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创作中,画家的个性和技法,哪一个更重要?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21-07-13
文·段宏刚 艺术相通 是许多艺术家的共识,不论是写作,还是画画、作曲和雕塑,都有许多共同点,作者都必须在胸有成竹的前提下,然后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法或技巧,把脑子里的想法付诸行动,最终创作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作品。 艺术作品里的共性,实际上是指流传下来并被广泛认同的艺术观念,创作经验和创作技巧,它们是艺术家所遵循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艺术创作若跳开规矩,则是无根之木。 比如写“颜体” 楷书,必须按照颜楷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来写,否则,写出来的字就是另一种字体。

艺术作品里的个性,则属于艺术家的独特标签,是艺术家个性气质和思想情感,以及综合修养的自然流露,也是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呈现,能拉开个人跟其他人在风格上的差异。 所有艺术创作都离不开个性与技法的展现,那么,在绘画创作中,画家的个性和技法,哪一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相当有探讨价值,关系到艺术个性与艺术共性孰轻孰重的问题。 一个画家即使再有才华,悟性再高,想法再多,个性再强烈,也必须借助娴熟的技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还原成具象的图画,否则,一切免谈。

因此,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技法显得更有决定性,技法对画家来说是基础。如果打一个比喻,绘画作品是一棵树木的话,技法是根,个性就像是枝叶,树木要想充满生机活力,必须让根脉向下扎得更深,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根脉不够发达,树木肯定长不高,甚至由于营养不良而枯萎。 在书法艺术里有一句名言:技法 骨,个性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绘画艺术,如果失去技法的衬托,画中物象的造型则看不到应有的塑性和强度,会呈现出一副绵软无骨的状态。只有骨肉均匀的作品,才耐人寻味。

但是,不是每个画家天生就会画画,画家都是慢慢成长起来,成长经历注定了画家在不同阶段,必须把技法和个性分开来对待,有时倚重技法,有时青睐个性,有时两者兼顾。 画家在学习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发挥个性,对技法的依赖性更强。技法的训练则来源于日复一日地临摹,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技巧,像国画人物的“线性十八描” ,不同山石树木的皴法,各种飞禽走兽怎样造型,都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技法,通过不断临摹,掌握它们后才有能力进行创作。 就像一个人在学习跑步之前必须掌握走路,才能水到渠成。如果不去临摹而直接进行创作,那根本不可能,如同狮子吃天无处下爪,即使强行创作,也只是毫无章法的野路子。

作为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临摹完全是一种理性而高效的学习,通过“照猫画虎” ,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古人的许多奥秘,包括如何用笔、用墨和构图,怎样运用发散性思维,怎样营造作品的格调和意境,等等,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学不到的。 可以说,画家在临摹阶段,几乎不需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只需把古人成熟的用笔经验和创作技巧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本事,就足够了,能给以后的创作铺平道理。 所以说,画家在前期,也就是通过临摹而学习的阶段,技法更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画家在将来能走多远。

当一名画家度过临摹阶段,掌握了较高技法,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的风格能够如数家珍,并能像模像样地临摹出来,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绘画体系,并树立了较高的绘画自信时,他个人就对绘画的理解提升了许多层次,这时,他就会产生脱离古人影响的强烈愿望,也具备了放开手脚画、发挥自我个性的能力,即达到了自由创作阶段。用俗话来说:翅膀长硬了,该自己单飞了。 比如,20世纪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早期他主要在自己家乡湖南湘潭一带活动,主要学习当地画师的风格,中期他来到京城,主要学习吴昌硕、陈师曾等名家的作品,中后期他逆流而上,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历代大师的作品,到晚年,他完全翅膀长硬了,有能力进行“衰年变法” ,最终跻身到国画大师的行列。

当一名画家练就了精湛的技法,不再需要用技法为自己证明时,那就到了该他表现个性的时刻了,他会时刻想着怎么把个性融入到作品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绘画形态,不用看他的落款,仅看用笔风格就能知道是他的作品。 综合来讲,绘画创作中技法和个性哪一个更重要?要分阶段来看,在临摹阶段,技法是根本,在初级创作阶段,两者同等重要,进入自由创作阶段,个性最为重要。当一名画家进入了自由创作阶段,可以随心所欲地“我手写我心” ,那他必定是大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