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痛苦的一种临帖方式

 攸州刀郎 2021-07-08
最痛苦的一种临帖方式

临帖有多种方式,最痛苦的莫过于这一种:先认真读帖,背记住每一个范字字形,笔画、字势、连带、神彩等,观察到每一个细节,乃至每行字的布白、气息等要素,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

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这种临帖方式,要求临写时要与原帖逼肖,不得有丝毫差异,起码不能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对人的观察力,体力、耐力的大考,也很耗费时间和脑力。在这个过程中,纯粹像做学问、搞科研一样,没有如意挥洒,也没有临帖成功的快感。有的只是细致观察,反复校对,一个笔画写成百上千遍,一个字可能写了几年都写不象,视觉疲劳枯燥乏味等等问题都会让我们的心情产生波动甚至痛苦。临习时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自己,一次次怀疑自己能力。怎么这么简单的一个字都写不像呢?我是学书法的料吗?这样学习书法还有什么乐趣吗?

宋朝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相传米芾小时候,家里将他送入书馆学习。可是十分聪明的他,生性好玩,几年下来长进不大。

一日,听说有秀才写字极好,便去请教。秀才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跟我学写字可以,但有个条件,你得买我的纸,我的纸很贵,五两文银一张。”米芾听之诧然,但为了学字,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了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因心疼纸贵,每当临帖时,必读帖多遍,反复空中比划,一丝一毫也不放过,直到完全把握,这期间有的只是痛苦与惶惑和不安。直到落笔于纸,感觉与原帖一致,一颗悬着的心才掉了下来。如此所临之字,多已得原字精髓之八九。日后米芾书技精进,与此不无关系。

如果米芾临帖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依葫芦画瓢,敷衍了事。开卷释然、闭卷茫然,既不紧张也无压力,舒服是舒服了,但是,书法的真髓恐怕难以学到。弟二个痛苦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受印刷体影的大,脑袋里已经有了对各个字的稳定的字型和结构方式,要让古人的“习惯”一点一点打磨掉自己的“习惯”,灭掉个性,让某个古人掌控你的行为,甚至精神思维,并且让古人的“习惯”成为你的潜意识的自觉习惯。

从“有我”到“无我”,实在是一件极其残酷而极不容易的事情。几乎是一项魔鬼训练。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很快,花那么多的时间坐下来苦思冥想、认真读帖,确实是一件枯燥的、甚至痛苦的事事。没有特别的爱好,恐怕很能坚持下来。虽然痛苦,但是这是临帖最见效的一种方式。可置之死地而后生。

克服痛苦,别无他法,就是要以以苦为乐,不怕困难,树立信心,集中时间,尽快突破。当然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这就象米芾一样,拿到一个帖先不要急着动笔,可先选几个字反复读,放大缩小,从各个角度反复看,然后贴到墙上,存在手机中,随时观摹、比较,找出特点和规律。也可将薄纸盖着字帖,用铅笔双钩观摹,仔细、从容、反复的玩味,主要看它的间架结构,形态神韵诸方面,读入脑海,消化,吸收,转变为行笔动作和记忆。直到能够闭上眼睛就出现这个字的字型。也可在字旁写下分析的结果和感受,加深对字的笔势、神采、风格的理解,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个性中发现共性。

通常情况下,随意翻读虽然也会有所得,但不久就会烟消云散,而通过自己深入全面的读帖之后,记忆会持久得多。只要肯用功夫,如同旧时儿童读书的“死记硬背“加深入研究,一定能尽快度过这一最痛苦的时期,露出胜利的微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