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309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07-13

17、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见《论》第309条)。

作者:蒋远东

《论》第292条讲: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不死。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就会死。这里面用了一个词是逆冷而不是厥逆和厥冷,意思是说这个冷是一个反方向的冷,具体的讲这个冷就是从手脚指头向心脏方向收缩性的冷,这种冷叫逆冷。因为,血液是通过心脏泵向四肢的,当心阳不足的时候,心脏失去了收摄能力以后就会逆冷。可见,逆冷与心脏衰竭有关系,手足厥逆与厥阴肝经有关系,手足厥冷与少阴肾阳有关系。本条是: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意思是说这个冷仅限于手足,还没有过膝关节或者说还没有过肘关节,虽然厥冷不严重但这个少阴病已经出现吐利了。三阴病出现吐利的时候都属于很严重的病了,《少阴病篇》讲: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这里值得讨论的有两个问题:什么是厥逆和厥冷,厥逆和厥冷代表的是什么;什么是烦躁和躁烦,烦躁和躁烦代表的是什么。《辩脉篇》讲: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我的理解是:邪气随病人的虚实进入人体后,随阴化寒,随阳化热,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中焦失去运化,没有胃气以后,出现的不同于正常人所持有的生理反应。《辩脉篇》的:诸乘寒者就是本人讲的:邪气随病人的虚实进入人体后,随阴化寒,随阳化热;《辩脉篇》的: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就是本人讲的: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中焦失去运化,没有胃气了;《辩脉篇》的:郁冒不仁,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就是本人讲的:出现的不同于正常人所持有的生理反应。这就是《厥阴篇》讲的: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诸四逆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辩脉篇》中的:郁冒不仁,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和《厥阴篇》的: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实际上都是举的例子。真正的厥逆应该是形形色色的,只要是不符合正常人所持有的生理反应都应该视为厥。【注】中说:太阴寒微,故手足温而无厥冷;少阴寒甚,故有寒厥而无热厥;厥阴阴极而阳生,故有寒厥和热厥之分。

躁烦和烦躁是不同的,躁烦是躁多而烦少;烦躁是烦多而躁少。躁是病人手脚不自主的扰动,是阳气殆尽,回光返照的表现,躁烦是阳气外越;烦是气上撞于心的一个心里活动,烦躁是阳气内扰;躁烦多出于少阴病,烦躁多处于厥阴病。

本条的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实际上讲的是厥阴病的进退。厥阴病是一个上热下寒,寒热交错的病。厥阴病在病进的时候会进到少阴,在病退的时候会退到少阳。因为,厥阴病是一个阴尽而阳生的病,会随病人身体寒热的变化而变化,邪气会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当邪气从阳化热的时候就会消渴,就会气上撞于心,就会心中痛热,饥不欲食。如果有蛔虫就会吐蛔;如果没有蛔虫就会干呕,吐涎沫。所以,《厥阴篇》讲: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阳明篇》讲: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其中的食谷欲呕属阳明讲了两层意思,一、讲的是肝木克土,这个肝木克土实际上就是厥阴肝经受到寒气的郁阻了导致脾胃失去了运化功能引起的呕吐可以用吴茱萸汤来主之,这里的呕实际上是一个寒呕;二、这里的阳明就是阳明胃经(泛指脾胃),脾胃受寒了也可以用吴茱萸汤主之,即太阴脾经受寒也可以用吴茱萸汤主之。如果不是肝木克土,脾胃不虚、不寒就不要用吴茱萸汤来主之。这里的“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说明这个食谷欲呕就不是郁木克土而是一个热性的呕吐(热性的呕吐就不能用吴茱萸汤主之)。本条的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主之,其实是讲了一个烦躁的治疗方法,意思是说在三阴病中遇到烦躁的时候就用吴茱萸汤来主之,烦躁是从厥阴病的肝郁气滞中来的;如果遇到三阴病躁烦就用四逆汤加减,三阴病的躁烦是从少阴病中来的。

厥阴病在病进的时候进到少阴了,可见,本条的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主之,实际上是一个厥阴、少阴,太阴三阴合病证。很多注家认为这是一个少阴、厥阴合病证,是因为他们认为,少阴病有吐利,厥阴病有吐利;少阴病有厥逆,厥阴病也有厥逆;少阴病有烦躁,厥阴病也有烦躁,所以,这个病应该是一个少阴、厥阴合病,实际上,少阴病中的吐利和厥阴病的吐利都是太阴病引起的吐利,即太阴脾经受寒以后引起的吐利,仔细的看一下《少阴篇》和《厥阴病篇》中的吐利就知道吐利都是来自于太阴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痛,(若下之必结胸也)。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三阴合病证。

张仲景写这个条文的目的是教我们如何辨别阳气外越和阳气内扰的。阳气外越是少阴病,用四逆汤加减;阳气内扰是厥阴病,吴茱萸汤主之。由此可见,在三阴合病以及三阴病中如果出现了虚寒性的吐利引起的烦躁都可以用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巧记:吴姜大人):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药性赋》讲:吴茱萸能治心腹之冷痛;吴茱萸是一味大辛大热的药、味苦,能直入厥阴而解郁木之烦躁。人参能大补元气,挽狂澜于顷刻之间。用生姜以止呕。以大枣以补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