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长沙的超级文和友,出现在广州太古汇商圈,你来打卡了吗?

 刺也无猬 2021-07-08

在国内四座一线城市中,广州总是能引发最多的讨论。未到过广州的朋友,脑海中的广州形象,应该就是满大街都是摩天大楼,城市面貌现代而又繁华。事实上,作为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这里有的,远不只是直耸云霄的城市天际线,还保留有大量的城中村。

一面是光鲜亮丽,一面是市井而又极具烟火气息,这就是广州,包容着生活的所有形式。

在广州的CBD,老建筑基本都是能拆则拆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的面子形象,留下来的,都是最与时俱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前段时间,有一座三层的低矮建筑在广州太古汇附近拔地而起,倒是有点像是逆着潮流生长的意味。后来得知,这座“老建筑”就是超级文和友,一个饮食潮流界的先锋选手。

“文和友”本发源于湖南长沙,是长沙当地最为知名的一大潮流餐饮品牌。文和友致力于研究传统餐饮文化,挖掘地域的民间小吃,并结合时代潮流文化,赋予传统的饮食于新意,使其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爱。

超级文和友广州太古汇店,是继长沙海信店后,全国第二家超级文和友。趁着正式对外营业不久,我特意找了个晚上过来一趟,看看这个新晋的网红店,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还在马路对面的时候,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人真的太多了,就连交警都得出来维持交通。

新鲜的事物总是特别吸引人,刚好这也是超级文和友在广州开业的前期,对“文和友”情有独钟的朋友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去到长沙,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其特色。

毕竟是以餐饮为主的这么一个店,所以有用餐意向的朋友,如果要前来吃饭的话,记得要提前在其公众号上叫号。

超级文和友会在下午的四点半左右开放预约叫号服务,我也尝试了一下,才过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就已经排了2000多桌了。如果真的要等位的话,至少也得耗上六七个小时,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也并不是说非要排号才能进到里边去参观,提前叫号只是为了避免排很长的队才能吃上。如果纯粹是过来拍拍照打卡一下的话,只需要在门口让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后,就能入内。

广州超级文和友共有三层,第一层就是类似于那种露天的大排档,我到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的场景了,非常热闹。

入驻的商家大多都是老广州耳熟能详的一些老店,比如阿婆牛杂、刘福记,还有来自香港的米其林一星名店新斗记,可谓是众星云集。

五颜六色的广告灯牌,朴素简约的提醒标语......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让人心情大好。在这钢筋水泥中,住着的似乎就是一群与世无争的星斗市民,他们过着自己的日子,简单却不单调,食尽人间烟火。

超级文和友的二、三层也已全部对外开放,上楼继续参观,还有不少的惊喜哦。这里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般。

望出窗外,看到外边的摩天大楼,和路上的车来车往,竟与这身处的环境有着一种矛盾的冲突感。就像是两个时代,这一边落寞地说着再见,那一边谈笑风生。

不得不说,超级文和友在细节上做得的确严谨,明明全是新建的东西,却让人有种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的感觉。

作为一个专注做餐饮的牌子,能抓住人们怀念过去的痛点,然后将其放大,最终酝酿成一场追寻情怀的大型活动。在这个方面,它真的做到了。

在参观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在想,“拆旧做旧”这种行为到底是基于怎样的一种状态下去完成的。十几二十年前,连太古汇商圈都还没有,那个时候的广州,哪怕是在市中心,也能经常可见老宅。

如今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仅仅是老广州这片沧海中的一粟,本不足为提。可是,超级文和友的成功,让人也不得不感慨,越是如此,就越证明我们的城市对于本土文化重视程度的缺失。

整个场景的布置,无一有离开广州的本土环境,你能看到很多情景都是老广州的样子,还有很多粤语词语或俗语等等,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要知道广府文化虽说扎根于老一辈的血脉之中,可是新生代对此的了解已经越来越浅薄,如今不少本地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语言广东话都已经说不出听不懂了,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慢慢地也会流逝,成为下一代集体怀念的一种旧物。

想必大家都会对以前大街小巷贴满的“牛皮鲜”深恶痛绝,一来实在是太影响市容,二来特别不容易清洁。

不过,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墙上贴着的小广告或者一些重要的资讯,的确也能给人们带来便利。比如一些招聘信息、家政服务联系方式、房子出租等等内容,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广告就是最好的获取信息途径。

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个时代的记忆和特征,也是属于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超级文和友的这份“别有用心”,除了在做商业以外,还在贩卖着过去的印记,这是很多人曾经的回忆,换来会心的一笑,彼此心知肚明。

超级文和友共有三层,总面积高达5000平方米,可以说,步入其中等于进入到了另外一片天地,甚至可以说,已经完全到了另外的一个维度时空中去了。

各种复古的招牌和建筑,明明在如今广州的不少地方,特别是在城中村内,并不罕见。

可我又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身处的这个位置,并不是老城的城中村中,而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能在这里让更多的人拾回旧时的记忆,对老广州的面貌也有所了解,应该也是文和友团队对于城市文化发掘的一种初衷吧。

城市在发展,淘汰掉旧的东西,新事物诞生,这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但我害怕的是,当人们开始对新事物都无比狂热的时候,一股脑地把旧事物全盘扔掉,甚至包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

这处新的网红打卡点,在时代更迭中,或许不值得一提。可它的努力,我也看到了。带给人们的感触,我也领略到了。

如果你也热爱着广州的市井文化,有机会的话,不妨深入到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看看这里最为真实的一面吧。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别忘记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给我一些支持和鼓励!
下期见哦!
☆´∀`☆
旅行是一种信仰

共享旅行,分享快乐。
这里有各种常规非常规旅行地的攻略。
欢迎拿走,也期待被提供。
生命短暂,每个人的经历都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