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案例——

我来自农村,条件不错,父母有五个子女,但是从小我就不爱告诉别人我是来自多子女的家庭,包括同学朋友都不知道。上班之后因为总在单位接触同样的人,自然而然聊家事,但是我总是有意隐瞒多子女的这一部分,之后心里会有愧疚感,感觉一直在折磨自己,心里难受。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我真心不想说,包括姐妹都是大学毕业,家庭条件都挺好,但是我真的不想说,心里过意不去,折磨自己。

解析……

这个案子的描述是社会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的因素占很大比重,其实,从表面看好像是自卑,其实这只是一种假相而已,真相却是“自我的迷失”,从字里行间已经表露出来,这段文字看似是一段描述,没有任何需求,但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来案主隐藏在“自卑”表面下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如果不自知、自救,则会导致自己在独处的时候过度自责,慢慢走向抑郁的过程,也可能是预判,我们一起来从字里行间找出真相吧。

1、【自农村,条件不错,父母有五个子女,但是从小我就不爱告诉别人我是来自多子女的家庭,包括同学朋友都不知道。】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来自农村的人都不会说自己条件不错,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要不就是家庭条件真的不错,要不就是TA自己感觉(幻想)的不错,总之是有参考比较的对象。另外一点则是什么样“条件”,是财富、金钱、教育、父母、家庭背景等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一个人的本能表述一般指向物质层面的会多一些,所以这一点就与“自卑”不符了,因为生存最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其次,就是从小不愿提及“多子女”的事儿,这可能也是自卑的反向,自负的表现,一个是低到无底线,一个是高到破顶棚,都属于“自我的迷失”,处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状态,而且同学朋友都不知道,这是生活在“真空”里面吗?这个假相说明要不TA不跟人互动,属于“真空人生”,要不就是TA幻想没有人知道,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催眠”,所以,这两点我们可以基本了解TA是站在自负的角度讲这件事,抑郁症不是都由自卑引起的,也可能是自负,因为一旦看到真相跟自己想象的不同时,就像“黄粱一梦”,想不开的就抑郁了。

2、【上班之后因为总在单位接触同样的人,自然而然聊家事,但是我总是有意隐瞒多子女的这一部分,之后心里会有愧疚感,感觉一直在折磨自己,心里难受。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出口。】这段话的信息量就更大了,我们来看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就好了。既然是聊家事,总能避过“多子女”的部分,这个聊天得多“谨慎”啊,心理学上有“过度敏感”“心锚”,精神上总要绷着一根弦想着“多子女”这个点,一旦涉及到就“嘣”一下“回神”了,要不岔开话题,要不直接否认,所以,在这种“高度紧张”的聊天中,怎么可能是轻松快乐的,又怎么可能诚心诚意呢?没有任何一次聊天是闲聊的!这种状态下的聊天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而这个紧绷的“弦”也会是导致抑郁的因素之一;接着就是TA自知的一部分,情绪是骗不了人的!为什么会愧疚呢?为什么感觉是折磨呢?心里为什么会难受呢?这些问题一出来,就知道TA内心的冲突有多强烈,而且是从学生时代开始,这个人的抗拒能量需有多大啊?!最后一句表示TA其实愿意跟别人去分享家庭成员的点点滴滴,这是正常成人正常的表现(只不过一般都不涉及财产和隐秘的事),但是TA却不知道怎么说,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潜在信号,因为当人在某一个时期经历了刺激性的创伤事件以后,从那一刻开始往后,对于类似的事件都是冻结的状态。(我的一个学生,在经历了老公突然离世以后,周围人不能提关于任何“死亡”“去世”“离开”的字眼,否则她就会有很强烈的身体反应,这是需要做心理干预的,当然,也取决于本人自助意愿度。)真相是TA已经习惯这种“闪避”的模式了,只是一个人的时候会更强烈的回想,因为没有人配合,而这种隐藏的危机将会成为中度抑郁的推力。

3、【我真心不想说,包括姐妹都是大学毕业,家庭条件都挺好,但是我真的不想说,心里过意不去,折磨自己。】这里涉及到一点自卑的部分,可能担心跟别人说多了,别人会做比较,属于“内心戏”,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还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特指姐妹)去比,这里也有一个隐藏的创伤点,在孩童时期曾经历过“比较”的事件,而给案主的感觉是不舒服的,印象就不好,但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到TA有一份不服输的劲儿,相信自己会比他们都过得好,会暗中较劲,从而,给别人的印象反而是一个优秀、能干、有实力的人,而且还很随和,很好相处。然而,当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呢?

总结,我们活成什么样都是自己的事儿,活在别人眼中还有救,至少是一个“别人的我”,但是活成“假想的我”就很危险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多和自己说说心里话,多自问自答,好好和自己待一会儿!不做“骗自己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