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

 若水70 2021-07-07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有《鲁迅全集1000余万字传世。他的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毛泽东主席评价他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遗嘱最后一条是“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时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苦难,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后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是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摆脱凌辱和压迫,作了一系列尝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等,到了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

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这首诗原无题目,诗题为作者好友许寿裳在其发表的《怀旧》一文中所加。

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灵台无计逃神矢”是诗人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语出《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郭象注:“灵台,心也。”神矢”是爱神之箭据《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记载:“丘比特是小爱神,也有人叫他做弓神,……他的箭有些是金子造的,箭头非常尖锐,凡是被射中的人,无不立刻就深深地发生了爱情。可是另外有一些箭,是用没有光彩的铅造成的,箭头很钝,那些被它射中的人,就只有彼此互相憎恨。”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第二句风雨如磐暗故园 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如同的大石一样压迫得国家和民族灾难深重。第三句寄意寒星荃不察 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诗中是说诗人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是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是不理解的意思。尾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是奉献的意思;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全诗结构严谨声调激越,诚挚恳切,雄健激昂,感情强烈。鲁迅的近体诗歌,名句颇多: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等。本诗中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是喷薄出满腔的爱国激情和磅礴斗志,天地可鉴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特别是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可谓家喻户晓。此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此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前面所说的正是“华盖”的具体内容;最后一句“我亦颇麻木……” 说的是迫害已到了难以动弹的地步,正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注脚,是全部自嘲的出发点。   

“破帽”一联是对自己过去处世态度的第一重回顾。上句“破帽”,言不改故装;下句原为“破船”,言不识艰险。这是自嘲的第一方面:客观形势是“未敢翻身已碰头”,主观上却依然故我,不识艰险,不作相应策略之改变。 
    “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亲人的态度,这里的“孺子”主要是亲属子女,推而广之,也指年青一代。从诗的结构承继关系说,是对自己处世态度进一层具体剖析。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与亲的憎和爱。这一联是自剖——自嘲的第二方面。对于这一联,多年以来论者无一例外持肯定、赞赏,不但撇开诗题“自嘲”不顾,将自嘲释为自誉,更进一步认为鲁迅对此也持首肯、赞赏态度,其实从鲁迅当时的其他作品或友人书信来看,鲁迅是批评横眉冷对的。鲁迅在二重“围剿”中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对敌人是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但他非常讲究策略,最善随机应变,他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斗争艺术家,无产阶级文化营垒的主帅。1932年前后他曾多次批评不讲策略的蛮干。

“躲进小楼”两句是全诗总结。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鲁迅一方面是终身在与敌人作韧性的战斗,晚年显示出更为坚定,更为清醒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实的上海,“文禁如毛,缇骑遍地”,二重“围剿”,四伏危机;进不能行寸步,席地避难长达数月。革命者何时有扬眉吐气之时,如此人生,如此中国,可悲而又可笑!这是自嘲的最后一点。比前不同的是带有被逼退的文化战士的悲哀,失去战场、远离硝烟的寂寞。同时,他深居孤岛,独战小楼,常常深感“吟罢低眉无写处”,并没有尽自己所能,说尽自己所想说的话,做尽自己想做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