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一个被误解的对联大家

 文山书院 2021-07-11

主讲:小田   弄墨辑录

距今一百七十年前(1850-1864),中国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变乱。一个新兴的革命势力,以推翻满清的政权为目的,形成一种具有极大威力的组织,这便是太平天国的崛起。洪秀全、杨秀清自从起兵广西金田村,到他的天京(金陵)被攻破为止,前后共历时十五年之久,直接间接受战争威胁的,达十七省之广。在太平军锐气正盛时,兵力直达今日的河北省,离满清政府的所在地—北平只有二百里路。兵结祸连,内忧外患,当时清朝的亡,只是呼吸间事耳。但满清政府终于靠一个人的力量,死里逃生地逃出一条命来,居然使行将崩溃的皇祚,延长了六十年之久,这人是谁,不用说谁都知道他便是满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和事业,对于当时以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包括政治、军事、社会还有文学。在文学上有重大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曾国藩之楹联大开大合,气势磅礴,得到许多联话名家的推崇。其联语往往体现为吴恭亨所说 的“以学力胜”。又云“曾文正挽人联语特沉雄,虽小小题目,咸具龙跳虎掷之观。”朱应镐《楹联新话》所评:“湘乡曾文正公、德清俞荫甫太史以殊勋硕学咸精此体。盖期事虽细,至其比事属辞,得心注手,巧力并绝,非淹博闳深之士弗能也”。曾国藩的楹联创作,在当时宋诗派与桐城派两大阵营中十分显赫,并得以影响众多湖湘名家。曾国藩的楹联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1922年2月,毛泽东当年的日记里曾抄录了不少湖南老乡曾国藩的楹联,并给予很高评价。

【联一】

题京都长郡会馆戏台

湖山积久发奇光, 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乎洞庭衡岳;

科目何尝无国士,愿诸君淋漓感激,便安排作孝子忠臣。

注释:

1)京都长郡会馆:长沙府人设在北京的联谊机构。长郡:即长沙府。地辖湘江下游十二县市:长沙、浏阳、善化、宁乡、湘乡等。

2)鼓舞轩鼚:饕( chang):击鼓。语见《玉篇》,“帝乃载歌,乎鼓之,轩乎舞之” 饕( chang):击鼓。轩,跳舞貌。

背景介绍:

甲辰(1844)顺天乡试,周公寿昌中南元。乙已会试,萧公锦忠殿元,孙公鼎臣朝元。是科湖南八进士,皆长沙府人。又黄公辅相及其侄彭年中贵州进士,原籍醴陵。题名日,在长郡会馆演剧,公书此联,一时传为美谈。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二十四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信中说:“今湖南萧史楼得状元,可谓极盛。八进士皆在长沙府。黄琴坞之胞兄及令嗣皆中,亦长沙人也。”同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信中又说:“萧史楼既得状元,而周荇农寿昌去岁中南元,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可谓极盛。

现在同乡诸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讲求性情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大盛。”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在《禀父母》信中还说:“长沙馆于五月十二日演戏题名,状元南元元三匾,同日张挂,极为热闹,皆男总办,而人人乐从。头门对联:'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可谓盛矣。”

上下联分别从长郡会馆切入,上联有钟灵毓秀之意,下联对学子提出期望,《对联话》评此联,文正为人谦谨,近圣贤一流,故出笔敛折,独做鞭辟之辞。

【联二】

题江西吴城望湖亭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注释:

1)望湖亭位于江西永修县吴城镇境内,始建于晋代,坐落在吴城镇北江湖交流的鄱阳湖岸边,其左、右分别有修水、赣江汇人湖内,是登临观赏江湖水道景色和候鸟的最佳之地。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

2)楼船:有层楼的大船

3)五夜:一夜分甲、乙、丙、丁、戌五段,即五更。曾国藩自注云:“盖成

咸丰五年,余驻师于此,曾命军士夜习水战,在此亭阅看也。”

背景介绍:

咸辛七年(1857),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将望湖亭重修,较咸丰五年多了两层,“足揽全湖之胜”。咸丰八年,曾国藩奉命赴浙,重过此地,与彭玉麟、颜平州、蔡芥舟等觞会于此。彭玉麟请曾国藩为亭擴联。联成,曾国藩祭江一次,行二跪六叩礼。

感古怀今,蕴语雄浑,非文正不能言,《楹联新话》评“写景殊觉悲壮”。

【联三】

题湘乡昭忠祠

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旂常,殁而俎豆;

忠臣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此联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旂常,殁而俎豆;

忠臣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注释

1)旂常:古代汇有日月龙虎的旗帜表识,用以表示军功显赫

2)俎豆:古代装盛祭物的器皿

3)河岳:黄河和五岳。古代察祀山河的对象。

背景介绍:

成丰四年,曾国落倡建“忠义祠”于湘乡,祀授江西阵亡湘军将士。截止咸丰八年八月,湘军出境征战者,不下六七万人,阵亡、伤亡者亦不下五千人。于是,曾国藩再次奏请在湘乡捐建“昭忠总祠”,咸丰帝照准。祠成,曾国藩撰写了《湘乡昭忠祠记》,同治二年十月十八日,作昭忠祠对联一副。

昭忠祠是纪念湘军阵亡将领的最大的主体祠。该祠解放前曾经为国民党县党部驻地。1956年大部分被拆掉建成了中共湘乡县委会的办公大楼。但仍保留着旧祠堂的大拱门楼和第二进楼,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建现在的政府前办公楼,才将老祠大拱门楼和第二进楼全部拆除殆尽。

我们来看对联,“下为河岳,上为日星“化自文天祥的《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经常被后来人化用,比如杭州岳庙联“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上下联分别从时空角度,表现将士们的精神与天地同在,与古今并存。

另外,曾国藩的好友朱尧阶也有题联

 

题湘乡昭忠祠: 

光争日月;

力挽乾坤。 

_____朱尧阶(清) 


朱尧阶是今双峰人,也是曾国荃、刘蓉的老师,县志里有载。

【联四】

题九江塔忠武公祠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

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注释:

 

1)曹武惠:宋初大将曹彬(931-999),字国华, 死谥武惠,宋太祖伐江南,

以曹彬将行营之师,攻破金陵,生俘李后主,不妄焚杀,官至枢密使

2)郭汾阳:即郭子仪(697-781),唐华州郑人,玄宗时为朔方节度使,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以平“安史之乱”官封汾阳王。

背景介绍:

 

塔齐布(1817—1855),字智亭,托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少未尝竟学”,习武从戎。初官火器营鸟枪护军,为都统乌兰泰所器重,擢三等侍卫,咸丰元年(1851年)发湖南以都司用。次年,太平军雄师北指,进攻长沙,塔齐布率部助守得力,由钦差大臣徐广绍等保奏,于咸丰三年(1853年)春擢升游击,旋署抚标中军参将。 时曾国藩受命帮办湖南团练,借机筹创湘军,募兵勇集训于省城长沙,聘塔齐布为教练。

鉴于其人有满籍身分,而又膘悍院勇,少一般旗人及绿营官并之恶习,且能与己意气相投,曾氏便倾身结纳,着力笼络驭用,并通过他染指绿营,攘臂越组。塔齐布对曾国藩亦颇知感戴,唯命是从。曾国藩令绿营兵与其兵勇一起会操听训,绿营官佐忿而拒之,唯塔齐布独领所部前来,认真行事。曾国藩疏荐其“忠勇可大用”,旋湖广总督张亮基亦复加保奏,遂加副将衔。

塔齐布是一位作战勇敢却善良忠厚之人。在随湘军统帅曾国藩平太平天国之乱的战役中,于江西九江呕血身亡,时年三十九岁。他死后,朝廷在九江建专祠以纪念,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忠武”,这个谥号对于武将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比如诸葛亮、郭子仪、岳飞、常遇春等。

我们来看对联, 大勇却慈祥《清史稿. 塔齐布传》:“塔齐布忠勇绝伦—而从容谦退,未尝自伐其能。”,至诚相许与《清史稿. 塔齐布传》:“塔齐布曾侍曾国藩治团练,曾奇其辖兵精整,但为副将清德所忌,曾劾罢清德,荐塔齐布忠勇奋发,习劳耐苦,深的兵心—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上下起强调了“勇”,“诚”,后面分句拉人做衬对其勇诚二字盖棺定论。

【联五】

题两江督署厅事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乃尽我心。

注释:

1)谠论: dǎng lùn,典出《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今天又一次听到了正直的话。后遂以“谠论”等指正直之言,直言。

2)僚友:旧时指在同一个官署任职的官吏。

背景介绍:

同治三年(1864)六月,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旋由安庆移督署于金陵,他自咸丰十年署理两江总督至此有五个年头了,还是第一次到原两江总督署办公。虽不是新官上任,但在新的环境中,推行新的吏治。他在是年月初四日的日记中说:“是夜作对联一首,将贴于府县官厅。

全联推心置腹,情真意切,明白如话,《对联话》评此联,此则可作格言读矣。

曾国藩不但喜欢写对联,而且对写挽联情有独钟,说他是“挽联狂魔”并不为过,曾国藩早年在北京担任京官,以写挽联闻名。他的挽联写的好不说,还完全免费。当时,另一位湖南人江忠源也因为白事获得了美名。原来,江忠源的朋友在北京去世,他竟然千里迢迢把朋友的尸体送回了故乡。于是,大家便编了一段顺口溜称颂这两人的义举:“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 有时,京中没有同事、同乡、朋友死去,曾国藩写挽联瘾头发作,难受到在炕上贴大饼一样睡不着。于是,他干脆给活着的朋友每人写了一幅。仔细查看曾国藩的书信和日记,也会发现一些没有被正式记载下来的挽联趣事,证明他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挽联狂魔”。接下来,我们品读下曾国藩的挽联。

【联六】

挽汤海秋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汤鹏(1801-1844),字海秋,自号浮邱子,清道光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同时期的龚自珍、魏源、张际亮同被誉为“京中四子”。清嘉庆五年(1800)生于益阳沙头。他自幼聪敏好学,22岁中举,23岁进士及第。初官礼部主事,因文章“震烁奇特”,被选入军机章京,转达贵州司员外郎,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以勇于言事,触怒清室,不一月即令仍回户部供职。此外,做过陕甘正考官、记名知府等闲官,逝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仅44岁。

曾国藩居官问学之余,于对联之道下过一番苦功夫。韩愈说:“欢悦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曾国藩选定从写挽联入手,认为这样容易有真情实感,便于寻求突破。但是不可能有那么多死人等着他“敬挽”,于是作了变通,进行“生挽”,就是偷偷给身边的活人写挽联,以资练习。不料有一年春节,汤鹏到曾家拜年的时候,无意间在书房里看到了一副挽联,其中有“海秋仁兄千古”的字样,写的正是汤鹏。这件事令汤鹏十分不快,扬长而去之后,两人由此疏远。曾国藩后来在《祭汤海秋文》中就将两人断交的原因归于汤鹏对曾国藩批评汤鹏的著作《浮邱子》不满:“一语不能,君乃狂骂。我实无辜,讵敢相下?”

关于海秋之死,稗史传闻甚多,李岳瑞《春冰室野乘)日:“一日,诸友集其寓斋,或言大黄不可轻尝,如某某者,皆为庸医所误,服大黄致不起也。海秋独曰:“是何害?吾向者虽无疾,犹常服此。谓予不信,请尝试之。”起命奚奴速购大黄数两,诸友苦止之,不可。及购至,海秋即连取六七两许吞服,诸友竞起夺之,海秋犹攫得最巨者一块入口,夺者不欢而散,抵暮遂泄泻不止。黎明,诸友趋往问疾,则已于中夜逝矣。

我们来看对联。海秋二十岁中进士,聪明过人,其诗极其豪放,所著《浮丘子》洋洋洒洒二十万字,上起即言此事,才未尽也在褒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海秋以御史左降,恃才傲物,谤言繁多,结句“名亦随之”却在下起贬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全联围绕才和名柳暗花明,集中体现了“文贵曲”,二分句联不好写,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对联话》评此联“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楹联新话》评此联,“曾文正才力标举,夭矫老苍,自成一格。亡友马宾候称其运古文法于联语中,洵不虚也,其最佳者,如挽汤鹏”。

【联七】

挽易临庄太学良幹

邓禹少从戎,壮怀欲吸西江水;

终军虽遇害,毅魄犹歼南越王。

注释:

1)易良干:字临庄,太学生,湖南湘乡人,罗泽南弟子。咸丰二年入湘军王鑫部下,咸丰三年七月,太平军攻占南昌,曾国藩派罗泽南率军增援,易良干阵亡,年仅二十余。

2)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将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3)终军,汉济南人,字子云。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武帝时官谏议大夫,遣军说南越王入朝,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既至,南越王愿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从,举兵杀其王及汉使者。军死时年二十馀,也称“终童”。汉书有传。

背景介绍:

咸丰三年七月二十日,湘军至南昌,二十四日因进兵大锐,先后后挫,易良干

等阵亡。这是湘勇出境围剿大平军带勇绅士力战捐躯之始也。

全联拉邓禹、终军本事做衬,用典切合,豪气干云。

【联八】

挽胡中丞林翼太夫人

武昌居天下上游,看郎君新整乾坤,纵横扫荡三千里;

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驭永辞江汉,感激悲歌百万家。

注释:

1)胡林翼: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其母死于咸丰八年(1858)六月,当时胡任湖北巡抚,几年来率军与湖北、江西两省交战,于咸丰六年攻克武昌而驻守之。

2)陶母:历史上著名贤母,教育儿子陶侃成为西晋名将。《郭嵩焘日记》中作“侃母”

3)仙驭:仙人乘骑的东西,一般指鹤。

背景介绍:

此联记于《曾国落全集·家书》,咸丰八年七月十四日《致沅弟》:“胡中丞之大夫人姓汤于十一日辰刻仙逝。水陆数万人皆仗胡公以生以成,一旦失所依倚,关系甚重。余拟送幛一、联一、银二百两。”再同年八月初六日《致沅弟》:“胡润之中丞太夫人处,余作挽联是:'武昌居天下上游,看郎君新整乾坤,纵横扫荡三千里;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驭永辞江汉,感激悲歌百万家。’胡家联句必多,此对可望前五名否?”,当时国荃在湖北做战,国藩特命他亲自送去,曾于挽联之自负可见一斑。《对联话》评,胡文忠太夫人挽联,以曾文正作为巨擘。以故事比附为人人胸中有,而发抒雄伟,则人人胸中所无矣。”。《楹联新话》评,雄健沉厚,如做古文,能运气于字里行间,读之益信。

【联九】

挽胡文忠公林翼

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憾事;

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

注释:

1)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1861年在武昌咯血死,谥号文忠。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2)逋寇,流寇,对太平军的蔑称

3)吴中,江苏一带,当时安庆、金陵均未攻克

4)先帝:指咸丰帝。咸丰帝于于咸丰十一年七月殁,胡于八月二十六日殁,,故称咸丰为先帝。

5)荩臣:本指王所选用之臣,后称忠诚之臣

背景介绍:

胡林翼是曾国藩最好的战友,史以“曾胡”称呼这二人。胡林翼殁,曾国藩极其痛心。九月十三日作挽联一副,以写挽联的方式表示悲哀,体现了两人的友谊。关于此联,还有一趣事。当时曾国藩两个弟弟曾国荃、曾国葆都在军中,也要写挽联,曾国葆写好了,拿去给哥哥看。曾国藩一看,你这个小弟真是不懂事!我刚刚写一副挽联,我不过瘾,我还要包办两个弟弟的,你怎么能写好呢?所以横竖都不好!还不动地挑眉毛在向曾国葆示意。当然曾国藩为了能达成写挽联的目的,他就是给弟弟写信,一定要让他来写。曾国藩则说:“挽联才是最重要的心意!至于“奠仪”、“帛金”等东西,你们兄弟一起置办就可以了!”因此说曾国藩为挽联狂魔一点不为过。

【联十】

挽季洪弟

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

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望来世再为哲弟,并为勋臣。

注释:

1)曾国葆(1828-1863),字季洪,后更名贞干,字事恒。咸丰三年(1853)随曾国藩出征。四年三月,岳州兵败家居。八年十月复出,属胡林翼部。十年三月,与曾国荃共围安庆,十一年八月克之。升知府。同治元年(1862)正月,下南陵,芜湖,复与曾国荃共围天京,十一月染疫病殁军中。此联在芜湖建祠时作祠联。

2)慧业:佛教指生来赋有智慧的业缘。《维摩诘经·菩萨·四》:“知一如

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於慧业。”

3)哲弟:犹贤弟。

4)纯臣:纯忠之臣

背景介绍

同治元年十一月,曾国藩最小的弟弟季洪(国葆)病逝于金陵雨花台合军营。十二月初九,曾国葆灵柩至安庆,次日国藩《致沅弟》信云:“季梓到此已一日,外间幛联颇多,联无十分称意者。余因书一联云:'英名……慧业……。亦不称意也。”十二月十二日国藩《致沅弟》信云:“昨夕拟为季弟作墓志,竟夜未成一字,却又得挽联一副云:“大地……,诸兄……’。或用弟名写,或不写未定也。”曾国藩于十一月十八日接钦旨“曾国葆以知府用”,不料此日即曾国葆病逝军营。十二月,曾国葆蒙恩追赠按察使,“照按察使军营立功后病放例议恤。”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曾国藩《致沅弟》:“季弟墓志作就,不甚称意。唐鹤九所寄挽联极佳,云:秀才肩半壁东南,方期一战成功,挽回劫运;当世号满门忠义,岂料三河酒泪,又陨台星。余欲改'成功’二字为'功成’,改“酒泪’二字为'痛定’,似更妥贴。”

曾又有挽季洪弟

大地干戈二十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

诸兄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

这两联集中体现了曾国藩挽联的特点-情致翩翩。情韵为诗联的生命。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曾国藩把对联作为团结友人僚属的工具。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于是非常伟奇之才颇间出于其中。而曾国藩能成大事,亦即由于其幕府宾僚之群策群力互助建功有很多关系。我们大致统计,在全部曾联中,格言联及赠人联在三分之一以上。曾联另一个大头为挽联,凡为军事牺牲者,曾必书联以唁之,故有“江忠源送棺材曾国藩送挽联”之口头语。

我们纵观曾国藩的一生,自从道光晚年他在北京做官”起,便观察人才,留心时务,后来在咸丰初年曾氏以在籍侍郎”,掌管军务,讲究“拙诚”,刻苦自励,一时湘军中人才辈出,形成一种新兴的势力。晚年间做了总督,对于自己的操守和刻苦的生活,仍不肯稍稍放松,这种坚持的精神,便是他一生成功的原因。

但是自从民族革命的高潮侵入中国以后,一般人对于曾国藩具有深切的反感。提起他的名字,似乎便成为革命的叛徒,其实这种态度是很不对的。曾国藩的功罪,因为时代的不同,我们很难盖棺定论。但是他的勤俭克已、知人善任的美德,以及其克服困难的方法、应付事变的手段、事业成败的过程,即使在现代,也不失其足供参考的价值。斯人已去,如同巨星陨落,一百五十余年后,我们尚能从各种文献资料,重新感受他的辉煌,他的文字和人格魅力,实乃幸事。下面精选三十联,与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求阙斋联语》精选三十联

1、金陵湖南会馆

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

人似澧兰沅芷,招邀贤俊,同话乡关。

 

2、石钟山昭忠祠

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3、李伯相家庙

庭训差同太邱长,子孝孙贤,已迈元方季方而上;

碑文虽逊鲁国公,功高德厚,实在颜庙郭庙之间。

 

4、湘乡东皋书院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5、四川桂湖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自注:癸卯九月,使旋过新都县,张宜亭大令邀游桂湖。湖为明杨升庵旧址,广约三百亩皆荷花,绿堤皆桂树,张君修葺楼阁不俗,酒罢,因题联语。

 

6、江西奉新县九天阁

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

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7、石钟山观音阁

长笛不吹江月落;

高楼遥吸海云来。

 

8、格言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9、格言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10、格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11、李勇毅公续宜

我悲难弟,公哭难兄,旧事说三河,真成万古伤情地;

身病在家,心忧在国,弥留当十月,正是两难平寇时。

 

12、 罗壮节公遵殿

孤军断外援,差同许远城中事;

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

 

13、袁端敏公甲三

属纩寄箴言,劝我勉为范宣子;

盖棺有定论,何人更议李临淮。

 

14、刘忠壮公松山

勋业略同马伏波,骨归万里;

精诚差比岳忠武,寿少二龄。

 

15、龙翰臣方伯启瑞及其配何夫人

豫章平寇,桑梓保民,莫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辛苦立德立言而出;

翠竹泪斑,苍梧魂返,休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

 

16、陈堇覃给谏岱霖

归路三千指故乡,记否黄鹤晴川,曾上高楼持使节;

去年重九作生日,岂意只鸡斗酒,又来萧寺吊诗魂。

 

17、陈岱云太守夫人

割臂岂初心?是孝子忠臣莫可奈何之事;

归真无片语,有堂上膝下万不忍言之衷。

 

18、陈岱云太守太夫人

断杼教儿三十年,是绛阙词臣、洪都太守;

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

 

19、黎寿民太守福畴

四十年忧患饱经,叹白发早生,襟韵真如古井水;

二千石谋猷初试,只丹心不死,精魂长绕敬亭山。

 

20、凌荻舟水部太夫人

折葼教苏氏弟兄,要知取次成名,曾断慈母机中杼;

负米走大湖南北,岂意归来失恃,空悲游子身上衣。

 

21、向伯常司马师棣

与舒严共称溆浦三贤,同蹶妙年千里足;

念吴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怜孝子九原心。

 

22、史佩轩都司久立

报国矢孤忠,马革已无尸可裹;

还家剩遗照,鲤庭空有泪长流。

 

23、凌紫巘孝廉玉城

曰归曰归指故乡,岂期露宿风餐,便为异域招魂客;

有弟有弟今诗伯,从此孤儿寡妇,付与天涯急难人。

 

24、莫郘亭孝廉友芝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书肆定交,早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尊和泪,来吊诗魂。

 

25、谢春池茂才邦翰

春草系诗怀,有人恸哭谢康乐;

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

 

26、袁谷怀茂才若瑛

文章哭秋风,途穷江左罗昭谏;

羁愁听夜雨,肠断人间苏子由。

 

27、挽温甫弟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28、罗忠节公泽南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亿万贼,是谊友,是忠臣,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亦纯儒,亦良将,又弱一个,湘水无情。

 

29、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30、挽胡文忠公

竭治民、治兵、治贼之心,丹陛推诚,纵病积贤劳,三疏乞休犹未允;

后忠烈、忠武、忠节而逝,黄泉聚首,知功成皖鄂,百年遗恨定同消。

通过以上对联,我们感受下曾国藩对联的八字标准

曾国藩衡量文章的八字标准是:“器识、气势、情韵、趣味。”而诗的八字标准,前六字与文章完全相同,仅后二字“趣味”易为“工律”而已。此八字当然也适用于对联。

1、作家的器识是作品的灵魂。《对联话》既誉《挽胡林翼太夫人》为“大家本领”,又说:“曾文正联诗特沉雄,虽小题目咸具龙跳虎掷之势。”如他的题《瓜洲盐栈》,也不过是一个极平常的供应机构,他却结合盐栈的所在,着眼于“劫后”恢复“元气”来写:“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把联的意境就拔高了。又如他的《文昌阁》联:“读书期有用,岂徒在科第文章。"这样一写,其教育意义就不同了。

2、气势体现作品的精神。曾国藩教育他的两子儿子如何领略古人文章意趣说:“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气势着重说理,所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气势着重说理,所谓“理直气壮”、气盛言宜”者是也。如他的《挽乳母联》,上联以“饭尚铭恩”来比较乳母“保抱提携”之劳,下联以“人情物理”论之,也当待以孝子事亲之礼,说得人们心悦诚服,广为流传。

3、情韵为诗联的生命。如他的《挽母弟温甫》“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尊影;行不得也,漫天风雨鹧鸪声。"温甫被陈玉成围困三河,最后自杀,而尸骨亦未找着,故对联言之痛也。又如他的题《金陵水师昭忠祠》:“贱子幸余生,记曾明月大江横槊追随酣战夜;诸君原不死,似有金戈铁马,乘风闪烁夕阳时。”如读一篇《吊古战场文》,令人低徊不已。

4、工律包括声调、平仄、对仗等,有别于其他文学。曾国藩把“声调”列为“八本”之一(做诗以声调为本)。他甚至把声调提高到国家盛衰,个人穷达的高度来认识。他在《云浆山人诗序》中说:“盖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国家鼎盛之日,太和充塞,庶物恬愉,故文人之气盛,而声亦上腾。反是则甚歉而声亦从而下杀。”他还批驳“盛世之诗不如哀季,卿相不如穷巷之士,是二者皆未为笃论也。”对仗”更是对联的特证,曾国藩对之非常讲究。如唐鹤九挽曾国葆联,曾国藩认定是众多挽联中的最佳者:“秀才肩半壁江南,方期一战成功,挽回劫运;当世称满门忠义,讵料三河泪洒,又陨台星。”他在《致沅弟》书中说:“唐鹤九所寄挽联极佳,余欲改成功字为功成变泪洒’二字为'痛定’,似更妥叶。"这样一改,不但意思更明白,而且对仗更工整,四字之易,遂使全联增辉。

由于水平有限,今天只是简单浅读一下,其中难免有很多错误,还请师友们不吝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