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小课堂01:写作三部曲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09

首言:

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到高中大学写书信,博客,以及现在的公众号,写作大概是我唯一不带功利心,而又孜孜不倦乐哉其中的事情。

一直想把自己关于写作的一些心得写下来,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有一些精进,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以后给孩子开语文写作与阅读课堂提前准备文案。


01写作的心理障碍

很多人都说自己不会写,我想,这可以算做一种写作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她心里一定有一个写得好与不好的标准。

如果你问我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好文章,不求闻达,但求真实有我,至始至终,背后都站着一个想表达的自己。

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其实是很个人的,一定不是标准品,所以应该有充分的个人自主性。

写作一定是欲望驱动的,表达的欲望,其次才有技巧,否则,写作就成为了苦差事,然则,写作本身,也许应该像爱好跑步的人每天跑了十公里,爱做饭的人哼着小曲做了一顿好吃的饭菜,都是乐在其中的感觉,做完之后必定是身心愉悦的,它是身体的,更是灵魂的。

初学写作的人,很容易陷入对于文采的崇拜,讲究文字的华美,而生活当中,写作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有一些制式的官样文章,这些并不在于辞藻,而在于你的看法。

所以,敢写,敢下笔,就成功了一半。

至于技巧,都在练笔中完成,最难的在知识架构,格局,那些才是最花功夫的。 你喜欢什么,提出什么,是文字的灵魂,词藻只是衣服,装饰而已。

02 在阅读中培养文字审美

没有人天生会写作,写作一定要靠练习,怎么练习,就需要有取法乎上的精神。

我很建议人人家中都有书架,家中书架便是名人堂,想听谁的课,拿出书就可以了,想了解哪位大师的写作风格,以及成长道路,以及文学观点,买他的书看就可以了。

你有问题,他有答案,独有精神在往来。

当然,读书的过程中,我个人的习惯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洁癖,首先文字不能太粗糙,其次精神层次上尽量高一些,时间有限,经典是一定要读的,那些愿意写书的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写尽了。

我们要先学会鉴赏,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好的。

从敢写,到写出自己的风格,调性,中间需要靠大量的阅读,提高你的眼力,你的水准。

文字,你觉得美,就能看见它美在何处,不求雷同,但求神似,如此日久必可自成一家,虽不能至不远矣。

概括一下:写作不是别人教会的,你有表达欲望,同时有文字使用上的洁癖与锤炼,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两种风格的养成,便可下笔千言。 


03 我的理想知识架构

说到知识架构,可以说是我个人对写作的终极追求。

有文字造诣,有观点,只能写出不错的文字,而上层佳作,一定是有很宏达的知识架构,甚至创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在其中。

我有一个观点:读历史和哲学的人,往往很容易有独立观点的形成,历史必然会在过程中引发问题,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看多了历史规律,似乎每一样事物,都可以看清其现在的位置,以及与过去的关系,对未来的发展预判。

而哲学,本身就是问题的产物。

最近在读钱穆先生的一些书,对他那种高屋建瓴的能力,系统而又清晰的见解,非常折服。

他对传统文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念:中国的文化人,是把生命融进艺术里的,我概括为“人比字贵”。

比如红楼梦,作者不仅写的一个故事,背后还有儒释道,还有曹雪芹对人生,对人性,对福贵繁华,生死别离的了悟。

再比如钱穆先生提到的王维的诗,同样许多的田园派诗人,为什么王维的诗这么突出,因为他有佛的境界,透过文字传递出来。

如果你要问我如果从写作上升到艺术,我自己制定的路径是这样的:

了解历史背景,有一种时间序列分析,一种高屋建瓴的能力,有一些哲学思辨能力带来的深刻洞见、有老庄思想的逍遥飘逸洒脱,还有佛法的圆融性,这便是我希望有的写作者的知识底色。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真的是路漫漫,然而艺术的生命原本就比人的生命要长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有那么一两件事情,是值得你甘之如饴的,就好像窗前的梅花一朵,使得你窗前的月光也开始变得温柔动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