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国没有葡国鸡

 弘原文化 2021-07-13

(本文转自“东望洋的日与夜”公众号)

每次有来访澳门的朋友点名要吃葡国菜,都会让我陷入极大的烦恼中。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说菜不好吃,而是因为在澳门,“葡国菜”的意思其实并不单纯,近乎文字游戏。菜品上桌,都有可能引起误会,非得要解释半天不可。

其实在澳门,“葡国菜”的意思一指“葡萄牙菜”,也就是正儿八经的葡萄牙风味菜馆,或者说“葡萄牙菜在澳门”。另外一种意思就是所谓“澳葡菜”,或者说“澳门化的葡式菜”,也就是典型的“东方遇上西方”演化出来的结果。所以,如果你肯做个有心人,去看看那些打着“澳葡菜”招牌的餐馆,百分之百都是华人在经营,菜单上大致都是“红豆猪手饭”、“白汁焗鸡饭”这样既中且西的菜式。而这样的场景,在真正的葡国菜馆是肯定看不到的。

正因如此,许多吃到了澳葡菜的朋友会跟我抱怨:这“葡国鸡”怎么还要配白饭?而真的去吃葡国菜馆的朋友又会疑惑:为什么菜单上没有鼎鼎大名的“葡国鸡”?可见,最容易被误会的一道菜,恐怕就是“葡国鸡”了。

实际上,葡国鸡虽然名字里有个“葡国”,但葡国本土并不出产这道菜。它是真正的殖民时代混血儿。当年那群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亚洲土地上开垦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盛产fushion(混搭)的时代。欧洲人迷恋亚洲的香料,却又思念家乡的味道。于是,来自西方的烹饪方式在盛产香料的东方亚热带因地制宜,撷取番红花、咖喱、椰丝炮制出了这道身份模糊的菜肴。这名叫“葡国”的鸡,反倒是澳门的原住民呢。

(葡国鸡本鸡)

当然了,葡国鸡的故事并不是个案。在有着特殊历史的港澳地区,存在着很多本地出生的混血美味。譬如被老一辈香港人怀念着的“豉油西餐”——铁板杂扒,等等等等,就是西式料理中华化的产物。有趣的是,在最火爆的茶餐厅——翠华餐厅的菜单上,还很“老实”地跟顾客说明:其实我们的“瑞士鸡翼”不是从瑞士来的,而是用甜酱油做成的香港土产……你瞧,在澳门当好一个美食向导,还得懂点儿文化。

风总是从海上来的,但化成了雨或是雪,最终渗透进的是当地的土壤。食物的演化源头,其实是个特别难说清的事儿。尤其是到了现代,或“中”或“洋”,几乎已经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的假设。口味是可以复杂和融合的,而人的生存也是可以柔化和机变的,我猜,澳门这片“前殖民地”的居民们或许已经深谙此道了吧。

弘原特约作者:东望洋的日与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