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漂泊沉浮中的生命咏叹

 新用户910774DV 2021-07-07


漂泊沉浮中的生命咏叹

 ——读向阳生长中篇小说《我那遥远的故乡小镇》

余 立 平

我在2006年评论阳夷的中篇小说《白色阳光》时曾提到向阳生长,认为他的小说创作站到了一个制高点,是总后业余文学爱好者登攀的一个标高。自那以后,我心里就有一份企盼,希望能在《后勤文艺》上看到他的小说新作,尽管这期间我也在网上阅读过他的小说《穿透北京地铁的忧伤》以及看到过他写的一些报告文学,但冥冥中的那种守侯(期待)总是挥之不去,这大概就叫一种惦念吧。

2009年第5期《后勤文艺》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我那遥远的故乡小镇》,久违相逢的感觉骤然涌上心头,那个晚上的阅读是被牵引着进行的。人生的多舛和命运的无常,奋力地挣脱和束缚的无奈,透视出人的渺小和脆弱。一种直抵心灵的震撼,让我为之颤栗,为之叹息。作者将穿透世事的犀利目光和深邃的思想锋芒,融入一种普世的环境和人文状态,在讲述充满张力和生活细节的故事中,展示出文学的光耀和才能。

《我那遥远的故乡小镇》讲述的是我和夏冬祺的故事。在对我们两人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的穿插叙述中,围绕着这条主线,刻画了我的父亲、母亲、妹妹以及夏冬祺父亲等一干人物的形象,这就使得作品成熟圆润饱满。而这芸芸众生也正是中国现实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缩影。我和夏冬祺同属于一个小镇,我出身农门,而夏冬祺的父亲是镇长。因母亲的一次偶然相助,将在劳动中中暑而又临产的夏冬祺妈妈背到医院生下了夏冬祺而相识,两家人从此建立起联系,夏冬祺的妈妈“曾多次开玩笑对我妈妈说,要是小四(我)和祺祺长大了,我们两家结成亲家算了”。

随着我和夏冬祺的逐渐长大,在度过了两小无猜的童年和亲如兄妹的少年时代后,我们都到了选择人生的时候,夏冬祺考上了师范学院,而我却高考落榜。现实的差距和前途的渺茫,令我十分苦闷和烦恼,我和夏冬祺的“关系”也面临着考验……如果说读者在看了前面这简要的故事介绍后,就认为之后无非是两人就此分手,抑或是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出走私奔,这仍是一个“小资”情调的俗得不能再俗的老掉牙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借助这样一个载体,塑造了一个充满倔强和叛逆性格而又懵懂彷徨的“我”,在对命运左冲右突的奋争后,看似摆脱了的羁绊,但却仍在精神的桎酷下无法争脱的宿命;而对夏冬祺和她父亲人生轨迹的描述,则更进一步印证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阅读经验告诉我,只有一个好的故事外壳和主题先行的思想,而缺少对生活细腻的艺术再现的话,它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化的蹩脚作品,读这样的作品味同嚼蜡。这不仅是指小说,报告文学也是如此。《我那遥远的故乡小镇》无论是故事的框架结构,还是其中的启承转合,进一步到情节的设置,细节的描述(这中间就完成了人物的刻画),都给人以独特新鲜的感受,是艺术对生活真实的概括、再现,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艺术表现力。在平实的你我他都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演绎出搅动人的灵魂的活剧,从而给人以深刻的认识和启迪,这样的作品,值得推荐和品评。

“那是一个让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夏季”,那个夏季有许多敏感的事。由于高考落榜,原有的生存秩序一下子被打破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原本没有在乎的我,变得沉重起来。父亲不再理我,仿佛我不是他的儿子;母亲总是遮遮掩掩、小心翼翼地,生怕触到我的痛处,背后却偷偷哭泣。作者对这种氛围的营造,使我们在感叹天下父母心的同时,将一对严父慈母的形象深深印在心底。那个夏季,我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只有在后山坡上的一声声叹息……然而生活还要继续,作者是如何将小说中我的这种境遇进行下去的呢,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情节,在充满艺术张力和自然流畅的描述中,还原着生活的真实。而无论是人物的行为逻辑,语言对话,心理描写,氛围渲染,细节刻画,都被置于彼时彼地那独特的情境和情理之中,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我们关注人物命运的发展进程。

由于夏冬祺在情感上对我的不离不弃,这个夏季才没有成为压垮我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的叛逆性格和面对现实的窘迫,迫使我选择逃离,并在我们镇多少年没人去当兵的历史上开了先河(这个情节刚看时觉得不可思议,可随着作品中寥寥数语的叙述,我就释然了),偷偷报名当了兵。数年后,我鬼使神差地考上了军校并回到小镇。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夏冬祺在我(迫于现实)的婉拒中和各种无形的社会压力下,大学毕业后同一个她并不了解和喜欢的人(但却有着相同学历,这符合世俗观念)结了婚,婚后却没有幸福可言;我考上军校实现了父母的愿望改变了人生命运,但时过境迁我并没有能力让现在的我回到从前,我的愧疚和遗憾并未使现实的我获得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里顺便提一句,作品中巧妙地设置了我妹妹如今也上了大学,而她已与我们不可同日而语。三个大学生的境况对比,暗喻出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和社会飞速的发展变迁。

在我离开小镇的时间里,夏冬祺最终离了婚。她的父亲由于和别人争夺副局长的职位被对方告发有经济问题而败下阵来,受到了免职处分。夏冬祺之后漂泊到了南方,没有人知道她确切的生活状况,只是听说后来她因吸毒死了。我军校毕业后回到高原当了排长,那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围困见不到外来的人影……作者把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推到了极至,让我们在唏嘘感叹世事的难料和人生漂泊的同时,重新审视生活的态度和目标。确实,我们有时太在意欲望的满足了,追逐着名利却背负起沉重的包袱;人类有时候看着也很伟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汶川的一次大地震,瞬间就使数万人失去了生命,当前全球流行的甲H1N1流感,又使多少生命遭遇不测……所以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对逝去的感怀、哀伤,而是启示我们要有一种珍爱,对生活和生命常怀感恩之心,并把这种爱传递给他人,正象作品在结尾时通过我爹我娘对我嘱咐时说的“那些娃儿(兵)小,你一定要照顾他们……”

《我那遥远的故乡小镇》在叙述时序上也给人别样的感觉,它一忽儿现在,一忽儿过去,一忽儿又是发展进行时,犹如中途的汽车站,等车时眼前的风景,上车后即时的风光,还有之前乘车时的景象,变幻迷离,真应了那小品名称“昨天、今天、明天”,让人在小说的现实中和现实的小说中穿插转换,这种“炫” 或许就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艺术追求吧。

(原文发表于2010年《后勤文艺》感谢先生,立此存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