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濮水新声 2021-07-11
细菌真有那么可怕么?夏天真的不能吃冰西瓜和冷食物吗?答案恐怕是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的。

最安全的方式,是吃熟的食物,喝煮沸过的饮料。不过,这也未必能避免吃进去/喝进去上千的细菌。

首先,必须趁刚出锅的热度,把经过热杀菌,基本上没有细菌的食物马上装进碗盘或杯子当中。这样能把碗/杯/盘表面上的细菌烫死。等到饭菜饮料凉下来之后再装,就烫不死细菌啦。

其次,要等不烫嘴了马上就吃进去或喝进去。在等待凉下来的过程中,到60摄氏度以下,特别是50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空气里的细菌进入食物中,能存活下来并逐渐繁殖。增殖速度最快的时候是20~40摄氏度之间。所以,做好的食物在桌上晾一个小时后,细菌已经开始享用食物了。然后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

当然,冷饮之类的食物,以及切开的水果,都是无法加热杀菌的。所以,它们的微生物风险比较大。

在切开之前,西瓜、苹果等水果内部几乎是无菌的。切开之后,细菌就会污染上去。一方面是切菜刀和菜板的污染,一方面是空气中细菌的污染。

所以,很多切瓜人都会把瓜皮环状划一圈,然后用手把瓜掰开。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和瓜瓤的接触,从而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切开的块越小,和刀、空气的接触程度越高,污染水平就越高。所以切成小块保存是错误的!吃不完的西瓜一定要以尽可能大的块来保存,维护内部的无菌、少菌状态。

然后,要马上覆盖一层保鲜膜,并不是因为保鲜膜完全无菌,而是为了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污染。比如说,卖瓜和买瓜的人互相说话,嘴里、鼻子里的细菌和病毒就可能会污染到摊上切开的瓜。如果不覆盖保鲜膜,污染致病菌的风险会更大。

把西瓜及时放入冰箱,是为了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污染细菌的增殖速度。在4摄氏度下,细菌增殖的速度远远低于30摄氏度。如果能放在零度保鲜盒里自然更好。由于含有糖,水果的冰点低于0摄氏度。但低于-0.5~-1摄氏度时,水果又可能受到冻害。

取出大块西瓜之后,切掉最表面的一层,把细菌增殖最多的部分扔掉,是明智的。里面的细菌会少得多。

然后再切成小片/小块,趁着细菌还没有大举进攻,赶紧吃掉。

怕凉的话,可以把切开的西瓜块放在微波炉里,中低火力加热30秒。微波本身有一定杀菌作用,所以微波炉加热半分钟是不会让细菌增殖的。但加热万万不可过度,否则西瓜就半熟了。西瓜的清香风味不耐热,所以西瓜没法做成熟饮料。

新闻中说到,1口冰西瓜中有8400个细菌,是否可怕?可以参考下有关餐饮食物的地方标准。比如说,按DB31/2007-2012,现场制售饮料的细菌总数应不高于50 000 cfu/g。按DB31/2023-2014,集体用餐配送食物(盒饭)的细菌总数应不高于100 000 cfu/g。只要不是致病菌,8400不需担心。

(如果标准要求太严,大概所有餐饮店都得关门,连家里的厨房都得贴封条。)

这里顺便科普一下,cfu是菌落计数的单位。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出来一个可见的菌落,就说明样品稀释液中含有一个菌。菌落总数乘以稀释倍数,就能大致算出来原来的食品中含有多少细菌。

由于健康人体有很强的杀菌能力,食物中有少量一般般的细菌,其实没什么关系。有强大的胃酸,有高活力的消化酶,有健全的肠道免疫系统,足以对付绝大多数食物中的微生物。只有少数致病菌才令人担心。

虽然现代社会中制定了各种有关细菌总数的食品安全标准,但这些标准主要保护的是老人、幼儿、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和病弱人群。只要不是可怕的致病菌,其他普通腐败细菌,即便有超标情况,强健的人通常也没什么事。

(所以,不要用“我吃了没什么事儿”来判断食物是否达到食品安全标准。你身体好扛得住,不等于所有人都能扛得住。)

那些体弱的人,就要非常小心了。一部分人仅仅是胃酸不足,消化道抗菌能力低下,拉个肚子之后还能很快康复。但另一些人可能身体中原本存在各种隐患,被这些细菌一闹,就出现严重后果。

比如有人原来有胆囊炎胆结石,因为吃了一些不卫生的水果或冷饮,胃肠功能紊乱,诱发了胆囊疾病发作,不得不紧急住院。也有人原本心脑血管有隐患,因为吃了冰西瓜剩甜瓜,腹痛难忍,身体应激,诱发了心脏病、脑血管病,最后因此丧命......

所以,还是我说过多次的那句话:强者百无禁忌,弱者如履薄冰。没有必要因为有人吃冰西瓜生了病,就告诉所有的健康人,冰西瓜是个夏日禁忌。但年老体弱者,胃肠疾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差的人,日常还是得小心一点,食品卫生标准还是要严一点,很多养生忠告还是遵守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