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很多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备受“淋巴水肿”的困扰。 研究指出,乳腺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0%~30%[1]。术后 1 个月淋巴水肿开始发生,术后半年到1年发生率从13.5%上升到24.8%,术后1年半、2 年发生率分别为28.4%、30.5%,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 淋巴水肿是一种终身疾病,不仅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为什么乳腺癌术后会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头静脉结扎影响了血液正常回流,且淋巴结的清扫导致淋巴管路不顺畅,导致组织液集中在组织间隙里,引起淋巴水肿[3]。 同时,淋巴水肿的发生还与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感染与放疗、肿瘤的位置、腋窝积液及年龄与体重等因素有关。 淋巴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淋巴水肿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如果察觉皮肤有肿胀或者有变硬的趋势,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淋巴水肿发生后,常会出现上臂肿胀、疼痛、麻痹,皮肤表面的温度略升高。严重者手臂不能自主活动,影响日常生活。另外,皮肤可能会逐步变硬,继而引发感染,出现发热的情况。 周长测量法:建议接受过乳腺癌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定期在患肢腕横纹处、腕上10厘米处、肘部及肘上10厘米处分别测量其周径,并与健侧对比。 如何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及加重? 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及病理产物的吸收,减轻患肢水肿,促进患侧上肢与肩关节功能恢复。因此,术后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
6节功能锻炼操 第1节:患侧上肢尽量伸直做握拳活动; 第2节:患侧上肢尽量伸直做屈肘运动; 第3节:做转动肩关节运动,肩关节先向前转动360°,再向后转动360°; 第4节: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从下而上做上举运动; 第5节:摸耳运动,从患侧耳跨过头顶摸到对侧耳; 第6节:爬墙运动,患者面向墙壁,脚的前端距墙壁30厘米,双手从平肩开始,从低到高向上爬,反复练习,直至达到最大高度。 出现淋巴水肿了,该怎么办? 皮肤护理
徒手淋巴引流 按摩淋巴结聚集部位。按摩两侧腹股沟、健侧腋窝、颈部、锁骨上下处淋巴结,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并拢后打圈的方式,以轻柔可推动皮肤的力量按摩浅表淋巴结。 引流患肢淋巴。按摩患肢浅表淋巴管,促进淋巴回流。先近心端后远心端走行,手法分为定圈法、旋转法、勺形法和泵送法 4 种。徒手淋巴引流频率为每天3次,每次10 分钟[5]。 绷带包扎[6] 此操作多在医院进行。分三层包扎,用物分别为管状绷带、聚酯棉衬垫及低弹力绷带。具体步骤为:
![]() 写在最后 有研究表明:淋巴水肿的预防行为越差,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就越大。 除此之外,功能锻炼的强度和频次也会影响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所以建议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