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金色年华554 2021-07-09

当此前一悲、一喜两件事讲述过后,咱们关于周桓王十四年(即鲁桓公六年)的故事也基本告一段落了,是该与这比较纷繁的一年告别,并开启下一年的时空之旅了。但是,当大家将《春秋》翻到新的一页时,会发现鲁桓公七年的内容依然不简单。当然了,说这一年不简单并不是它又记载了很多内容,相反倒是特别简短(同鲁桓公四年的记载一样,只书春、夏两季之事,故意省去了秋、冬两个时节)。这样的记载方式,看似无事发生,实则所记之事受到了鲁国史官们的格外重视。正因如此,咱们仍然不能放松,还需谨慎对待这一年。

那要如何去做才能算谨慎对待呢?其实也不难,《春秋》不是已经给咱们线索了嘛,“闲叙”就从这年所记的这第一件事,即“(鲁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开始讲起吧。然而,别看这件事简单来说就“焚咸丘”三个字,但也着实不好讲,或者说在下有些无从入手。您若问到底是为什么?因为鄙人平日里经常用来当作《春秋》补充材料的《左传》,居然只字未提此事

左丘明不愿提起“焚咸丘”一事

更夸张的是,左先生不提就不提吧,还刻意把夏季的那件事挪移到了春季来,仿佛“焚咸丘”一事根本没发生一样。莫非左丘明要刻意隐瞒些什么吗?我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还得再去寻找线索,希望能搞清楚这三个字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我第一个想到的线索,便是从三个字本身含义入手,或许读懂了字面意思,也就能挖掘出相关内容了。

咱们先来看看“焚”这个字,其含义就是用火烧,所以咱们现在常见词汇中会有“焚烧”、“焚毁”这些用法。显然,《春秋》这样记载,应该是鲁桓公在命人焚烧东西。至于他在烧些什么,继续往后看“咸丘”二字,理应一个地名。在下也特意查了一下,咸丘大概的位置在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东南一带,距离鲁国都城曲阜不算近,但也不是很远,看来这个地点便是桓公要烧的了。可是一个地点要怎么烧呢?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咸丘城位置示意图

杜预在《春秋左传正义》中给了一种解释,他认为“焚”不仅仅有焚烧之意,更有火田的意思。而“火田”这个词对于一位国君来说,其实带有批评的意思。因为,所谓“火田”就是采用火烧草木的方式进行田猎的意思,由于这种做法不给猎物留后路、过于用尽,而被礼制所诟病。并且,杜预还认为咸丘虽为鲁地,但不是常规鲁侯狩猎的场所,也属于他不合礼制的地方。所以,“焚咸丘”三字是鲁国史官在讥讽鲁桓公做事荒唐、不遵礼法

这么看来,杜预还真是很好地补充了《左传》没有提到的“焚咸丘”一事,更为鲁国史官如此重视此事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想来应该是鲁桓公前一年刚刚喜得嫡长子,次年就兴奋地放纵自己,去咸丘进行火田了。但是,当鄙人再认真回想了一下杜元凯的说法之后,总觉得这个解释还有一个不充分的地方,那就是左丘明为何会遗漏了《春秋》十分重视的“焚咸丘”一事,甚至还有些刻意回避呢?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火田——以火烧草木的方式来进行田猎

或许,有些童鞋会说了,左丘明不提“焚咸丘”,很可能是他觉得此事并不重要。又或许是左丘明想维护一下鲁侯的颜面,特意回避了这件事。但我要说的是,鲁人自己编写的史书都记载了“焚咸丘”,还用缺省时节的方式来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左先生的判断力不可能会忽视它,更没必要去替鲁侯隐瞒真相。所以,予以为杜预的解释似乎只是他的理解,却并没有找到事件真相,咱们还需继续找线索、去挖掘。

于是,《公羊传》、《谷梁传》这两部史书又被在下翻了出来,还真找到了不一样的解释。首先,公羊高和谷梁赤两位先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他们认为咸丘并不是鲁国的土地,而应属于邾国之邑(在《公羊传》中写作“邾娄”,其实就是邾国)。其次,两传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认为所谓的“焚咸丘”乃是用木柴焚烧咸丘城,即以火攻城的意思。这不仅与杜预提到的鲁桓公火田狩猎的说法大相径庭,似乎还暗示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让我顿时有了深挖下去的动力。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公、谷二人认为“焚咸丘”即火攻咸丘城

在下不禁要问:邾国明明是鲁国的附庸,鲁桓公为什么要攻打他们呢?难道是邾国又在外面给鲁国大哥惹麻烦了,才被鲁侯派兵教训了吗?可就算是邾国跟鲁隐公时一样,在外招惹了他国,会被鲁国教训,也不至于要到放火烧城那么严重吧?鲁桓公会采取放火烧城的方式来攻打邾国的一个城邑,是他性格残暴,还是另有原因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鄙人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但我也在思考中有了一些想法。第一,我认为鲁桓公其人虽然比兄长隐公要决绝一些,但还不至于到了残暴的程度。所以,他会命人火烧咸丘城,一定另有原因。第二,既然鲁国来讨伐邾国,肯定是这个小弟又惹事了,并且还是比上次招惹宋国之事更严重才行。第三,想要找出邾国被讨伐的原因关键因素很可能还在“咸丘”这座城邑上面,因此,咱们需要再仔细找找有关咸丘城的信息。

既然有了想法,在下就又认真查找了一下关于咸丘城的线索,还真有所进展。原来,咸丘不仅仅是一个城邑那么简单,其最早甚至是一个小国的都城(是一个城邦国家,都城就是整个国家),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就叫咸国。只可惜这个小国实在是太不起眼,史料不但少之又少,甚至还掺杂了一些神话故事,实在是无法系统完整地讲述给各位。只能简而言之,咸国的由来基本有这两种说法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上古大巫——巫咸

其一,咸国乃是上古大巫巫咸建立的国家,因此以其名作为国名。其二,咸国乃是帝喾之臣咸黑(又称“咸丘黑”)的封国,因其为帝喾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典乐有功,遂受此封赏,并以他的姓氏“咸”作了国名。至于,咸黑为何会姓“咸”,据说跟他出生地有关,因其生在一个大盐湖边,盐卤味咸,便以此为姓氏了。

无论这两个说法哪种更准确吧,反正在巨野县一带曾有过一个名为咸的小国。也正因为咸国实力不是很强,在山东一带生存比较艰难,便依附于鲁国旗下,成了他们的附庸国。可咸国找到了靠山以后,虽然暂时不会被其他阵营的国家欺负了,却被同为鲁国附庸的邾国惦记上了。到了鲁桓公之时,或许是邾国觉得自己与鲁国更亲密,吞并了咸国也不会被惩罚。又或许是当时的邾国有了一定的实力,想再多吞并几个邻国巩固一下,以便日后可以脱离鲁国单飞。反正,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实力更弱小的咸国,被“同僚”邾国所灭,咸丘也就成了邾国的城邑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春秋邾分三国考》对于“咸丘”的注释

但鲁国毕竟是老大哥,咸国再小也是自己的小弟,你邾国竟然背着大哥吞并同一阵营的兄弟之国,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于是,鲁桓公盛怒之余,派兵讨伐了占领咸丘的邾国军队,并以火烧咸丘城的方式,让邾国知道鲁国对此的态度。这一仗之后,邾国被鲁国打怕了,老老实实地缩了回去。但咸国已经被灭,城邑又被烧毁了不可能再复国,这里便成为了鲁国的一部分。鲁国史官这才重点记载了这件事,既让后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还用“焚咸丘”三个字来暗示桓公的这一做法有些太冲动、太凶狠

至于您要问为何左丘明不愿提起这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了。毕竟,他是小邾国人,而小邾国又是从邾国分出去的一个国家,换句话讲左先生本身就是邾国人。可邾国吞并咸国一事,不仅在礼法、道义上来看是非正义的,他们最终还被鲁国以火烧城邑的方式教训了,实在是难以启齿。因此,身为邾国人的左丘明,这次恐怕是存了一点私心,故意在《左传》中忽略了“焚咸丘”一事,想为邾国保留了一些颜面吧。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左丘明或许是故意忽略“焚咸丘”一事

好了,这就是在下关于《春秋》书中,鲁桓公七年第一个重要事件的探索和解读,希望能为大家读懂“焚咸丘”三个字有所帮助。若您对此还有更独到的见解,或者能为咸国、咸丘等补充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妨留言分享一下,让咱们今人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焚咸丘、春秋、重要事件、左传、避而不提、杜预、火田说、公羊谷梁、火攻说、咸国、邾国灭咸、桓公焚城。

鲁国史话廿五:左丘明不想讲述的3个字,搞懂后,里面故事还挺多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