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茂林之家 2021-07-09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内战正式打响。和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蒋介石首要攻击的就是华东解放区。这是距离国民党首府南京最近的解放区,大致是如今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北部。蒋介石派重兵想要打下这片区域,薛岳、李默庵、邱清泉三支队伍,从三个方向包围进攻,意在把解放军打出华东,逼退到山东境内,从而保卫首府南京。而此时解放军在苏中的队伍,将领正是粟裕,但是那时他只有三万人,对战国民党的12万军队,做到了七战七捷。毛泽东看完战报大为赞赏,全军都要学习粟裕是怎么打的。

蒋介石的战略一出,解放军就迅速给出了应对策略。既然国民党想要往北推进,那解放军就向南打。趁着国统区兵力空虚,向国民党的大后方迈进。蒋介石以为,解放军会主力防御,他万万没想到,解放军会主动进攻。将战场安排在国统区,可以破坏地方税收和兵源系统,还能够大范围调动国民党部队。解放军的目的不在于占领多少城市,而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放长线钓大鱼。粟裕所率领的部队领到了自己的任务:跳出外线,击破蚌埠至南京铁路段。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接到毛主席的任务后,粟裕思虑良久,觉得攻击外线的打法,风险太大。他认为,深入到国统区打仗,需要很大的补给,而目前的根据地并不能负担起后勤成本。如果是在解放区的内线作战,那么后勤的压力就大大降低了。而且目前在蚌埠驻守的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是一支精锐部队,解放军初战就啃硬骨头,难度太大。如果全军出击,那么根据地难免兵力薄弱,很容易把原有的地盘都丢了。粟裕从前线实际指挥的角度提出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

和粟裕对战的李默庵,是黄埔军校出身的高材生,而粟裕则是没读过兵书,没上过军校,从战场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将领。李默庵计划从南通,向北进攻粟裕所在的如皋,同时周边的国民党83师和99旅合力进攻,三支军队一同攻击。国民党有着兵力优势,武器又全是美械,自然是胸有成竹。但是,国民党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情报不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当时,李默庵只知道粟裕的军队在苏北地区,但具体的兵力布置一概不知。由于缺少有效的情报来源,国民党只有派出侦察机,依靠飞行员肉眼观察,很多信息只能靠猜,而且根据地的民心所向,国民党的侦察兵根本拿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而解放军的情报来源就充足多了,整个解放区的百姓都是侦查员,再加上强大的无线电情报系统,以及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李默庵制定完这个计划的第二天,一切细节就已经被整理成报告,送到了粟裕这里。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拿到李默庵的作战计划后,粟裕认为,苏中地区地势平坦,无法依靠地形隐蔽,所以如果等到国民党部队集结完成,根据地就危险了,必须趁国民党大部队到达如皋之前,先行击破敌军。由此,粟裕制定了主动出击的计划:先行攻打位于泰兴的国民党83师。虽然83师是一支战斗力最强的精锐,但是此时83师只到了两个团,后续部队还未赶到,兵力较弱,而且城防工事也没修建好。选定目标后,苏中七战的第一场——宣泰战役正式打响。

国民党83师的师长李天霞,目中无人,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还宣称:“我一个团就可以把他们打趴下!”李天霞没想到的是,粟裕集中了十五个团的兵力,来打他这两个团。但是李天霞过于轻敌。再加上没有充足的情报,他认为这来的不是主力部队,因此没有派出支援,还向李默庵报告战况“问题不大”,等他意识到不对劲就为时已晚了,部队已经大部分被解放军消灭,苏中七战的第一仗,我军大捷。

国民党的李默庵接到报告后,大惊失色,但随后他又认为,之前解放军的战略一直是先打弱敌,不会上来就打主力。而正从东面向北推进的49师,战斗力较弱,军队人数也少,怕是要有危险。解放军攻打泰兴,是声东击西,他们真正的目的在于49师。李默庵对自己的结论很有信心,他赶紧让49师回撤。但是49师都撤回长江了,李默庵才得知进攻泰兴的就是解放军主力。他又命令49师重新向北推进进攻如皋,其余部队和他一起进攻泰兴的粟裕主力。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当然,李默庵的新战术也被粟裕的情报系统截获了。粟裕认为,如果留在泰兴,打李默庵的增援部队,虽然免于奔波以逸待劳,但是对战的是增援的部队,警惕性高,非常难打。不如向东进发,进攻正在赶往如皋的49师。这支队伍既不是增援部队,又以为大部队在泰兴,必定会放松警惕。于是粟裕只留下小部队伪装主力,在泰兴继续作战,其余大部队星夜兼程,出击49师。

粟裕和国民党49师在如皋城外的鬼头街,展开了如南战役。粟裕安排1师主力从背后穿插,6师、7纵从两面夹击。49师果然毫无防备,被我军俘获、击杀15000多人。49师被消灭大部后,敌人的后续增援部队赶到,粟裕见好就收,快速撤出了如皋,退往海安城外的东北进行修整。此时国民党主力接到消息,都赶往海安支援,粟裕派7纵负责歼敌任务。粟裕后来的笔记中写道,7纵的战术很灵活,海安一战我军歼敌3000余人。

李默庵虽然占领的海安,但是他并不知道粟裕的部队就在海安城外的不远处。粟裕就在此修整了大半个月,竟然都没有被李默庵发现。但李默庵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先将部队沿着海安公路一字排开,占领公路,目的在于将其作为封锁线,防止解放军杀个回马枪。粟裕在修整时发现敌军105旅位置突出,且孤立无援,敌军阵型又是一字长蛇阵,如果其中一处遭到进攻,也无法及时回援。粟裕当即决定:新战机,国民党位于李堡的105旅!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由于粟裕动作太快,国民党105旅的电话线还没拉好,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消息都没来得及发出去,增援的部队还在向李堡出发,也被我军合围击破。李堡战役,我军歼敌3000人,俘虏5000余人,而解放军伤亡只有不到900,苏中七战的第四仗也大获全胜。粟裕如法炮制,又攻击了如皋附近的国民党交警大队,这种部队毫无战斗力,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被我军俘虏2000余人。

眼见已经打了五场战役,粟裕的兵力不变少,反而因为俘虏改造越来越多。李默庵这边只知道粟裕又跑到如皋去打交警大队了,而如皋此刻兵力空虚,李默庵赶紧命令99旅回援如皋。而99旅又担心半路碰上粟裕,就请求如皋守军前来接应。结果怕什么来什么,粟裕早就在如皋等着了。此时黄百韬的部队正在进攻邵伯,在邵伯我军只有皮定均的五个旅,粟裕决定围魏救赵,通过全力进攻如皋,来解邵伯的困境。

粟裕的这一招其实非常险,相当于跳进国民党的包围圈。但是兵行险着,粟裕认为,如果如皋打不下,那就往北打泰兴,而在泰兴的国民党之前的防守,都是针对北面的皮定均,肯定想不到会有人从南面打。粟裕用9个团围住了99旅,在我军巨大的兵力优势下,敌军很快溃败。如黄战役我军俘获12000人,歼敌5000余人,还把如皋赶来支援的一个团也包圆了。99旅被粟裕歼灭后,李默庵果然把黄百韬调回了如皋,邵伯的困境也解决了。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粟裕在苏中打的这七场,七战七捷,极大的鼓舞了我军士气。朱德也说:“粟裕在苏中歼灭的敌人,比他自己部队的人数还要多。”险中求胜,妙招迭出。粟裕指挥风格真是与众不同。整个战役一直在对方大军包围之中,是绝对的以少打多,可每一个战场又都是集中兵力以多打少,这才叫用兵如神,粟裕的战神之名,真是当之无愧!粟裕大将指挥艺术炉火纯青,苏中战役是经典之战。也是在苏中取得的大捷,让粟裕被毛主席认定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将苏中战役抄送全军学习。

说《七战七捷》的结果是丢失苏中根据地,是完全错误的。当时中央就电令粟裕撤离苏中,粟裕在得到中央批准的情况下,以三万兵力歼敌五万的辉煌战绩,主动撤出苏中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差距巨大,国民党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装备上超过解放军许多。而且,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从来不计较地盘的丢失,而是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粟裕指挥的苏中,解放军的地理位置非常险恶;苏中紧靠南京上海,周围都是国民党军。所以粟裕能在险中取胜非常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