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孩子时不反抗就是乖了?家长快收手,娃已经在求救了

 菁妈育儿 2021-07-07

中国文化虽然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不免也遗留下了一些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一些“陋习”。就像一些讲究用暴力手段来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育方式来说,这样的家长认为,只有打得狠了,孩子以后才能更有出息。

殊不知,这样的暴力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的往往获益浅显,还会让孩子心理变得压抑不满。

打孩子时不反抗就是乖了?家长快收手,娃已经在求救了

林林的爸爸是一个军人,生下林林时,他还是部队里,从小是妈妈把林林带大的,一直到林林4岁多时爸爸才转业回家。

回家后发现林林好像很娘气,而且特别调皮,而爸爸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于是经常打林林。

刚开始林林还会反抗一下,后来发现自己越反抗,爸爸打得越狠,林林就直接不反抗了。

慢慢的由活泼变得不太说话了,而每次看到爸爸都噤若寒蝉,说话的声音都变小了很多。

而林林的爸爸还觉得,孩子就是要打,你看现在老实了吧!

事实上林林内心的伤已经造成了,林林的性格的变化,看到爸爸的害怕,被打时的不反抗,其实是在向父母求救,是要告诉父母:我受伤了,很痛,快来救救我吧。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诉求父母是不会听的,说出来可能还会被打,所以干脆不说了,每天次被打完之后他们就自己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去。

这就是孩子的一种反抗,也是孩子内心的一种求救的警示信号,它在告诉家长们:继续这样打下去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还会导致一种恶性的自虐循环。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不收手,那么就只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使用暴力对教育孩子来说,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还会对孩子产生危害:

1、孩子会以暴制暴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会也习惯去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孩子第一时间尝试的不是去用别的方式解决,也是有样学样跟着以前自己被打的样子无欺负别人。

2、产生心理阴影

其实暴力教育对孩子产生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心理阴影了,这是一种双重的伤害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精神上的摧残不必身上承受的疼痛少。

经常在这样暴力教育之下的孩子很容易内心变得阴暗,沉默寡言,并且患上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3、孩子会变得自卑懦弱

因为家长的经常性使用暴力,孩子就会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战战兢兢的环境里面,这让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的谨防又一次被打。孩子的自尊心会被慢慢的磨灭,并且因为一再的退缩会变得胆小懦弱。

辟谣,孩子不打不成器?教育孩子,暴力不是好办法

1、正确的教育是做个好的榜样

什么是言传身教,榜样的存在就是言传身教。

这里所指的榜样不是说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上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而是指父母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想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就要改变自己的形象。

父母要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让孩子看到的是一些好的方向而不是学坏。

2、优良品质比智商高更重要

一个人的心灵美好是世界万物都会给予宠爱几分的。好的品质就是好的品德修养,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有利条件。

如果家长只顾着督促孩子的智商发育而忘了心灵素质的修养,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有品德上的缺陷,会走到很多的弯路上。

3、恰到好处的管教

过度的溺爱不行,过度的严厉也不行。

教育孩子讲究适度原则,该管的时候要树立起属于大人的权威,这是在教导孩子该怎么样去为人处世,但是当一些孩子可以自己去解决自己去做的事情,那么家长就不要在这些事情上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责。

4、多沟通,多理解

换位思考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家长虽然也当过小孩子,但是时代毕竟不同,所以他们不能以从前的感受来看现在的孩子;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并没有做过父母,所以他们不懂得爸爸妈妈的感受。

好的教育是需要换位思考的,当孩子和父母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需要的首先就是静下来,尝试用沟通来解决问题。

菁妈育儿:家长们不要用暴力教育来打散了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