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管内血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生物学渣 2021-07-07

  血管内血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方法有物理损伤法和化学损伤法两种类型。

  其中物理损伤法,是指通过一些损伤性方法破坏血管内膜,使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从而激活血小板且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最终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具体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机械损伤法:用刮匙、银针等器械损伤血管内膜;动静脉血管均适用;此法应注意血管内膜的破坏要达到一定深度,通常数毫米不等。

  异物法:在血管腔内放置聚乙烯管、丝线或者钢丝圈等异物;动静脉血管均适用。

  结扎法:根据不同动物类型及实验目的,结扎的血管相异;动静脉血管均适用;此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扎目标血管数小时即可。

  电流损伤法:动静脉血管均适用。

  低温加压损伤法:利用低温及加压状态下血流速度减慢远离,操作简单。

  化学损伤法:使用一些特殊化学试剂(三氯化铁、角叉菜胶、月桂酸钠、胰蛋白酶、链霉蛋白酶、过氧化氢等)后使内膜受损而形成血栓,不同化学物质作用最后形成的血栓成分也稍有差异。

  最常用的是三氯化铁血栓形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最终形成的血栓结构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的血栓结构。

  光化学法也属于化学损伤法,该法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对血管的机械损伤、能快速形成血栓,形成血栓的原理也更接近与临床上血栓的发生机制,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模型制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