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这个庐山,在歙县岔口镇,出了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华人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行走徽州】这个庐山,在歙县岔口镇,出了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华人

司马狂/

今天我们要说的庐山,并非是江西九江那座庐山,而是位于歙县南乡岔口镇深山里的一个小村落。村子名曰庐山,因何而得名,我未能仔细探究。然,自山脚下的大孟村上山,有纯石板铺就的山道,在山腰处建有一座路亭。亭子正面刻着“辟谷山庄”,而背面刻的是“庐山面目”,或许村名的由来便在这庐山面目四字当中亦未可知。路亭内有此亭的名称——仰止亭,我猜测应该出自高山仰止,按照横梁上的字迹,可知亭子建于民国时期。

(这两张图就是路亭的两面,可以见到刻的文字)

(这是亭子中的两个窗户)

(横梁上有字,放大图片后,仔细看)

庐山所属的这片区域,得由岔口村村口不到处右拐弯进来,统一的称谓叫做大坑源,与岔口一线的大洲源在岔口村外汇流。进山的路,修葺得不错,停车的地方也挺方便,车子在大孟村口可以直接由盘山公路开上庐山。不过我建议还是停在大孟,自石板路拾级而上更有味道。

伴山而建的庐山村,土房与砖房并存,新房和旧房互不干扰,村民们悠闲自得,在冬日和熙的暖阳下,闲聊着。对于我们的到来,没有特别的诧异,许是因为此间已经有户外团队组织来旅游过的缘故吧。

在庐山脚下的指示牌上,看到有举人之家农家乐的名号,所以我推断庐山村中应当曾出过举人,可人生地不熟的,没有地方去探寻。不过,我之所以来庐山,确实也是因为庐山曾经出过的一位大名人,此人便是第一位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先生。在村民的指引下,好不容易找到张先生的故居,张逢铿故居一排三栋房舍连在一起,据村民说这是一家子的大宅子,分到各房手上。我在现场见到的,最右边的那一栋因为年久失修,不得已用很多杉树强行撑着不让其倒塌。呜呼哀哉,若此栋属张逢铿所有,得见如此情景,岂不唏嘘?

庐山村应该是张姓聚族而居之地,这一脉的祠堂堂号为“怀德”。信步在村内,看到怀德堂正在修缮。堂号匾下的大红喜字,应该是断了几十年后,再度兴起的宗族文化复兴的标志。老木头和新木头混合在一起,特别的突兀,那不正是迷失了许久的我们,再度找回传统文化的表现么?

我去庐山的时候,恰逢春节,除去村口处围聚着三三两两的人晒太阳外,村子中鲜有人声。不知道,是不是太多的人去城市里购房置业了,原本此时节应该是春节气息最为浓郁的时候,却有些冷清。其实,不仅仅是庐山如此,现在大多数的村子,都面临着如此窘境。不知道,培育出张逢铿的庐山村,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之后,能不能再创辉煌呢?

附录:点击下面蓝色的标题就能跳转阅读关于登上南极的第一个中国人张逢铿的文章,看完记得回来哦!

 你知道吗,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是徽州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