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

 若水70 2021-07-07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4年2月1日癸未年除夕(一说约1763年2月12日壬午年除夕)),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省辽阳市,生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成为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王若水点评:

  《枉凝眉》是红楼梦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第一支红楼梦引子》;第二支《终身误》写薛宝钗;第三支《枉凝眉》写林黛玉;第四支《恨无常》写元春第五支《分骨肉》写贾探春第六支《乐中悲》写史湘云第七支《世难容》写妙玉第八支《喜冤家》写贾迎春第九支《虚花悟》写贾惜春第十支《聪明累》写王熙凤第十一支《留余庆》写贾巧姐第十二支《晚韶华》写李纨第十三支《好事终》写秦可卿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一样,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起重大作用。第五回乃是书中预言之笔,对于整部书起到很大的驾驭作用。

《枉凝眉》即自蹙眉自愁的意思,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凝眉,即、皱眉,李太白诗《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就将美人,独坐,蹙眉,泪眼,爱怜,幽怨刻画的淋漓尽致,泪眼就代表着青春美女的爱情失意了。

 林黛玉是阆苑仙葩:“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林妹妹本是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贾宝玉是美玉无瑕,宝玉哥哥前世是一顽石,他衔玉而生。一对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有情人,在残酷的现实社会,实是有缘无分,有情人难成眷属,空自嗟磋,徒劳牵挂他们的爱情故事就仿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一般似真实幻。虚幻的故事总是悲剧的结局,泪眼也是一年四季,从秋到冬,从春到夏,最终泪尽人亡。写哭了书中人,看哭了读书人。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李都蔚点评:

  大家一定对这首《葬花吟》记忆深刻,即使没看过原著,当年电视剧《红楼梦》里陈晓旭饰演的冰清玉洁、我见犹怜的林妹妹形象也非常的深入人心。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林妹妹拎着花篮扛着花锄悲戚戚在大观园里葬花的场景。这首诗运用清丽脱俗的语言描写了暮春落红遍地、飞絮漫天的画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以花喻人,以人比花,从悲叹落花红消香断无人怜,到一抔净土掩风流泥的凄惨结局,联想到黛玉身世孤苦无依,如落花飞絮一般飘零无着落,与落花同病相怜。明写花,暗指人,把人物的遭遇、命运、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落花融汇为一体,内涵意境非常丰富而深刻,一诗成谶,这首诗其实也是大观园其他美丽女子的命运写照。整首诗调子极为凄凉悲伤,如泣如诉,字字泣血,春天里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景象完全变成了画外“音”,而悲春成了主旋律。主角完全沉浸在与落花同命运的悲戚中,无视春天欣欣向荣的一面,一方面反映黛玉多愁善感纯真善良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极度悲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与“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这类吟咏落花的诗词相比,作者对人生对生活更多的是充满了悲观的情绪,当然其中也不乏宁可洁来洁去,不甘受辱被污与命运抗争的桀骜不群的思想境界。

  曹雪芹生于温柔富贵乡,看尽世事繁华,亲眼目睹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从鲜花着锦到不可挽回的颓败过程,亲身体验了世态炎凉、世间冷暖。他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熔铸在《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身上,他的作品是完全写实的,他以丰富的生活体验、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描述了富贵大家庭里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荒诞不经的行径、奢靡无度的生活,剖析了其虚弱败落的根源。他所描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好人即是好的,坏人即是坏的”写法,使人物从类型化描写转向个性化描写,他所描写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人性的体现,塑造出一批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他以诗人的敏感去捕捉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每一个人物都是非常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心跳。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他的作品既是出世又是入世的,包容性非常强。他没有从一个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哪一个人的对与错,他只是客观的呈现了人物参悟不透的心理,让读者与他们一起感受人世间不可回避的炎凉冷暖,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况味。

  从乾隆年间开始,就有历代学者对《红楼梦》进行研究,他们被称为“红学家”。很少有一部文学作品像《红楼梦》一样让国内外的历代学者们着迷而钻研不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曹雪芹:“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旛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百科全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