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通道侗族风雨桥

 东江 2021-07-06

说到风雨桥,最有特色的就是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侗族地区了。侗族风雨桥中,最出名的就是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桥。湖南通道县与广西、贵州接壤,也是一个侗族自治县。在通道县坪坦河短短8.2公里的河段上,建着很多条造型各异的风雨桥。2013年9月,我到广西、贵州、湖南的边境转了一圈,到通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坪坦河的风雨桥。

侗族的风雨桥,最大特色是桥上大多建有一个或若干个层层叠叠的塔顶,与鼓楼的形式类似。在侗寨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鼓楼和风雨桥。侗寨大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历史上经济普遍比较落后,那么,他们怎么会建造那么豪华气派的风雨桥呢?这是因为侗族同胞十分热心于这些公益事业,这些风雨桥都是寨子里的人集腋成裘建起来的,在风雨桥里,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捐款芳名榜,连一角几分的都有记录,还记有出工的天数。

坪坦风雨桥分布在通道县黄土乡、坪坦乡、陇城镇三个乡镇的境内,2006年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资料,打包列入全国文保的有9座风雨桥,分别是普修桥、回龙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回福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

由于这些风雨桥比较分散,交通不便,于是我在黄土乡租了一辆小面的送我去转。这9座风雨桥中,我看了6座,另外永福桥因为路途较远没去看,回福桥所在的高楼村连司机也不知道在哪,也没看成,还有一座洋烂村的文星桥,已经被烧毁了。不过,途中我看到另两座漂亮的风雨桥——接龙桥和中步二桥(也叫文星桥),并不在国保的9座风雨桥名录里,不知何故?

普修桥

位于黄土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桥长57.7米。

回龙桥

位于坪坦乡平日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全长63米,是当地最长的风雨桥。

普济桥

位于坪坦乡坪坦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全长31.4米。

永定桥

位于坪坦乡高团村,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全长26.4米。

接龙桥

位于陇城镇中步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民国年间被冲毁,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

中步头桥

位于陇城镇中步村,也叫济众桥,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3),全长28米。

中步二桥

位于陇城镇中步村,也叫文星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后毁于洪水,1921年复修,全长14.2米。桥上辟有人行道和牲畜行道,是湖南唯一一座人畜分道的侗乡风雨桥。

观月桥

位于陇城镇路塘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桥长24.1米。

乡间的微型风雨桥也别具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