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忠拉着架子车把我从谢家堡送到华县县医院,医生说为什么不早来!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7-07

《流年光影》第三辑: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为政渊源(续)
克难攻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那个时代我们干部的特色。很难忘,20世纪70年代,按照华县县委要求,公社书记必须要深入实际,蹲点包队,吃住在群众家里,县上还发有劳动手册,每年要有一百天的劳动时间。

防汛的这一年,我的蹲点是贾家大队,吃住都在问题较多、相对落后的谢家堡生产队。

谢家堡远景 刘焕民摄

谢家堡生产队的土地,大部分是盐碱下湿地,20多天的阴雨秋雾,造成农田遍地积水,牲口无法进地,小麦不能及时播种,如果等水下去再播种将严重影响来年收成。跟着我蹲点的是当时的社工干部王世忠同志,我住在南巷,他住在北巷,尽管我尽量抽出时间参加生产队劳动,但由于要主持全公社工作,要到县里开会,所以,只能让世忠在这里坚守阵地。为了抢时种麦,世忠和生产队干部组织群众以人代畜,三人、五人一组,男女搭配在泥泞的地里拉犁播种。

有一次我从县上开完会,抄近路直奔谢家堡的地头,一眼看到王世忠身上套着一根粗绳,裤腿挽在膝盖以上,居三人之中奋力拉犁,和大家又说又笑十分融洽,我不禁热泪盈眶。到地头放下车子挽起裤腿,加入拉犁行列。正是当时我们抓住了近半月时间的抗灾抢播,把小麦及时种了下去,第二年谢家堡才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夏粮收成。

后来,王世忠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我汇报了谢家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商定了解决谢家堡问题的办法。在大队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调整完善了生产队领导班子,谢家堡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977年,恢复高考后,王世忠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先后在新疆石油研究院、工程咨询中心、市科技局、科协担任领导职务,现已退休。多年来,我和朋友谈及侯坊公社时的事情时,总要谈到王世忠和我下乡蹲点水中拉犁种麦的事,感慨不已!除王世忠外,还有一些干部也是一样:以身作则,奋勇当先,象党建奎陈家蹲点,安德玉刘家蹲点,付甲申李家蹲点,还有李青才、席进仓、张运来、井全水……他们都深入基层,踏实工作,独当一面,给我以有力的支持,推动着面、点的工作。使我在从政的路上日益成熟,越走越稳,工作越来越扎实。

人民把爱给了我,人民把我当家人。在谢家堡蹲点时,我住在一位军属独身老大娘家里,白天我忙于工作,只有晚上才回来睡觉。由于工作劳累,特别是抗洪抢险激战,我已患上了严重的胸膜炎,这种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很奇怪,只要站着,似乎什么症状都没有,能跑能走能劳动,白天和大家在一起谁也看不出来我有病,到了晚上躺到床上就会不停地咳嗽,以致打扰得在另一个坑上睡觉的老人不能好好休息。为了不影响老人休息,我只得坐起来睡觉,但仍然咳嗽不止。看到这种情况,老大娘很是心疼,多次深更半夜为我烧热汤,调蜂蜜水,驱寒润肺止咳,把我当作女儿一样,并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大队书记贾仲文,仲文又告诉了王世忠,他们叫来大队医疗站韩医生(原为军医)给我诊断,韩大夫用听诊器一听,脱口而出,胸膜炎,马上送到县医院住院。我听后半信半疑,但也感到自己确实是有病了,因为当时胸部已隐隐作痛了,该到县医院治疗了。

谢家堡巷道 刘焕民摄

当时,农村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加之秋雨连绵,从谢家堡到县医院至少十里路,尽是泥泞,王世忠便和民兵排长借来了一辆架子车,扶我坐上,踩着泥泞的道路,艰难地走了近两个小时,送我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胸腔积水这么严重,为什么不早早诊治。

我听后,脑子一片空白,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我身体一直健康,为什么竟得上这么严重的病,不敢相信,但眼前医生的诊断事实,我只能面对。幸运,我的病有老大娘的“告密”,有同志的照顾,他们把我从县医院转入陕化医院,再转到西安红会医院,康复后又返回岗位。在这个过程中,干部和群众的亲情如同父母兄弟一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拼搏呢!

1977年9月,组织把我调回县里,本应回教育系统,谁知阴差阳错,又被任命为县妇联主任。在妇联主任的岗位上,我用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的实践知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又结识了一批从机关到基层的好姐妹,她们给我带来了力量和欢乐。

从政以来,党给了我成长的良机。1980年县党代会上,我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出乎意料被选为县委常委。

常委当了不到两年,1982年我被选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换届时政策规定,没有大专文凭不能当政府领导,我又被选为县人大副主任。1987年换届时又取消了文凭规定,我再次被选为政府副县长(当时的换届时间是三年一届),后又成为常务副县长。这个时候我为自己制定的行为准则是:遵守党纪,不负重任,守职实干,竭尽所能,协调服务。1993年元月我从政府常务副县长岗位退居二线。

一个农民的女儿,且只有中专文凭,竟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县级领导干部,何以如此,缘源何在?回忆我一路走来的过程常常庆幸自己遇到了良师的教育,培养了我;良好的品德和精神;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许多的良友,为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更庆幸党和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给了我一次又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回忆一生历程,自感一生充实,年华没有虚度。但也深感,仍有许多缺憾。

2015年3月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流年光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