一个好兆头,老师听到了我的感受,答应了我下次课程先点名,这不就是我先做了过程才得到的结果吗?

你没有那么差劲,也没有那么脆弱,JUST DO IT !你的当下才是真实存在的,其它的全是假象!



作者:罗南希Nanc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