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气由来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古人认为小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故称为小暑。 节气歌谣:“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二、节气三候 一候温风至: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蜂居壁:由于炎热,蟋蟀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入庭院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挚: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三、小暑习俗 1.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2.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3.晒书画、衣服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衣服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四、穴位养生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同时暑湿容易邪伤人体的脾胃,因此,养生以宁心安神、健脾和胃为原则。经络穴位养生以调理心经、胃经穴位为主。 01 神门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02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03 公孙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 五、养生注意事项 1.平心静气以养心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4.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在这推荐小暑饮食“三宝”:绿豆芽,黄鳝,莲藕 六、经络养生操 |
|
来自: 玲玲韩 > 《与月令有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