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曾接济的穷秀才竟成为哲学家,所谓的范文正济秀才是怎么回事呢?

 风云际会2009 2021-07-09

宋朝是理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在宋朝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宋初三先生的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孙复、石介和胡瑗。

说到孙复,据史料记载他曾于天圣五年(1027年)到天圣六年(1028年)间在应天书院就读。当时的孙复只是一个穷秀才。巧的是范仲淹因母亲去世,需要为母守丧,就住在南京应天府,应应天知府晏殊之请,在应天学院教书。范仲淹看到孙复穷困潦倒,曾两次自己掏钱接济孙复,并教授孙复读《春秋》。后来,范仲淹被宋仁宗召入京城,孙复也离开应天书院。到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范仲淹来到京城后听说国子监讲学孙复,才知道孙复竟是当年他在应天书院接济的秀才。

这就是《范文正济秀才》的故事,这故事记载在北宋学者魏泰的《东轩笔录》里,后被楼钥转记在《范文正年谱》,以称颂范仲淹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东轩笔录》

范文正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东轩笔录》

在《宋史》中虽然没有这件事的记载,却记载孙复、石介和胡瑗均为范仲淹的学生,这容易让人推断孙复、石介和胡瑗都曾于天圣五年(1027年)在应天学院就读。不过,大多数史料却不支持这点,并认为孙复不大可能会得到范仲淹的救济。换句话说,《东轩笔录》中关于“范文正济秀才”的记载是不实的。

史料对于孙复的个人经历记载比较简略,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有几点:

1.景祐二年(1034年),孙复经郓城举子士建中介绍,与石介相识。石介在泰山修建学院,邀孙复去讲学,并拜孙复为师。

2.庆历二年(1042年),在范仲淹、石介等人的推荐下,宋仁宗召孙复进京,任命孙复为国子监直讲。

这两个经历也表明《范文正济秀才》中存在的几个错误,一是认为范仲淹进京之后,见过孙复,才知道孙复是他当年曾接济过的孙秀才。实际情况是,范仲淹举荐了孙复。可见,范仲淹跟孙复可能一直有往来。二是《范文正济秀才》中记载孙复是和范仲淹同一年离开应天书院的,十年后,孙复被召到太学任职。实际情况是,范仲淹离开应天书院是在天圣六年(1028年)十月,孙复当上国子监直讲的时间是庆历一年(1042年),期间隔了14年,而不是10年。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看出孙复在泰山讲学的时间为8年,从景祐二年(1034年)到庆历一年(1042年)。一些史料认为孙复是参加了景祐元年的科举,落榜之后才泰山讲学。因史料记载孙复曾4次参加科举落榜,才去泰山讲学,这容易让人认为他去泰山的时间是从景祐二年(1034年)开始。可问题是,这并不代表孙复在泰山只呆了8岁,可能在讲学之前,他就已经在泰山居住了,并且一边参加科举一边研习学术经典。

实际上正是这点让后人有了疑问,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孙复本人在泰山讲学的时间可能远远不止8年。例如北宋理学家朱长文的《春秋通志序》载:“本朝孙明复隐泰山三十年,作《尊王发微》,据经推法,洞究终始。”其意思是说孙复在泰山有30年,其中去除孙复在辞官后仍隐居在泰山讲学的14年左右,则从庆历二年(1042年)往前推的16年,孙复也在泰山修学和讲学,即孙复自天圣四年(1026年)从到庆历二年(1042年)都在泰山。北宋另外一名学者毕仲游在他的《理会科场奏状》中记载:“近世如孙复治《春秋》,居泰山者四十年,始能贯穿,自成一说,人犹以为未尽《春秋》之旨意。”毕仲游更是说孙复在泰山一共呆了40年,或许孙复从小就在泰山居住。

如果孙复真如朱长文和毕仲游所说在泰山呆了30年以上,那么他肯定不可能于天圣五年(1027年)在应天书院拜范仲淹为师,并接受范仲淹的接济。以上这些均只是史料记载,并没有相应的证据。不过,我个人更倾向地认为孙明复在庆历二年(1042年)之前,在泰山在时间确实远远不只8年,范仲淹也确实没有接济过孙复,其理由除了上以指出的《范文正济秀才》中的两个错误和朱长文、毕仲游关于孙复在泰山的时间记载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石介为什么要拜孙复为师呢?能想到的理由可能有两点:1)孙复年纪比石介大;2)孙复在泰山一带的名望可能比石介要高。问题是石介是山东泰山本地人,在山东本身就拥有非常高的名望,孙复却是山西人。如果孙复比石介还有名望的话,那表明孙复在学术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得到石介和泰山本地人的信服和尊重。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这也表明孙复已经在泰山呆过很多年了。

2.范仲淹曾让自己的次子范纯仁向胡瑗、孙复行师礼。古人是非常注重辈分的,如果孙复曾拜范仲淹为师,则孙复以晚辈之礼对待范仲淹,他与范仲淹的儿子就是平辈相交。那么范仲淹就大可能会让自己的儿子拜胡瑗和孙复为师。反过来,范仲淹让儿子拜师孙复,则表明孙复与范仲淹平辈相交,那么范仲淹可能并没有在应天学院教过孙复。实际上,范仲淹和孙复的年纪相仿,确实是同辈人。

3.史料(《宋元学案》)曾记载胡瑗曾与孙复在泰山潜心研习圣贤经典,10年不曾回家。胡瑗从泰山归来后,在苏州一带设学堂讲授儒家经术,正好范仲淹因废后被贬到苏州。范仲淹在当地开办郡学,曾邀请胡瑗讲学,那年是景祐元年(1034年)。由此可以倒推胡瑗在泰山研习的时间应该是从天圣三年(1024年)到景祐元年(1034年)。胡瑗是和孙复一起在泰山研习的,虽不能说明孙复这10年都在泰山,但孙复肯定在泰山呆的时间不短。

4.关于孙复的《春秋》。孙复对《春秋》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曾留下《春秋总论》三卷。孙复对《春秋》要远远超过范仲淹,反倒是范仲淹对《春秋》没有多大研究。《范文正济秀才》中偏偏提起是范仲淹传授孙复《春秋》,多少有点夺孙复之功,认为孙复有如此成是得到范仲淹的帮助。

总而言之,我认为《范文正济秀才》这个故事虚构的成分比较大。其作者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很多关于范仲淹的轶事,例如《范文正正直》等事迹,大有吹捧范仲淹之意,显然魏泰是范仲淹的粉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