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茶香飘万里 2021-07-13

道家、道家学说与道教三者的根本概念不同:所谓“学”,如儒学、阴阳学是指一门学问,汉代设立的博士点就是把不同的“学”作为专研的对象;所谓“家”,如道家是一种尊崇道家学说的学术流派,是一个群体或阶层;而道教或者佛教,是一种宗教。

儒也有对应的“儒教”,主要是儒学结合了天人合一的神学理念产生的宗教信仰存在。但是儒教的神学解释力特别弱,像谶纬、命符等玩意儿谁都可以制造出来,渐渐失去了神圣性,人们很难对它始终如一地信仰,最后信仰变成了迷信,到了东汉末期儒教随着宿主东汉王朝的腐化而崩溃;直至宋代理学兴起,用“理”即自然规律取代作为最高主宰的神即“天”,给了儒教一个更加合乎理性的解释,从此儒教焕然新生。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反观早期基督教在耶稣及其使徒去世后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没有人能够对复杂的教义进行有效的论证或解释,这样便很容易被其他哲学或宗教打败。直到出现了神学家奥古斯丁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很多思路和方法给基督教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证,使得基督教能够绵延千载而不朽。我们可以把理学看成是儒家学者吸取了道家哲学和阴阳五行学说给儒教做了系统性的论证。

东汉出现了道教和佛教,因其具备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解答逐渐被人们接受,特别是佛教具备非常复杂而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精英阶层学习修炼的人越来越多。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辟谷修仙

当我们说起道教,脑海里就会冒出修仙,炼丹等概念,而二者早在道教诞生前就存在了,了解他们的来历对我们理解道教很有帮助。道教正是融合了修仙才获得了比儒教更强的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解释力。

神仙的形象起源于人们将自然的神秘力量人格化,因为凡人的力量无法企及而成为人类膜拜的对象。当人们面临生老病死的时候,自然想超脱这些苦难,佛教的说法是人死后会进入轮回通过几世不断修行最后涅槃超脱;而修仙则不同,仙是凡人的升级版,肉身可以长生不死并且法力无边,成仙后仍然可以享受世俗的乐趣。在佛教入汉之前,修仙是人们超脱生死的主要技术手段,并且人们相信普通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八十七神仙卷(唐)

先秦奇书《山海经》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古代巫师世界和神话传说,例如“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相柳就是电影《侍神令》中那个九头蛇相柳的原型。《山海经》的成书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神仙鬼怪的兴趣,它反过来也引发了更多人对神仙的崇拜。到了春秋战国,相信神仙存在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王公贵族,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派出徐福和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道教的开山鼻祖姓“张”,有人把张姓祖师爷的先祖回溯到汉初开国功臣张良,因为张良不仅姓张,而且张良崇尚修仙。根据历史记载张良的确辟谷修仙过,不过张良弃官修仙不一定是真的信长生不老,而有可能是为了躲避汉高祖刘邦对功臣的批量毁灭。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禹杀相柳

所谓“辟谷”就是不吃饭,那为什么修仙要“辟谷”呢?因为人们认为食用谷物是凡人的重要特征,而仙是凡人的升级版,所以想成仙就不能跟凡人一样吃谷物。

战国时期的《楚辞》记录了一个人在仙人的指导下修仙,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吃饭,也就是辟谷。不过,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只是不能吃凡人的食物,而是要去吸取天地灵气,把气转化成生命能量即“精”。

当然,这么做迟早也得饿死,于是人们在修仙实践过程中引入了灵芝、雪莲、松果之类的常人不可能去吃或吃不起的东西,又有修仙专家把各种矿物也引入了修仙食谱,认为吃的东西越精贵越容易成仙。但人如果直接吞金很快就会挂掉,便出现了把金属炼成仙丹再服用的做法。炼丹术起源于战国时代,后盛行于秦汉。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道教的诞生——谶纬背景下符咒加持道德经

从汉武帝开始谶纬神学流行了三百多年,迷信思想已深入人心,期间又交杂着各种神鬼故事的传播和修仙炼丹术的大发展,为道教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官方控制的儒教主要受众是儒生和豪族,而普通老百姓目不识丁沾不上儒教的光,于是与之相匹配的民间宗教道教应运而生。道教一开始是一个受众普通的宗教,至于后来它又演变成上流社会推崇的宗教那是后话。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被认为是道教最早的教派。关于谁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史书有不同的记载,一说是张脩,一说是张陵。从今天掌握的资料来看张脩说比较可信,而张陵说是张陵的后人张鲁编造出来的。

早期道教将儒教作为参照对象,依葫芦画瓢,用老子取代孔子,用《老子想尔注》取代《春秋公羊传》,创造出了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强制性民间组织。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鹤鸣山道观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无业游民张脩活动于陕西汉中地区,他遵奉老子,并通过“符咒治病”来吸引受众。他的助手有为人祈祷的(称为鬼吏),有教人背《道德经》的(称为奸令)——没错,病人只有背下《道德经》病才有可能好。治病要收取五斗米作为费用,这便是五斗米道的由来。

张脩依靠奸令和鬼吏等“行政”人员,以老子和道德经为依托,通过运行一套治病方法论迅速在民间生成了一个有规模的组织。这个民间组织游离在官方管辖范围之外,其强大的号召力自然会引起官方的忌惮,这些人被官方称为“米贼”。后来,张脩被益州牧刘焉招安。

张鲁是刘焉的部下,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张鲁杀了张脩,并其兵众,后又割据汉中。张鲁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袭用了张脩的五斗米道,用它来管理割据政权,并做了改进,自称“师君”,号称第三代天师,把他的祖父张陵(后又称张道陵)尊为第一代天师即五斗米道的祖师爷。于是,五斗米道又被称为天师道。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三):道教的诞生

龙虎山正一观

跟公羊为孔子的《春秋》做注释一样,张鲁(一说张陵)为老子的《道德经》做注释,写成了五斗米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于是,张鲁渐渐销毁了张脩在五斗米道中的痕迹,重塑了自己的地位和五斗米道传承体系。

张鲁最后投降曹操,善终。

太平道

早期道教还有一个派别叫太平道,由东汉末年黄巾军领袖张角所创,依据的是《太平经》,一本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书。《太平经》大量借鉴儒教的谶纬理论和道家的宇宙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统治,修身,治病,成仙等方法论。

与张脩类似,张角也是以符水治病起家,再加以善道教化,数十年间教徒便达到几十万,以穷苦农民为主,遍布八州。张角创立太平道是为了发动群众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时机一到他便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一带有谶语色彩的革命口号,意思是说东汉王朝的统治到头了,号召农民去建立一个理想的太平世界。起义军头裹黄巾,又称黄巾军。

随着黄巾起义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太平道也随之消亡,残余的信徒大都融入了五斗米道中。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一种游离民间的反动组织,它们势必与统治阶级无法相容,要么被统治阶级摧毁要么被招安——除非能推翻统治阶级,或者改造自身去迎合统治阶级。随后道教正是朝着后一方向发展,渐成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下篇将介绍佛教入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