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支配的勇气》一次次地重蹈覆辙,究竟是为什么?

 书语人间 2021-07-09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80本书

《拒绝被支配的勇气》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拒绝被支配的勇气》


初读此书时,还以为讲的是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说「不」的方法论,事实上它探讨的的是打破长期束缚你的执念,重新书写人生脚本的方法。

人生脚本是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其创立的沟通分析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中提出的「心理因素」,是人们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写下的人生脚本。

人一旦产生了某种想法或信念后,其行动就会与之相符,认为自己会一帆风顺的人会过上一帆风顺的生活,认为自己命运多舛的人会被生活各种毒打。


因而,改变人生的关键,在发现这些支配「我」的执念,并从中跳出来。

具体来说,都该如何做呢?

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拒绝被支配的勇气》,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01.
人生是一场脚本演绎之旅

人生的脚本主要形成于童年时期。

在父母的言语和态度的影响下,孩子创造了自我的规则,并逐渐演化为人生脚本,形成下面这4种心理认知:

心理地位1:我可以,你也可以

这一结构是既肯定自己,也不否定他人,世间万物皆有存在的价值。通常拥有幸福人生脚本,生活富足的人会产生这一结构。

对这一类人来说,父母对他们的奖惩得当,他们会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去演绎人生,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充分体谅他人,顾及他人的感受。


心理地位2:我不可以,你可以

这一类人常常会否定自己,肯定他人,比如觉得自己很糟糕,但周围的人都很棒。

他们之所以会形成这一结构,很可能是因为家教过严,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即便拥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他们也会打退堂鼓,认为自己肯定做不到,甚至在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踏出一步后,也会因为内心认定自己一定会失败,最终半途而废


心理地位3:我可以,你不可以

拥有这一结构的人就是霸道型,「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他们会肯定自我,否定他人。

他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结构,是因为在童年时是父母的「掌心宝」,永远都活在父母的赞赏声中,长大过后也依旧认为这个世界该围着他们转,该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买单。


心理地位4:我不可以,你也不可以

这一类型的最可怕,他们会选择否定这一切,认为人生毫无价值,或者毫无意义。

童年时被抛弃或被虐待过的人会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结构,因为这类人的经历会让他们坚信没有人会毫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所以,他们才会因为缺乏心灵的安全基地,要么完全封闭自己,拒人以千里之外,要么完全依赖他人而活。


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些脚本会被不断地强化,导致幸福的人越来越幸福,不幸的人越来越不幸。

举个例子,与同事发生了冲突,


拥有「我可以,你不可以」的人,会在看到对方受伤或窘迫的表情后,产生优越感,并感到满足,强化「我可以,你不可以」的信念;

拥有「我不可以,你可以」的人,则会对此过度自责,以逃避等方式来处理问题,强化「我不可以,你可以」的信念。


02.
改变脚本的关键
是纠正脚本后的执念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人生脚本形成于你的童年,在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被不断地强化,让过去的事情不断地发生在你的生活里。

因此,若是希望人生能够从此发生不同,其关键在于改写你的人生脚本,改变你脚本背后的自动化思维,即「执念」。

简单来看,「执念」便是无合理依据或完全基于错误的依据形成,并以此来断定或确信某件事情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它的特征有:

  1. 过度认为某种想法理所当然,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2. 无意识地将某种想法作为前提;
  3. 对某种想法坚信不疑
  4. 不考虑其他可能性;
  5. 没有意识到心理活动是否有根据。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执念,「考入一流大学,进入一流企业才是成功的人生」是执念,「有钱才会幸福」也是执念。

一个人脑海里存有大量的负面执念时,便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各种消极的反应,导致接二连三的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找出消极的执念呢?在书里,作者为我们列举了这4个步骤

1步:列出问题清单

一行一个重点地列出你念念不忘的、耿耿于怀的的问题,如:

  • 害怕正式场合;
  • 身体怎样都不舒服;
  • 公司里的人都讨厌自己;
  • 自己的计划不能顺利进行;
  • 对未来感到不安。

2步:制作执念分析图。

然后,选择要解决的事件,以此为起点,将可能的原因分别按照左右或上下方向排列,一步步地展开。


3步:找到执念后的变形思维

所谓「变形思维」指的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落入的9个思维误区:

  • 非黑即白:忽略灰色地带;
  • 过度泛化:认为发生过一两次的事会在未来继续发生
  • 消极过滤器:不看整体,执着于一些小的小瑕疵
  • 妄下结论:毫无根据地得出结论;
  • 过度放大或缩小评价;
  • 感情用事:被情绪牵制;
  • 应该思维;
  • 贴标签,给自己和给别人;
  • 牵连自我:将无关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找出它们。


4步:找出导致执念产生的根源

纵观执念分析图,你可能会发现,有的烦恼你很容易从最近的生活里找出原因,有的则与你童年的记忆与经历有关,很难被轻易发现。

因此,便要继续追问更深层次的问题,找到执念的根源:

  • 表现背后是否隐藏着重要的问题?

  • 能否更具体化,明确化?

  • 在什么特别情况下会这么认为?

  • 这样认为的根据是什么

  • 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比如,针对「经验不足」这一工作不顺的理由,你可以问问自己,「害怕面对失败」的理由是什么,从而继续往下深挖,直到找到童年在钢琴演奏大会上因为弹错被狠狠地骂了一顿等与「执念」有关的经验和记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拒绝被支配的勇气》一书的共读,和你共同探讨掌控变形思维,利用执念,改写人生脚本的方法。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