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蜱虫(草爬子、狗鳖、草蜱虫)拔除预防帖

 波旁爱吃 2021-07-07

本文作者:太子爷

录音:太子爷

编辑:田田


蜱虫其实不是昆虫,它属于蜘蛛和螨虫的远房亲戚,体积介于二者之间。

其实蜱虫的危害不小,一些吸眼球的故事新闻太子爷就不写了,这里主要跟大家讲讲如何预防蜱虫,以及被蜱虫咬过之后如何拔除清理

蜱(pí)的学名也叫壁虱,俗称狗鳖、草别子、草蜱虫。蜱常年蛰伏于浅山丘陵的草丛和植物上,也寄宿于动物的皮毛间。

不吸血时,蜱是干瘪的,大小和绿豆、米粒儿差不多;但当吸饱血液后,就会变大,如有饱满的黄豆、甚至到指甲盖那么大。

蜱虫叮咬的无形体病易感染,如若患病,也会传染。一些和患者有密切接触,或是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陪护者也有可能感染。

不过不同的人对蜱虫叮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没感觉,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咬过,但也有人会出现发痒、发热、变红等症状,被咬的部位出现局部疼痛。

对蜱虫叮咬(也就是蜱虫分泌物)过敏的人,就容易出现皮疹、气短、肿胀、麻木、严重的还有蜱瘫,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会感染上莱姆病等传染病。

其实蜱虫和蚊子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叮咬都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可是一旦中招,就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蜱虫在疾病的流行过程中可是起着很大作用,甚至在疾病传播的种类和广泛性上,比蚊子还厉害。因为蜱虫叮咬不止会传播一种疾病,同时感染莱姆病和巴贝斯原虫病也是有可能的。

夏季在草多、树多的地方行走,就很容易被蜱虫叮咬,特别是在4月到9月之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出门游玩的人,一定要做防护措施,穿着适合的衣物并使用含有DEET驱虫剂。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防护建议

  1. 不要去往草多或灌木丛多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蜱虫多,蠢蠢欲动的等待宿主的到来。

  2. 穿浅色衣物,这样就很容易发现蜱虫。

  3. 把裤子掖进鞋子或袜子里,避免蜱虫爬到裤管里。

  4. 使用可以去除蜱虫的驱虫剂,DEET浓度为15%以下的驱虫剂可以供儿童使用。含有氯菊酯的杀虫剂只能用在衣物上,不能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在蜱虫较多的地区里,柠檬桉叶油(PMD)驱虫剂效果更好,但3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5. 确保给宠物使用去除跳骚和蜱虫的驱虫剂。如果宠物身上出现了蜱虫,处理方法要和人类一样,记得戴手套,避免接触蜱虫。

被蜱虫叮咬后要进行局部清洁,如果被叮咬的区域出现瘙痒,可以使用含苯海拉明的凝胶涂抹患处。当然,症状严重就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发现蜱虫该如何清理:

  1. 戴手套,用镊子捏住附着于皮肤层的蜱虫。

  2. 紧紧的拥镊子捏住蜱虫,捏住的部位尽可能靠近皮肤,但别把蜱虫捏碎。然后用镊子慢慢的向上把蜱虫拉出来。

  3. 蜱虫拔出后,最好别挤压蜱虫,这样容易释放病菌,扔进马桶冲走就可以了。

  4. 由于叮咬时的蜱虫头部和口器是埋在皮肤下面的,所以被叮咬的区域会有小坑或是凹陷。如果拔出后,头部和口器依然留在皮肤里,一定要清除干净,自己处理不了就去医院。

  5. 用肥皂和水,或是温和的消毒剂来彻底清洁被蜱虫咬伤的区域。在叮咬处涂抹抗菌染膏能够帮助预防局部感染。

  6. 一些土方法,如热火柴头、或是在蜱虫身上涂指甲油、汽油等物质都是不正确的,这样有可能导致蜱虫释放出更多分泌物。

所以,发现被蜱虫叮咬要尽快拔除。因为越早将蜱虫从皮肤里拔除,被蜱虫传播导致病菌的可能性就越低。

夏天可是蜱虫传闻的高散发期,去户外游玩的时候一定要常备驱虫剂,多多检查自己和家人的身上是否附着蜱虫。

当然了,在夏天出去玩的时候是要注意预防蜱虫。不过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是蚊子,蚊子最讨厌了!而且很多流传的防蚊知识都是错误的。

所以呢,太子爷就附赠几条防蚊小科普好啦:

  1. 维生素B12其实是不能防蚊的。

  2. 天然香草其实对防蚊也没什么大效果,蚊子不害怕这些。

  3. 蚊子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撞上紫外线灭蚊灯的。

  4. 别将防晒霜和驱蚊产品混合使用,可以先涂防晒霜,20分钟后再用驱蚊产品,因为频繁使用混合产品容易导致化学物质过高,对皮肤伤害很大。

  5. 蚊子最喜欢水,所以要驱蚊,就要清理家中的积水。另外,把驱蚊产品喷在家中的死角和阴凉处,早晚各一次,效果最好。


最后,建议大家别去搜被蜱咬的图片.......

我是太子爷,欢迎打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