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陶渊明《归去来兮》为题材的几套古画长卷(赏析)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1-07-12



【6】元-钱选《归去来辞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元 钱选 归去来辞图卷 31.1×411.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元-钱选《归去来辞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局部】

【7】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34.6×566.4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1】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2】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3】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4】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5】
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局部6】

【8】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提醒:上图与以下八幅图,皆为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

卷首:陶渊明像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1)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2)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2的第1段)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2的第2段)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3)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4)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5)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绘(局部6)

【9】明 李在 马轼 夏芷合作《归去来兮图》卷

明 李在 马轼 夏芷《归去来兮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归去来兮图》卷,为明代画家李在、马轼、夏芷三位画家依据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合作而成的连环式作品。共九幅,装成一卷。

《中国绘画全集》刘建龙所撰说明:这一画卷明代流传情况不详,入清内府时佚去两段,为清画院画师所补,目前原作仅存七段。《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在《国宝沉浮录》中述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归去来兮图》时说:“马轼、李在、夏芷三人分别为陶潜名作《归去来辞》制图。各人从辞中任择一句为主题,计得九段,裱为一卷,算是极为稀有合卷了。这三位名家传世真迹比王绂的还少。卷中马轼就有五图之多,其中有两图已佚,似为乾隆如意馆金廷标所补绘。李在三图,夏芷一图。马轼真迹三图为《问征夫以前路》、《稚子候门》、《农夫告余以春及》。前后两图为浅绛,中为水墨,虽出自南宋画院流派,但不是受其晚期板滞作风的影响,人物刻画、树石描绘笔笔有致,处处蕴藏生机。”

目前在网上能够找到的图片只有七幅中的五幅,分列如下。

■ 明 马轼 归去来兮图之问征夫以前路

明 马轼 归去来兮图之问征夫以前路 纸本水墨 28x6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段,取《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 明 李在 归去来兮图之云无心以出岫

明 李在 归去来兮图之云无心以出岫 纸本水墨 27.7x8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四段,取《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诗意,描绘诗人归隐后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景。诗人独坐在山峰上,仰望归鸿和远山秀色,似有所思,一侍童携杖侍立其后。画面构图疏朗开阔,极好地烘托了诗人的胸襟,也更加创造性地表达了原文的意境。

■ 明 马轼 归去来兮辞之农人告余以春及

明 马轼 归去来兮辞之农人告余以春及 纸本水墨 27.7x6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六段,取《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诗意,描绘的是诗人通过农人耕种,得知春天到来时的欣喜心情。画面以左右对称的朴实构图,将诗人观耕和农人劳作组合在一起,通过诗人与牵牛农人的呼应来传达“农人告余以春及”这一主题。

■ 明 夏芷 归去来兮图之或棹孤舟

明 夏芷 归去来兮图之或棹孤舟 纸本水墨 28x7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夏芷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七段,取《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诗意,表现诗人乘舟而去的情景。诗人独坐舟中凝视着前方,小船慢慢地驶离岸边。岸边岩石后一仆正在收拾帐车,看来诗人是乘车而来,弃车登舟载书远游而去。景物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 明 李在 归去来兮图之临清流而赋诗

明 李在 归去来兮图之临清流而赋诗 纸本水墨 28x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九段,取《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诗意,描绘诗人凝思赋诗的情景。作品画一高士临流作诗,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书童研墨于身后。对岸悠然自得的两只白鹭似乎触动诗人某种情感,此情此景正在诗人的笔下转变成优美的诗篇。

■ 作者简介

李在(1400—1487),明代画家。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据《李氏世系通考》族谱,李在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元祥的第三十三世裔孙。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名画录》卷二记载:“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日本著名画僧雪舟,曾向他学习画艺。

马轼(?—1457后),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明代天文学家、画家。深研天文,精于占候。正统十四年(1449)任钦天监刻漏博士。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高古有法,与戴进、谢环皆以擅画名于京师。

夏芷(生卒不详),字廷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画家,从游戴进,克勤於学,笔力逼其师。风雨图甚佳。惜早卒。

------------------------------------------------------------------------------------------------------------------------------------

《归去来兮》赏析

【原文】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序译文: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和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10】《渊明醉归图》,明代,张鹏

《渊明醉归图》,明代,张鹏,立轴 纸本设色,纵120cm,横60cm。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广东省博物馆陈列着一幅明代的人物画《渊明醉归图》,立轴 纸本设色,纵120cm,横60cm。这幅画妙趣十足,属于明代非典型人物画(不属于任何一个画派的绘画风格)。在市场上也很少见到这个画家的传世作品,他就是明代画家张鹏。

张鹏,明代福建瓯宁人字应秋,号雪程,擅画山水云雾之态。花草、翎毛细致精微,所创作的作品以大开大合之态又不失严谨。遗憾的是张鹏的传世作品十分稀有,而且赝品非常多。

《渊明醉归图》陶渊明醉眼朦胧、面带笑意,一副意犹未尽之态尽显。伴童尽心尽力,谨慎地搀扶着陶渊明,手持一株菊花更加彰显出隐者陶渊明的身份。也印证着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千古绝句。人物神态飘逸、洒脱一幅怡然自得的场面,主人与书童一醉一醒、一老一少、一高一低形成反差,浑然天成。

画中衣服用笔流畅,自然成趣,画面主要背景用一棵老树渲染,枝叶粗犷富有质感。有题文写道:“酩然尽兴酬佳节,指恐梅花催鬓霜”。让整个画面的主题意境暴露无遗,却将陶渊明的隐者形象完全刻画了出来。

【11】

上图出自:精品浮雕太师椅子三把一套(靖节抱琴)

上图:古籍里的陶渊明抱琴图

【12】

(▲提醒:上图为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与下图出自:无双谱.清,陶渊明像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绘者从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李白、司马迁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于这些人物事迹举世无双,故此图册称为《无双谱》,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则是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因刻《凌烟阁功臣图》和《行迹图》等闻名。)

(此文还未整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