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还是创作?武术中的形和意

 winriman 2021-07-13

图片

想必多数的朋友小时候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翻到课本上带插图的一页,拿一张半透明的白纸蒙在上面,把插图给描下来。有时候练毛笔书法的时候,也有这样临摹的方法,好方便自己写得“更像”一些。可是奇怪的是,无论自己如何认真努力地去描每一条曲线,去写每一个笔划,以为肯定会一模一样了,可是把白纸拿开了一对比,还是直摇头:为什么还是觉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广播体操大家肯定也都做过吧?“现在开始做第N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一节,伸展运动……”有时候大家想想,武术不也就是那些东西吗?人都只有两个胳膊两个腿,难道他还能玩出什么外星动作来?很多人就纳闷:那么多上了年纪的内家高手们,也不会说来一个空中转体三周半零一个多月(四周就是一月了),那是体操;也没说把两腿盘在脑袋上头,或者把身体装在鱼缸里,那属于杂技。他们做的也只是很简单的动作,抬抬手,划个圈什么的,为什么我就是学不像呢?
图片
很多大学里体育课都教简化太极拳24式的。可是我们打出来的太极拳,在专业太极人士眼里,那只是“太极操”,和广播体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有点太极的动作罢了。更气人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前辈仅仅是划了半个圈,他们就说,哎呀,这半个圈看似平常无奇,其实包罗万象,至少有四十多年的功力。我们怎么去模仿他的动作,到头来也就只像是蒙了层白纸在临摹,再努力也学不像。
某些比较专业的太极人士看不起简24式,以为正宗的陈式啊,杨式啊才是拳,简化24式只是广播操。在这里我要说两句,这跟练的是什么没关系,而跟练的人有关,也跟下文要讲的“拳意”有关,没有拳意,再正宗的太极也得让你练成体操;有了拳意,你就算真是做课间操,那也是太极!

识别二维码走进武术藏经阁 总有您需要的!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也是艺术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就是你无法仅仅用外形来表达它的一切。在外形的表面下,深藏着的就是意。我中学的一个书法老师就告诉我,他可以从一幅书法作品中看出作者的心情,是高兴还是激愤还是伤心,这都不是外形中的东西。当然我很谦虚地说,关于书法,我确实什么也没看出来。除非像岳飞的“还我河山”那样的,激愤之情可以透过纸背表达出来。
图片
那么拳术中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包含的都是什么样的意呢?其中一种就是敌情观念.拳法怎么说也是战场下衍生出来的艺术,动作一定要有敌情观念,就还说太极吧,多数人做简化24式都是没有敌情观念的,只是按照动作,招葫芦画瓢,把动作“临摹”下来。其实真正的太极举手投足都是招式,哪怕一个小小的起势都是可以打人的。这就靠你的思维去假想了。比如起势,你假想着有人擒住了你的手腕,你想借着对手抓你的劲,把对手送出去。或者假想着用手在地面上划出一道沟来,通过这样的意念假借,就可以把太极的慢劲找出来,而不是空洞的动作。太极更多的时候,是要假想和人交手,别人用什么招式,你用什么招式去化解。但是我们还要明白,招式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招式练出来的劲力和反应。只有招式永远是没用的,武侠中老说,无招胜有招,人剑合一,这种东西在武术是有依据的。以后我们会慢慢讲来。
有时候你会看到有人在站桩。其实桩法里也是充满意念的。什么抱球,轰水啊都是小儿科的表面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敌情,就好像你突然在深山见到猛虎一样,而老虎没有见到你,你一动不敢动,老盯着老虎看,又想逃跑,又想进攻(如果你是武松的话),这种状态就是桩态。并非我有什么样的外形,我马步蹲得有多低,没有这种敌情观念,劈了大叉也不叫站桩。
此外还有一种意应该就是与外界的联系吧。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想着和身边的一切建立联系。其实上述说的起势中把地面划一道沟就算是这种意念。与敌人交手时,更要有这种意念,原来在《传统功夫:养生益智之拳》里说过,两个人要组成一个整体,一种阴阳平衡的整体,对手进攻你自然而然地躲闪,对手有空当,你自然而然的反击,不需要招式,一切都是用身体自由地表达自己。
图片
说到了形和意,自然要提一下形意拳。根据我的了解(不是官方资料),是根据山西的心意拳六合演变而来。而心意六合的鼻祖是谁呢?据说是岳飞。岳飞的枪法演化为拳法,就叫心意六合了。所以现在很多形意的动作都好像两手拿着枪一样。形意的鼻祖叫李洛能,山西人有口音,都叫他“李老农”,他的故事很久远,只在江湖中留下一段神话般的回忆。只知道他晚年的外号叫“李飞羽”,因为他身法实在太快,当你进攻他时,就好像在进攻空中飞舞的羽毛,他随着你的拳风飘来飘去,你根本连他的衣裳边也碰不到。后来李洛能在河北收徒,其中就有后来的形意大师郭云琛,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以练拳苦著称,去师父家学拳,十几里地,一步一个崩拳地去。
形意也有称“行意”的,就是要多走,多练步法,实战中的箭步也是迅速非常。郭老就是因为步法奇快,才无人能躲开他的崩拳。郭云琛在河北开宗立派,形意的起源地山西都经常有人去河北学形意拳。再往下形意门里也是实战派高手如云,如单刀李纯义,大刀尚云祥,矛盾老人王芗斋,孙禄堂等等。现在练拳的人都应该听说过李仲轩老人的《逝去的武林》,就是详细介绍尚云祥那代形意门人的往事的。抗日时期中国军队的大刀部队,练的多数是形意刀法。就是那个“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歌里唱的。拳谚常说:“十年太极不出门,三年形意打死人”,意思是说形意练拳出功夫快,善实战。

图片

形意拳又称六合拳,分为内三合和外三合。外三合就是指形: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是指意: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现在这种六合思想基本成为内家拳所公认的提纲了,太极内功也有这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就是整。我原来在《解读神意气力的密码》中写过,劲力靠的是身体肌肉的协调作用,就好像兵法一样,要集中优势力量,打击敌人薄弱环节。这种协调作用,在这里就可以认为是外三合,就是手与足的协调一致,肘与膝的协调一致,肩与胯的协调一致。而身体肌肉的协调性是大脑皮层组织的协调性所决定的,也就是意紧的程度,这种大脑皮层组织的协调性就叫内三合,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总之你想让什么到什么就能到,都听你大脑的指挥,你的大脑就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

现在大家应该对形和意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了。意控制着你的形,但是我们通过形来练意。也如同前面说的,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而阶及神明。要明白,练招式不是单纯为了用招式,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招式练出自己的意念来,达到无招胜有招。总之是一个无招(什么都没练过)---有招(练了很多招)---无招(把招式全部忘掉)的过程,这是一个很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
图片
最后浅淡一下中医的形和意。别的不多说,就说一下方子吧。去年我去某医院找中医看病去,他们能做的就是听一听我说症状,然后输入到电脑里,然后“哔”的一声,打出一张药方来,上面都是成品的中成药,去吃就可以了。我觉得这样的活根本不用去学中医,学点数据库知识就行了。可见现在的中医处于什么样危险的境地了。更常见的情况,是中医诊断室坐着一个著名“老西医”,一个精通用中成药的老西医,既不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体质选择不同疗法,也不会诊脉判别阴阳寒热,就只根据症状开点中成药,疗效怎么可能好呢?就好像你实战中只用一招,不带变化的,早晚得被人呼在脸上。
而中成药和药方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招式,学习中医的时候是一定要背的,但是我们背方子不是死记硬背,是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活学活用,才是中医思想。招练多了,渐渐地就懂得劲力了;背方子多了,就渐渐的懂得根据不同人开方子了,就好像你临摹得多了,慢慢就会作画了一样。可是不要把临摹的东西来当作作品,因为,它永远也不会像的。(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