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用系列|AI+OMO场景下的教学教研变革,路在何方?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1-07-12

如火如荼的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在上海落下了帷幕,胖胖老师近期也接连参加了多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交流活动,高温下奔波虽然累,但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在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整体战略之下,一线教师在人工智能、混合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新技术、新理念支持下,教学教研的方式究竟会有哪些变化?

想了不少,落笔草草,权当是自言自语吧。


困惑一:我们的课堂是否提供了完善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国家层面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可谓是一掷千金的,但正如不少领导、专家在各种场合提出的那样,“教育信息化投入那么多,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四年前的夏天,胖胖老师就已经撰写一系列文章思考过这样的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可以翻看一下。

胖·师说 老师不喜欢用教育信息化工具?真相并不简单(一)

胖·师说|教师不喜欢用教育信息化工具?真相并不简单(二)

胖·师说|老师不喜欢用教育信息化工具?真相并不简单(三)(完结篇)

胖·师说|30年教育信息化,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成果究竟几何?

他山之石|什么是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现代教育环境

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主问题,部分环境已经改变,但新的问题又在产生——顶层设计所涉及数字基座、数字中台、区域平台等不是我们能够接触或是置喙的,但一线教学环境的矛盾却是客观存在的。仅仅是一个平板就校园就被“谁付费、谁管理、谁监管”弄得一地鸡毛,更别说舆论上时不时爆出的某地强推劣质高价平板牟利等新闻,加上护眼行动限制课堂平台使用时长等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即便有些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已经完成了建设,但真真做到常态化应用的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成为学校的“负资产”。

“闲鱼”上不时可见的电子垃圾中学校报废各类信息化硬件,不少甚至都没有拆过包装或是只是因为长时间闲置导致电池漏液或是部件老化而整体报废。更不用说,还有不少高价采购的数字硬件设备由于各种原因(软件授权到期、学习平台关闭、缺乏专人管理等)正在校园中等着报废。

四年前我们说教师不喜欢用信息化工具时不少朋友的评论是“老师太懒、太保守、不愿改变”,但四年后我们想说没有完善的课堂信息化应用生态,老师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困惑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究竟对自己的数字课堂有多少自主权?

笔者曾经多次和美国、日本的教育学者、中学教师对“数字课堂”这个话题有过深入讨论,特别是疫情之下海外不少地区也正在开展混合式学习,相关的“数字课堂”或是“混合学习”也是大家共同的话题。

在沟通中,海外朋友最感慨的是国内有如此多和如此顺畅的线上学习工具与平台,教育独角兽企业在这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例如希沃云课堂、腾讯课堂、超星、classin等企业产品都投入数亿资金添置服务器满足线上教学,而海外的zoom、teams等平台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如国内的,“基建狂魔”在信息化领域同样是令人瞩目的!

不过,当我们回归正常教学状态之后,我们还能在课堂上使用多少信息技术呢

在笔者个人的观察中,我们的课堂与海外学校(尤其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HTH、Altschool等私人学校)相比,教师对于数字课堂环境的自主权是十分薄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师生之间没有始终在线的学习平台支持,教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资源是碎片的,没有知识库或是学习社区底层支持;

  2. 师生缺乏相关数字硬件支持,海外的学校不少使用的都是chromebook,这样师生就可以基于google系统生态构建自己的数字课堂硬件;

  3. 现有课堂内的数字硬件大多是功能独立、系统分割的,各设备之间的数据无法连通,而且操作繁琐,使用的时间和技术成本太高,无法常态化(参考智慧教室的公开课);

  4. 数字课堂的设备与平台日常维护成本高,受政策影响较大。

放眼四方,寻找破解之道

要破解目前教师在教学中的数字赋能难题,我们首先要放眼看世界,看看国内外最新的数字赋能教育的技术,看看那些我们可以一看就能在课堂使用的好应用。

(一)极简微课制作

对于师生来说,不论是喀秋莎(Camstudio)还是剪映都太过复杂和费时,直接通过浏览器制作云存储的微课才是王道。这类应用采用chromium技术,只要有一台完整支持chrome浏览器的电脑和摄像头就可以录制微课,还支持智能抠图、PPT+人像合成、涂鸦等功能,以往需要几个小时制作的微课,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在线生成并分享给学生。

典型应用:mmhmm(海外)、aniplay(国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二)多模态画布技术

多模态画布脱胎于传统的白板,支持使用者直接将各类文档、图片、视频直接在无限的画布上粘贴,并支持音视频童话沟通、批注涂鸦等技术,同样采用chromium技术,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打开浏览器就上手。

典型应用:Miro(海外)、会议桌(国内)、小画桌(国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三)基于文档的学习社交环境

对于学习者来说,碎片化的资料如何实现高效整理,其中的关键其实是以文档为中心构建的学习社交环境,简单而言使用者不是在沟通中使用文档,而是基于文档开展沟通,这类产品的原型是以Notion为代表的多维文档协作工具,不过国人在引入了“双链笔记”、“知识库”等工具后,让这样的学习环境更适合开展协作式、项目化的学习。

典型应用:Lark(海外)、飞书(国内)、幕布(国内)【都是字节跳动旗下的哦】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小结

上面的思考与分析已经写了2000多字了,其实技术赋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下,作为教师对自己课堂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如同教学设计那样有自己的风格,欢迎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哦。

我们下次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