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吃果子狸的童书,你给孩子买过吗?它们是“毒瘤”,千万要小心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的第87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武汉大学出版社《动物小百科》被骂惨了。

特殊时期,果子狸、童书、野味、疫情、科普、每一个点都会刺激大家。

其实,关于这本书,还有更多秘密,我就认为它是臭大街的“武汉书”。

“武汉书”是一种什么书?为什么有人称它是毒瘤?你给孩子买过吗?且让我一一道来。

吃果子狸,被骂惨了

今天有媒体报道:有网友发现,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

▲网友爆料果子狸“肉可以吃”

到底不当在哪里?因为这本书是这样介绍果子狸的: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在疫情汹涌之际,“果子狸”“武汉”“童书”这些字眼,太刺激大众了。

因为早在2003年的非典,果子狸就被普遍认为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那时,热衷于吃果子狸、穿山甲的广东人,就被全国人民骂惨了。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对果子狸避之不及。

没想到十七年后,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祸仍起于野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野味店很可能就是病毒的来源地之一。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再看到还有一本给孩子看的书,如此赤裸裸地宣扬果子狸“肉可以吃”以吃,是“'稀有’山珍”。

大家能不恼火吗?

野味都有哪三“好”

恼火归恼火,平心静气想一想,《动物小百科》说错了吗?

我的回答是:有错,也没错。

先说没错吧。

其实我一直认为,在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认知里,对待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可以纳入三“好”的评价标准。

哪三好?

第一个是美味,营养好。

第二个是中药,治病好。

第三个是毛皮,衣料好。

就拿这次惹祸的蝙蝠来说,虽然看着就让人有点恶心,但也有不少人吃。传统中医也认为蝙蝠可以入药,治咳嗽,支气管炎,还可以明目。

《动物小百科》里的果子狸呢?

在《本草纲目》里,就说它可以治疗风湿,痔疮,能补气,吃上三顿就见效。皮毛也是珍贵的原材料。

对待野生动物,这就是现状。

至于其他的野生动物,比如:猴脑、熊胆、貂皮、虎骨、狼毫,估计很多人都吃过、用过。

▲有人说:君子远厨疱,熊胆和鹅肝皆不可取

现在虽然对野味一片喊打之声,但我看很难在短时间内断掉。

所以从实际应用来说,这本《动物小百科》里关于果子狸的介绍没错。

接下来,还有“瓜”吃吗

当然,话没错,但说的对象,说的方式,却很不合适。

正确的话,放在错误的场合说,那也是“有错”。

为什么呢?

因为这本《动物小百科》是一本面向儿童的“童书”。

中医教科书可以那样说,但在童书里这样赤裸裸,是从小就要教育儿童学着吃野味吗?

如果换我来写这篇关于果子狸的介绍,我会介绍果子狸的种属、生活习性、分布地域。

比如可以试着这样写:

果子狸,是一种食肉动物,一般体重3到7千克,喜欢生活在森林里,喜欢夜晚出来玩,有一定的攻击性,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可以看到。

更加让大家愤怒的是:一本科普书,关于果子狸的配图竟然都是错的。

真实的果子狸长下面这样,但书里配成了浣熊。

▲果子狸

一家挂着“武汉大学出版社”,以科普为目的的童书,竟然有这些错误,令人大跌眼镜。

今天,舆情汹涌之下,武汉大学出版社回应了。

他们表示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其他相关事宜正在继续调查处理中。

▲武汉大学出版社在微博上的回应

现在出版社表态了,再过两天风声就过去了。看起来,这本《动物小百科》也有点躺着中枪的味道。

真的吗?瓜就这样吃完了?

臭大街的“武汉书”,你听说过吗

作为一个已经给孩子买了三百多本童书,每年买书要花一两万的我,来补充一些瓜吧。

这些瓜,或者说瓜背后的现象,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先说结论:

我认为这本《动物小百科》,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武汉书”。

书就是书,干嘛又要加上“武汉”两个字。

“武汉书”这个词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对图书行业从业者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了。

因为事实上,在业内,所谓“武汉书”就是劣质书的一个代名词。

为什么叫“武汉书”,而不叫“南京书”“上海市”“郑州书”呢?

很大原因就是武汉交通、物流发达、书商云集,很多劣质书就从武汉走向了全国。

久而久之,业内就将那些劣质书,统称为“武汉书”了,名声臭大街了,甚至被称为行业最大的毒瘤之一。

在很多人心目中,书是很珍贵的。

一本书摆在书店里卖,一定是经过严格选题、编辑、校对的,一个人能出一本书很了不起 。

“武汉书”是怎么做的呢?

书商找三五个写手,市场上什么火,就做什么。

比如,什么“狼道”“鬼谷子”“王阳明”“曾国藩”“童话大全”,等等。

剪刀与浆糊齐飞、复制和粘贴共下,两三个星期,甚至两三天就能搞定一本。

童书的市场非常大,差不多占了整个图书市场的三分之一吧,自然也就成了“武汉书”的重灾区。

我认识一个做这一行的写手,据他说就曾一个月里写了八九本“成语故事”书。

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武汉书”你都看过,甚至买过。

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学校门口,经常有人推着板车叫卖,一摞摞堆在那里,“一块钱一斤”、“五块钱一本”。

▲论斤卖的“武汉书”

比如《动物小百科》这本书,品质就实在太差了,错误并不止这一处。

再看它的主编“于XX”,也堪称是个童书全才。

查了一下,发现他主编的书,从数学描红、童话、英语、拼音,到识字卡、安全知识、成语,可谓全方位,无死角,而且几乎都是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合作的。

它们也许是有正规书号的,是合法的,但一定是不受尊重的。

这些品牌!给孩子买书认准了

中国的家长,其实非常舍得掏钱给孩子买书。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对书的辨别能力不够。

所以经常是,看到便宜、文字多、一百块钱可以买几十本,就觉得很划算,爽快地掏钱买单。

真不能这样。

知乎上说“买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话虽然糙了点,但道理不糙。

如果家长实在没精力辨别,一个简单的捷径就是看品牌。

▲跟风《猜猜我是谁》出版的“武汉书”

比如,以我相对熟悉的童书领域来说,蒲蒲兰绘本馆、耕林童书馆、爱心树童书、海豚传媒、读小库,这些品牌都是不错的。

许多品牌合作的明天、中信、浙江人民、二十一世纪、人民文学等出版社,也都算是基本靠谱的。

至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童书,那就只能呵呵了。

以前,我就写过好几篇怎样给孩子买书,怎么挑品牌的文章,今天附在后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那些臭大街的“武汉书”,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给孩子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