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肺结节

 苏旺0 2021-07-10

肺部结节是通过胸部CT检查出的非正常肺组织的结节状阴影,按照阴影大小区分为微小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小结节(5~10毫米),结节(直径10~30毫米)。

研究表明,结节越大,恶性风险越高,6毫米以内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小于1%。按照阴影密度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实性结节恶性程度最低,约7%;亚实性结节中纯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中等,约18%;部分实性结节即混合磨玻璃密度与实性密度的结节恶性程度最高,约63%。

中医对于肺结节的认识

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在防病治病上方法不同,各有优势。西医针对“癌”体治疗:结节阶段更多是观察。此病属于中医肺痿,肺痹,痰饮等范畴,中医针对“癌”因治疗: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防病防变,使得结节可散,癌症可防。

对于肺结节的防治,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有症状辨其证候,无症状调其体质。或针对整体体质状态调理,或针对早期或超早期肺癌术后调理,或针对由结节而产生的焦虑状态调理等等,以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其中,未病态提倡健康生活,未病先防,非药物方式护养;欲病态提倡辨证辨体,养治结合,适当药养调养;已病态提倡扶正祛邪,已病防变,规范药物治疗。

非药物方式调养包括饮食调养、药膳调养以及中医吐纳法六字诀、呼吸操、九常运动(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等均可调畅气血,使气血调和,血脉通利,结滞得散。

药物调养方式多样,病急或病情不稳定者可服用汤剂,然肺结节属慢性病程,往往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患者常难坚持。因此,可在辨证指导下,在不同状态情况下,采用汤药、膏方等多种剂型交替服用,患者易长期坚持药养。所谓膏方即是通过特殊工艺把中药加工成膏状,类似秋梨膏,量少效高,口感相对好,服用也很方便。一般来说,临床上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短期用一些饮片汤药,相对稳定后,就可以通过膏方调理,达到更好的疗效。

肺结节早、中、晚期各不相同。早期表现为血瘀痰阻,包括咳嗽不畅,痰多胸闷,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是咯痰,气憋,痰质稠粘,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痰湿蕴肺症状;中、晚期以阴虚毒热为主,表现为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口渴,大便干结等。

对于对于咳嗽气短、口干痰白、四肢末端发绀之患者,采取以益气滋阴为主、活血化瘀为辅的治则;对于肺气失宣、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的患者者,采取以软坚散结为主、补肺益气为辅的治则;对于腹胀纳差、胃脘痞满、神疲乏力、气短咳嗽的肺结节患者,在临床上采取以益气健脾为主、软坚散结为辅的治则;对于咳嗽气短、痰白粘稠、乏力心悸、五心烦热、四肢不温、腹胀便溏、下肢浮肿者,则采取以祛瘀散结为主、补肾健脾为辅之治则。

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

1、气虚、肺气失宣:神疲乏力、气短、轻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缓。

治则:补肺益气,软坚散结

2、肺脾两虚痰热伤肺:胃脘痞满,腹胀纳差神疲乏力气短咳嗽、眼红舌质淡苔黄或腻。

治则:健脾益气,软坚散结

3、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咳嗽气短少许白痰口干、四肢末端发绀,脉玄细,舌暗有齿痕,舌红苔少津或薄白。

治则:益气滋阴,活血化瘀;

4、脾肾两虚:乏力、咳嗽气短,痰白粘稠,盗汗五心烦热,四肢不温、腹胀便溏、心悸下肢肿。舌苔薄白齿痕,脉沉细。

治则:补肾健脾,祛瘀散结。

中医治疗肺部结节,一方面通过解郁、软坚、散结、排毒,控制缩小肺结节,甚至消失,另一方面改变患者肺的环境,防止结节再次出现。

气虚血瘀——血府逐瘀汤+补气药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脾虚痰瘀——二陈汤+参苓白术散

菌类药物——提升人体免疫力

肺结节,是现代医学的病。说白了,就是肺里长了一个结节,不痛也不痒。

肺结节,在中医看来是怎么认识的呢?

首先,肺里有了不该有的结节,这是实证。

那这些结节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中医看来,是瘀血和痰阻这些阴邪。

结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邪气长期发展而来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团痰湿在肺里。

肺里有痰湿之后,肺就开始咳嗽往外排痰。

但是你不懂中医,没有正确观念,以为咳嗽了就要去止咳,于是你用尽各种方法去止咳。

最后你赢了,成功把咳止住了,同时这团痰就彻底留在肺里面了。

痰在肺里面,时间久了,就会让肺脏的气血流动受阻。

慢慢地,血液流通变慢,结节就出现了。

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师的验方

党参15g,生黄芪15g,怀山药15g,知母15g,玄参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丹参9g,三棱10g,莪术10g。

一般情况下,服用7到10天再去检查,如果有效再接着服直到结节完全消失。

对这个方子做个解读。

第一梯队,用玄参+生龙骨+生牡蛎来软坚散结。

肺里的结节,就是组织板结了。

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结节打开。

在中药里面,最擅长散结的药物,便是龙骨和牡蛎。

龙骨和牡蛎用在这里,老刘觉得是整个方子最妙的地方。

第一,龙骨牡蛎都具有开通之力,用意是把原来的结节打开。

第二,龙骨和牡蛎还能收敛元气,考虑到肺病会涉及到肾元,所以用龙骨和牡蛎来固肾,这是未病先防的意思。

第三,龙骨和牡蛎还能利痰,肺结节的根本原因是痰,这里的龙骨和牡蛎还可以把痰的问题解决了。

第四,龙骨和牡蛎还能够镇咳下气。考虑到肺结节的人会出现咳嗽,这里也考虑到了。

另外,玄参也是一个清热散结的药,和龙骨牡蛎一起增强散结效果。

第二梯队,用丹参+三棱+莪术来活血化瘀。中医里的活血化瘀药有很多,为什么邓老选用了这三味药呢?

我想啊,邓老也是受了民国名医张锡纯先生的启发。张锡纯先生非常善用三棱和莪术,张锡纯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古人都认为三棱和莪术是猛烈之品,不敢用。但是,要将坚硬如石的癥瘕结块消除,三棱莪术的开破之性能建奇功。至于说它们过于猛烈,张锡纯先生说,自己的经验得出来,跟其他的理气活血药没有明显差别。

所以,张锡纯先生针对瘀血包块,像肿瘤肌瘤这类,张锡纯先生最喜欢用的就是三棱和莪术。

只有三棱和莪术才能把坚硬如石的结节慢慢消掉。

第三梯队,用党参+山药+黄芪+知母来补益脾肺。在第一第二梯队把结节打开,把肺里的瘀血消掉,这些都是祛邪排邪。中医一直在强调扶正祛邪,如果正气不足哪里有能量来驱赶邪气呢? 所以,一定要加强扶正气,只有把正气补足了才有力量来攻打邪气。在这里用党参+山药+黄芪都是补脾肺之气的,为什么要补脾呢? 因为脾土是肺金的妈妈,脾土好了肺金就会跟着旺。

那为什么要加知母呢? 知母是一个阴柔的药,是用来滋阴的。

这个问题啊,实际上也是张锡纯先生的经验。张锡纯先生在用黄芪的时候,最喜欢搭配上知母。

一味黄芪偏于温燥,配上阴柔的知母,就把黄芪的躁性去掉了。这也是一个阴阳配,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同样的意思。

气虚痰瘀痹阻脉络!泽漆汤治疗肺结节经验

肺结节是直径小于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本病具有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特点。西医治疗以定期随访为主,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结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情绪。

肺结节属中医“痰核”“肺积”“积聚”等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记载:“痞者,闭也,痞必有块,块则有形,总在皮里膜外,其原皆由伤于饮食,脾胃亏损,抑且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其认为本病多由气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

泽漆汤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书中记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泽漆汤由泽漆、人参、桂枝、半夏、黄芩、甘草、生姜、白前、紫参组成。张仲景叙述本方证极简,证述虽简,但值得探究,临床上运用得当可大放异彩。结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说明脉沉当责之于水饮内停,正气亏虚。张杰根据《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肺结节多由脾肺阳气不足,痰浊瘀血积聚导致,常用泽漆汤加减治疗,屡有应验。

某患者,女,58岁,2020年8月12日初诊。主诉咽痒咳嗽,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两枚小结节,大小约6.9×5.5毫米、4.9×4.0毫米。舌苔薄黄,舌红,脉沉。西医诊断:肺结节。中医诊断:咳嗽,证属水饮内停,痰瘀积肺。处方:泽漆30克,石见穿20克,紫菀30克,姜半夏20克,黄芩15克,丹参30克,生黄芪30克,桂枝20克,茯苓30克,前胡20克,黑玄参30克,浙贝15克,夏枯草30克,干姜10克,金荞麦15克,猫爪草15克,薏苡仁30克。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温服。二诊时咳嗽依然,前方加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白前20克。14剂,服法同前。三诊时诸症皆轻,复查胸部CT提示原左肺结节已消失。诉仍有胸闷,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干姜10克,细辛5克,五味子10克,泽漆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石见穿20克,紫菀30克,白前20克,红参6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5克。14剂,服法同前。药后诸症消失。

本案患者正气不足,水饮内停,气机逆乱,上迫于肺,故见咽痒咳嗽;痰饮内停,血脉运行受阻成瘀,痰瘀互结,故见有形结节积聚于肺;舌红,舌苔薄黄,脉沉为水饮内停、饮郁化热之征。方中泽漆为君,味辛、苦,微寒,泻肺降气行水,消痰止咳而略具补性;桂枝、干姜通阳温化水气;紫菀、前胡、姜半夏降逆止咳、祛痰化饮;石见穿、丹参活血化瘀、散结消积;生黄芪、茯苓、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黄芩清肺,除水饮郁生之热;黑玄参、浙贝、夏枯草、金荞麦、猫爪草清热祛瘀、化痰散结。诸药合用,正中病所。

肺结节属中医“积证”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言明肺结节病在脏、在血分、病位深、治疗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中医认为肺朝百脉、行气治节,肺既积,则五脏元真亦不通畅。现从通畅元真法角度探讨肺结节的辨治。

“元真通畅”含义

“五脏元真通畅”为“人即安和”的先决条件,而“元真不通畅”为杂病之总病机,“通畅元真”乃杂病总治则。“元真通畅”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为生命物质充裕或周流无阻、生理功能正常、抗病能力强盛的状态。

何谓“元真”

若论“元气”,当求之于《难经》,其首先将“元(原)气”引入中医学,如《难经·三十六难》言:“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提出了元气之根源于肾脏,与命门相系;又《难经·十四难》曰:“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言明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物质,为脉气之源。元气生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三焦,其辅助三焦之气运行,又借此输布于各脏腑,正如《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内经》中虽无“元气”一词,却有关于“真”和“真气”的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食岁谷以全真气”即先天真气有赖于后天脾胃谷气之给养。真气散布脏腑,从而化为具有各脏腑特定功能的脏腑之气,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此“脏真”并非本属于肝、心,而是源于他脏的物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仙人变形而登天”,道家也将“先天肾气”称为“真一之气”,故“真”应指先天肾气。因此“脏真”即为源于肾脏的真气,因其散布于五脏六腑,推动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因此可引申为脏腑正气,具体而言可以是各脏腑生成与运行的气血津液等物质。

“元气”与“真气”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故可视“元真”为人体一切正气,后世医家鉴于二者的来源和功能相似,故将元气和真气看成是异名而同体的一种物质。

何谓“通畅”

“通畅”二字往往作为互文看待,意为通达无阻,但二字虽意义相近,却有程度上的区别,“通”尚言局部,而“畅”之范围更为广大。“畅”在某些语境下还可表达为充实之意,如《诸病源候论》:“夫渴利病后,荣卫虚损,脏腑之气未和,故各须宣畅也。”患消渴、下利病后,人体营卫俱虚,应补其虚,以调和脏腑,故而此处“畅”应为补充、充畅之意。

“元真通畅”有赖于三焦通道功能的发挥,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谓:“通畅二字,盖指腠理而言,谓无阻碍,即安和也。若有疢难,皆腠理不通畅之故,遂为指出三条路……指出三焦腠理为脏腑往来之道路,已括尽全书之病机矣。”脏腑的元真通畅是借助三焦腠理之道路而实现的,若此道路不通,则五脏元真不通,人体脏腑气血亦不通,不通则多病,千般疢难即接踵而至。

肺结节病因

内因

《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气不遇元真之虚则不能客人形,张仲景亦言“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由于元真不足而经络受邪,传入内脏,又影响脏腑元真正常运行,形成恶性循环。《诸病源候论》云:“积者,脏病也,阴气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阳气所成也。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可见肺积之病可由阴阳虚损,以致气血化生乏源,乃至气无力鼓动血行,血虚不运而气亦不通,气血津液凝滞化为积。若肺之经络元真不通畅,则邪气入而无所御,与气血痰瘀搏结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外因

肺结节病因责之于外者,不离于六淫之邪外中于经络,阻滞气血津液以致元真不通畅而成有形之邪,其病因与现代医学炎症感染所致肺结节相似,张仲景言:“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外邪首先侵犯皮肤肌表毛窍,令气血津液不和,经络不通,故而外在之六淫亦可影响元真通畅。又《金匮翼》云:“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亦未必成积。”可见尤怡重视外感与内伤相因为积。肺合皮毛易感外邪,以致肺脏经络不通,一者元真不达,肺失濡养,无力抗邪;再者气血元真不通,凝滞为积,故而临床又当谨察肺结节虚实两端的转换与夹杂。

不内外因

张仲景还提出了影响元真通畅的不内外因,即“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事内伤肾之元真,金刃外伤而留瘀血,虫兽之毒亦可内耗元真。《外科正宗》云:“又有不内外因……其病得之于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营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其为病多生于膜外肉里肌肤之间,似瘰疬、痰注、气痞、瘿瘤之属。”除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外,饮食劳倦伤脾而元真不得后天谷气充养,情志内伤而脏真郁结,亦可致脏腑经络元真不通畅。其伤及肺者,久则成肺积。若肺有宿痰、积食、滞气、瘀血或偶感外邪者,更易发为肺积之疾,临证应当明辨三因,确定治疗之法。

治肺结节四法

以通畅元真之法指导肺结节病的预防,可参考《金匮要略》“养慎”之法:一者,谨避外邪,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以防外感六淫而成肺积发病之诱因;二者,若已外感,尚未入里,当及时医治,以防迁延日久伤及肺元真之气而成肺积;三者,若肺结节病初发,体积尚小,可配合导引吐纳及针刺艾灸肺俞等穴位,通畅初塞之元真;四者,房事起居有常,勿妄耗肝肾精血,以防肺之下源不济;五者,服食有节,勿过冷过热及过嗜五味,以顺脾胃冲和之德,使肺之中源不息;六者,喜怒有度,情志得舒,则身体气机通畅,肺气亦无逆乱。如此,则三焦脏腑元真充畅不乏,通行无阻,内外皆无由成肺积之疾。

《医学正传》述:“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可见通法之广。肺结节病之成亦不外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之病机。此病虽在血分,但并非径治其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有“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之论。反之,水(湿、饮、痰)不利也为血(血虚或血瘀)或为气(气虚、气滞)。故治湿、治气也可达治血之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以通畅元真之法治疗某些痛症时,往往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为元真将通之象,不必惊疑。

通畅肺气

通畅肺气可分为通达肺气与充畅肺气两法,通达是于气郁实邪而当行气散结,充畅是于肺气虚滞而当补气消积,正如《医碥》云:“邪气初客,积聚未坚,宜直消之,而后和之……更有虚人患积,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金匮翼》载一切积聚实者可用大七气汤破气散结,属肺积者名息贲,可加桑皮、杏仁、半夏,其病因属肝气郁结者,或可加逍遥散疏肝行气。肺积属气虚者,可从元真的先天与后天论治,后天脾气虚治以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先天肾气虚治以肾气丸,酌加生龙牡、海藻等药物软坚散结。

通畅肺血

通畅肺血亦可分为活血与补血两端,其偏实为血瘀成积者,可用血府逐瘀汤或千金苇茎汤加减;其偏血虚不荣成积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若其证虚实夹杂者,可选用鳖甲煎丸加减。需要注意的是《灵枢·百病始生》云:“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瘀血与痰饮往往互相搏结为积,此时可在应用活血补血方的基础上,适加白术、半夏、天南星等燥湿化痰之品。

通畅肺阳

肺积证可由于阳气虚损而阴气偏甚,致肺脉络之中血、气等元真物质不通畅,求其本应当通畅肺阳,症状表现偏实者痰气互结,可选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虚者可宗《医学入门》“积聚、癥瘕、痞满,皆属太阴湿土之气”之说,选用人参汤(即理中汤);虚实夹杂者,可选用半夏泻心汤,酌加三棱、莪术、生龙牡等散结之药。

通畅肺阴

《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成块者,多是痰。”又云:“痰夹瘀血,形成窼囊(涵盖肺结节、肺结核等病)。”津液饮水停留而成痰饮,若痰与血结则更易成肺积之阴实证,《金匮要略》中亦有通畅肺部之痰血的泽漆汤,可视其寒热加温胆汤或三子养亲汤。肺结节病亦有属于阴虚者,患者素体阴虚内热,蒸郁津液而成痰浊,积聚于肺,临床可视其症状,辨证属肺阴虚者可使用麦门冬汤或沙参麦冬汤,肝肾阴虚者用一贯煎,肺肾阴虚者可用麦味地黄丸等以充畅肺之元阴。

揉胸法治疗肺结节。

艾灸治疗肺结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