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09

一朵花,一棵树,我们很容易判断它长得是不是好。

而一个儿童,我们会常常忽略去关注她的生命状态,是不是饱含生机。

今天看到一个妈妈,奥数课上,因为孩子没有按照她的意思记笔记,动手了,孩子哭得没法继续在课堂上待着。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孩子最近几次考试不理想,粗心大意,口算看错加减号,看拼音写词没写对位置被扣了分,都是一些一年级小朋友多半会有的问题。

看着那个孩子一边哭一边咳嗽,后来看到爸爸进来,扑在爸爸的怀里大哭,真的有一点心酸。

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也许,一对父母并不曾看过育儿理论,他们甚至跟孩子不太有几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只是在生活着,按照他们的本心,遵循着古老又朴素的道理,忍辱负重,却也安贫乐道,如果说他们真有什么智慧的话,所有的智慧都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他们的孩子将在朝夕相处中,获得家庭教育的内容。

 这就是很多80后的父母常说的,我父母当年也没管我,我照样不是成长得很优秀?

我认为,这么说的人,其实都欠自己的父母一个公平的评价。

懂得劳动,懂得耕耘,懂得善良,懂得是非,懂得亲情,懂得人际交往,懂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怀希望,这些难道都不是教育吗?

其实,教育原本就是这么朴素的。

只是,时代变了,知识越来越多了,见解也越来越多,各种中西结合的育儿理论甚嚣尘上,我们渴望培养出十全十美的人,既能刷题又能创新,既专注又左右逢源,长大了既能挣钱又懂生活,有时候想想,不是我们所求太多,就是我们执念太深了。

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解决父母人生观问题。

其实教育的终极就是为了要解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作为教育引导者的父母,倘若自己没有对人生的总结,思考与期望,那么我们的混沌必然带来迷思和盲从。

相比于物质条件,父母在这个层面上的思考更具深远意义。

父母真实的生命状态,是给孩子看到最真切的,话语美化不了,也掩饰不了,我们其实生活在一双智慧的眼睛之下,只不过我们浑然不觉,其实已经暴露无遗了。

父母有了好的生命状态,还要解决我们如何看待儿童的问题。

在我看来,儿童是一个矛盾体,既是先知也是愚人。

她们的童言童语经常道破天机,就像长着天眼一般,曾经能发现这个世界最真最美的事物,然而他们对成人世界的规则却一无所知,没有戒备,没有功利,没有得失,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

渐渐地,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将被各种力量教化,被修正,笑容越来越少,异想天开越来越少,释放天性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需要迎合的东西越来越多,看似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其实是已经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智慧能量。

因此,长大其实是一个被毁的过程,越成熟,越无趣。

学会看到儿童身上可贵的资质,我们便不会产生对他们的轻视,以及居高临下,我们会有平等,还有尊重与反思,就像面对曾经的自己。

假若我们能够有好的生命状态,加上这样一种看待儿童的神圣态度,家庭教育的大道就不会错了。

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我想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应试对应儒家的入世思想,教育的整体氛围是儒家的,外求的多,禅宗的内求,圆通,只要能多加一点点,就能做一点平衡。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生活中也能有一点禅宗的思想,大概也不会那么急于求成。

过程中针对孩子具体问题的引导方法,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辅助完成,老师,机构在某些方面都是专业化的队伍,父母帮助孩子做选择就好。

做父母不易,因为人生不易。

让孩子活出自己人生的味道,便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最近很喜欢的一句梭罗的话,作为结尾:

"

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调不一致,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的鼓点。让他跟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