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传院一二院及规正分院医案讨论(第一期)

 太阳微笑666 2021-07-13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传院一二院及规正分院医案讨论(第一期)         

20210618~0619医案讨论

贺兰山上一棵松: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

刘夫子:

@贺兰山上一棵松?此例可按三阳兼病,治从少阳之法,或小柴胡加葛根防风汤(陈瑞春老化载方)

黄双辉: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辨证如下,颈项强直,太阳,大便坚难,阳明,口苦,嗳气。

一:目赤痛:血热致血蕴血雍肝胆经致热气炽盛。血涌溢上冲于目。

二:口苦(下午):相火炽盈·胆火内盛。

三:嗳气:食郁有热,胃火上乘,痰火壅胃。

四:颈项强直:(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直)化热趋势。

五:少饮:胃腑嘈杂,口干口苦,不欲饮(热中兼湿):

六:小便黄,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肝热、胃实)。

七:大便干坚:肠道津亏。

八:手足心热:热郁。血虚津液干燥,肌体烦热,手足心热。

九:拒绝生冷:阴寒凝滞胃腑

十:七至弦滑:阴病见阳脉。

十一:无舌诊。无汗症。无渴否。无眠。交代。

黄双辉:

辩证:阴病见阳症。三阳并病。

三阳并病,当然应该取少阳治之,用小柴胡汤,这是个定法。

小柴胡+葛根防风汤。更合规矩。

柴胡桂枝汤+承气。似乎粗些

我建议:柴葛解肌汤加减。

再用四物汤善后

袁建明中医诊所:

可以用大柴胡汤

刘夫子:

挟表未罢,下早恐陷。

芜湖~强春水:

此少阳阳明,大便难是也,有不可汗之忌!我必先与大柴胡汤!

黄双辉: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辨证如下,颈项强直,太阳,大便坚难,阳明,口苦,嗳气。……表在那???

彭劲杰:

他说的表估计颈项强直,但是有个葛根 

说大柴胡的为何不用柴胡加芒硝汤。再说颈项强直,大柴胡能解吗?我认为黄师的方子很稳妥。可攻可守。

黄双辉:

我反而觉得:小柴胡汤+葛根防风汤好像更妙。柴胡桂枝+承气汤,方向也没错。

随喜:

赞同:柴葛解肌汤。

柴胡桂枝汤+承气。似乎粗些

小柴胡+葛根防风汤。嫌解阳明不足。

可以用大柴胡汤。当加解肌表,且下嫌早了点。

敬请捧喝!

黄双辉:

关键是我们要追求丝丝缕缕入扣。这样的案例,家人们才学到真东西。

随喜:

柴桂承太硬,无婉转之势。不重不轻,有点东西。

黄双辉:

大柴胡就更粗了,大柴胡解“气分”。此案属阴病。表现阳症

笑脈(荷生堂):

有2个疑问,1,到底哪里出血,2,拒绝生冷是什么意思?

黄双辉:

滑脉己出

九:拒绝生冷:阴寒凝滞胃腑

一:右眼目赤痛:血热致血蕴血雍肝胆经致热气炽盛。血涌溢上冲于目。

随喜:

1,少阳郁热

2,阳明 经热腑寒

黄双辉:

用四物汤善后处理如何?

彭劲杰:

右眼  为何不是左眼

笑脈(荷生堂):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辨证如下,颈项强直,太阳,大便坚难,阳明,口苦,嗳气,少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大黄厚朴枳实,其中大黄后下,6付后眼底出血几乎痊愈,大便每日都有,随即根据脉象调整处方。中医需要疗效去取得患者信任。

笑脈(荷生堂):

又说是眼底出血

随喜:

不支持,看情况再定。小建中,小柴胡也是方向。

黄双辉:

八:手足心热:热郁。血虚津液干燥,肌体烦热,手足心热。@广东吴开鹏中医师?

彭劲杰:

口苦下午严重为何不早上严重

拒绝生泠是患者拒绝吃生冷,还是吃了生冷后吐了?

黄双辉:

这病就是这样反映的

随喜:

热郁津亏

黄双辉:

是不喜饮生冷(我的理解)

彭劲杰:

口苦下午严重胃热 右眼  红 胃气不降 导致肝气上逆

黄双辉:

主要是考虑营血虚的病根

随喜:

若营血亏是病根,当然可用四物。但要看病的变化再作定择。

彭劲杰:

血虚一般生风。这个症状没见风像

花千树:

@黄双辉?老师为何是阴病?是从拒食生冷,56岁女性?阳盛则阴病?

随喜:

书说一万,我们看到五千就“理五千”,勿死于句下。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真寒假热之象,阳明阴浊不降,太阴不运,阴火而起,内寒逼迫虚火而走四未,肝血虚,体阴用阳,虚火上炎,肝又别通大肠,大肠不降

大医精诚:

这个直用大承气就行

远志: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

大医精诚:

急下存阴法

黄双辉:

弦为阴脉,滑为阳脉。右眼为阴。下午也是阴。痰为阴。湿为阴,阴寒为阴。

远志:

大柴胡表里双解法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伤寒论第209条,下之腹满不能食也

远志: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黄双辉:

大承气汤加减化裁也行。但必须加减化裁

大医精诚:

因以阳明热结为主,少阳为辅,项强非太阳

黄双辉:

承气汤系猛了些,不符合安全稳妥为第一原则。

我还是觉得小柴胡汤十葛根防风汤稳妥。三剂后再来。分步实施方案稳妥。

远志:

这个还没有到用大承气汤的地步,不具备大承气汤的张子和多喜用大柴胡汤。

大医精诚:

药轻病重虽稳,不若药病俱重

大医精诚:

滑数为热,弦,项强乃津液不足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脉证不符

大医精诚:

以大柴胡能凑效,不一定太对。大便己干坚

远志:

嗳气频繁,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

堵到气都上冲了还不下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拒绝生冷真寒,大承气何能耐受

气上冲,阴浊上犯

随喜:

@远志?

若腹转矢气,即用大承气。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嗳气频繁(浊阴上犯),手足心热(阴寒外迫),大便坚干(虚结),3-5日,脉息7至(虚),脉弦滑(因虚致实),

远志:

@包头~王金民~中医医师(院长)?如是虚柴胡桂枝汤合小承气那这个人就爬下了。

远志:

大便不通气不通气不通则上逆。

黄双辉:

没有虚到阴阳俱虚·真元脱亡地步。只是比不足严重些的形态,我认为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不通是热还是寒?

远志:

大便不通阳不通,阳不通则拒生冷。不可见生冷就认为是虚寒。

不通会引起气阳不到阳明

远志:

大便一通气阳自复。

随喜:

脉会告诉你真象!@远志?

黄双辉: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辨证如下,颈项强直,太阳,大便坚难,阳明,口苦,嗳气,少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大黄厚朴枳实,其中大黄后下,6付后眼底出血几乎痊愈,大便每日都有,随即根据脉象调整处方。中医需要疗效去取得患者信任。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还有渴水少,内热能渴水少?

黄双辉:

6付后几乎痊愈!!!

远志:

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肠梗阻病人就是这样的脉。

随喜:

热势未盛

远志:

他这个还没到肠梗阻的地步,如再发汗就肠梗阻了。

黄双辉:

饮少这里很重要,你跑题了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远志:

肠梗阻的病人不喜喝水,气上逆喝不下不会口渴。

黄双辉:

脉弦滑·七至

随喜:@远志?

肠梗,腹痛,肠形

虚和斋:

四逆散加酒大黄如何?

远志:

脉弦滑七至了就具备了下的特征,大小便不利者先治大小便。

黄双辉: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随喜:

大柴胡的路

黄双辉:

大方向都不对。

远志:

你们去摸下老人几日不大便的就这样的脉。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脉证相符,才可,不可就要取舍

远志:

搞几支开塞露就好了

海滨诊所寿世诊所李元兵医生:

病分阴阳,既然是阴证,何得用大柴胡?

远志:

八九十岁的老人经常肠梗阻,就这样的脉。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虚结多,真肠梗阻外用不好使

黄双辉:

阴病阳症

远志:

一堵脉就数,弦滑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真寒假热不确切,阴病阳证准确,黄师学习了

远志:

阴病有弦滑而数的脉?笑的我肚子痛

黄双辉:

你笑什么,去看看伤寒论的“辩脉法”篇

海滨诊所寿世诊所李元兵医生:

@远志?阴气逼阳于外,可现阳脉,阴阳之辨重在沉取有力无力

黄双辉:

别想当然

大医精诚:

大便不通阳不通,阳不通则拒生冷。不可见生冷就认为是虚寒。

随喜:

该病,三阳合病诊断明确。

原案也是三阳合病的路。

问题在于:通下,解表的取向。

黄双辉:

三阳并病,不是合

远志:

浮动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大医精诚:

远志兄与我同识

黄双辉:

弦为阴,滑数为阳

远志:

弦细是阴,弦滑数肯定是阳。

黄双辉:

今天很高兴,家人们都自暴己丑·畅所欲言。很好的@远志?@刘军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成都李元兵主治中医师?。

不怕争论。争。疑才有促进。

大医精诚:

金民老师读书多,识证下药考虑的多,吾当学之,向老师学习了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景岳全书·脉神章》指出:“凡脉证贵乎相合。设若证有余而脉不足,脉有余而证不足,轻者亦必延绵,重者即危亡之兆”。

远志:

无论何病大小便不利者先利大小便没有先解表的治法,伤寒论虽有表证者先解表后攻里,但温病下不嫌早。

虚和斋:

我说的“四逆散”是指通行本上有柴胡的那个“四逆”,你发的这一条的“四逆散”在桂林古本上是有“附子”的那个四逆。不是一个东西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伤寒病脉证并治,不单凭脉

黄双辉:

十一:无舌诊。无汗症。无渴否。无眠。如果交代了这些。我们就争论少很多了。明天讲十一字“卧”。

王家祥:

四逆散是四逆散,四逆汤是四逆汤

远志:

伤寒论在解表时也同时攻里的方也非常多,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等等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温病必急下,寒热不辨……

黄双辉:

所以。医者四诊。真的很重要。丝丝缕缕入扣。才是我们的追求

海滨诊所寿世诊所李元兵医生:

其实,只要提供真实的舌苔照片,寒热阴阳可立判,脉象不可凭

海滨诊所寿世诊所李元兵医生:

很多中医摸脉都不好评价那水平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寒结温润便自开

热结必急下存阴

中医难在辨,凭病脉证并治而出病机

大医精诚:

说明我们说的脉和仲景脉法不同。仲景常说阳脉怎么样阴脉怎么样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您说的对呀,脉弦滑数就是热呀,阳脉呀,但证不符啊,我们怎么取舍

阴证见了阳脉了呀

大医精诚:

诸如阳浮而阴弱,阳脉弦,阴脉涩……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脉不是唯一

大医精诚:

是的,谢谢金民兄我再好好看书

远志:

郑钦安那个阳虚喜热饮,阴虚喜冷饮辩阴阳完全不正确,临床阳虚的喜吃冰棍的都有,阴虚的喜吃烤炸的很多。

刘夫子:

此例病,尚在阳气微结阶段,热结尚未成形,故口不欲饮食而大便又难,脉阴中见阳,是关键在于气郁而阳不通,非内有真寒耳。

远志:

气郁而阳不通

虚和斋:

在桂林古本上,名为“四逆散”就是“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为散剂。而通行本称为“四逆散”,在桂林古本叫“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桂林古本上的“四逆汤”比通行本上多“人参”

海滨诊所寿世诊所李元兵医生:

桂林版的四逆汤也有人参。现在很多人看的是赵开美本

虚和斋: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加大黄”看似与“大柴胡汤”药味相似,但机理内涵完全不同! 

是的。通行本中少了“人参”

看似仅仅少了“人参”。却缺失了“阴中求阳”的内涵。

萧淞友:

这个确实是,我临床也发现这些病例。

刘夫子:

@唐海杰?@包头~王金民~中医医师(院长)? :温习《论》99条。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而渴本案不渴说明不是郁热于里

寒为本,气机凝滞,寒迫阳而出四未而寒热错杂

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刘教授指点

刘夫子:

病位在哪?

绿园汪晓堂中医内科诊所:

病位在少阳

远志:

《伤寒论》256条:“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太阴不运,寒凝少阴疏机不畅

绿园汪晓堂中医内科诊所:

手足温,知其邪未入阴也。

笑脈(荷生堂):

病位在少阳阳明应该没有异议,有没有太阳是争议之一

远志:

伤寒论第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笑脈(荷生堂):

病有没有里寒也是争议之一

远志:

按148条,最标准的方就是大柴胡,不得为少阴病,得屎而解。

随喜:

无里寒!不欲饮冷乃“阳郁不伸”,若阳气伸展,一切回归正常。

笑脈(荷生堂):

同意。此案不能过升。注意她是右眼出血。

远志:

第148条这么像少阴病,此案只是拒生冷一症,其它症皆为热症。

百世经纶一页书:

气郁而阳不通,阳微结。

随喜:

其实该病,若从温病郁热动血的角度去立法处方,非常直捷。

若用四逆散合枝子姜豉汤加菊花生地也很平稳。

远志:

伤寒论虽名为伤寒,实是寒,热两邪的传变,如认为伤寒论讲的是寒邪或寒化热很多条文理解不了。

中医赵红雨15530594956:

个人认为此条是柴胡桂枝干姜汤,阳微结,脾胃虚寒导致,胃肠道蠕动减退心下满,口不欲实大便硬,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伸故头汗出,手足冷,上热下寒

刘夫子:

下寒的依据?

中医赵红雨:

拙见,下寒指的脾虚,大便硬@刘夫子?刘师见笑了

中医赵红雨:

胡希恕老先生经常用比方治疗大便硬而刘老用比方治疗大便希,都是脾胃虚寒导致

一多:

大便硬不一定都是寒,我们不能揣测,要有寒的证据对吧

先入为主不妥

初学问枢一王宪武:

寒热错杂比较合适!大便硬,热也;大便溏,热也。大便硬,胃虚,寒遏制也;大便溏,里虚寒也。临床详辨。

远志:

有一常下利病人,我用小柴胡汤加芒硝汤下之,越下大便越硬,湿去故也。

初学问枢一王宪武:

@远志?应该是热故也!

远志:

非热也,如热黄连特效,何需下之?

雲岩山人(爱中医):

@不结和病例讨论,就是臆测?么有什么实际意义

初学问枢一王宪武:

@西安  梁健  执业中医?太对了,临床是重要的,临床详辨。

远志:

只是说明,大便,下利会有各种情况出现,不能持迷于一端。

黄双辉:

昨天,我们在二群,对一个病案进行了讨论(三阳病……并与合)。家人们各舒己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让我的瓶颈又松了一些了!!!感恩家人们。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有表须先解表。这是定法。规。法规,医门法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邪犯素体。可以直接两经。甚至三经……四经……六经同犯(合病)。不是都循规蹈举的“慢吞吞的一经一经……一日一日……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来的

但是,其实,实际上。邪还是很守规矩,不越雷池半步的“走的”。这点很重要。

患病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经日:“喘而汗出者”,与葛根黄芩黄连汤,利之。

经曰:“汗出而喘者”,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之。

经曰:“腹满而喘者”,与……·……汤。下之。

经曰:病人“心下满,胸满,此为实”,当下之?????!!。宜……汤。

经曰:病某,……。“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经曰:……·……。“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经曰: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经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经曰:“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宜……汤。

经曰:病人:……“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生姜半夏汤』主之。

……

黄双辉:

家人们。你学习了“喘”了。会喘了。懂喘了。不喘了吗?完毕

远志:

学伤寒论最难就是破我执,很多都是自己意测并非仲景之意,无我则能得其真义。

百世经纶一页书:

然也,结合临床,找客观证据,为辨证提供依据。

中医赵红雨:

@远志?此观点认同,六经皆可大便干或溏。关键是辩六经为病

黄双辉:

对,你跑得最快,总是无法归依原文。你执得最历害,

雲岩山人(爱中医):

当年刘渡舟一子高热,刘师自己在屋里走来走去,直到黎明才开出麻杏石甘汤,具体到病,其实是很难的,变化多端

黄双辉:

寒在那?虚在那?表在那?凭据。凭借。依据。

初学问枢一王宪武:

@中医赵红雨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方证还是厥阴方证?与小柴胡汤有何不同呢?!

雲岩山人(爱中医):

下寒是心下寒,还是隔下寒,那个位置

黄双辉:

外台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本来就是:小柴胡汤加减之方,

所以,三十六字要死记,四诊不全,输得干干净净

远志:

很多人认为寒热错杂方就是厥阴方,或厥阴类方,这种观点非常有问题,六经都可寒热错杂不独于厥阴也。

雲岩山人(爱中医):

凡应用柴胡剂都有个气机不枢有郁,郁而化热或郁久乘脾,脾阳不升不开,洽有外寒入里,上脘有热下脘有寒,中脘寒热相干,清上温下,气机的以枢,故柴胡类方可岁正邪虚实

处方

心下寒干姜桂枝守中有散

柴胡黄芩升开有苦下

中医赵红雨:

柴桂姜原本就是小柴胡的变方有阳虚加的干姜,微结用的牡蛎口渴天花粉

刘夫子:

贺兰山上一棵松: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

较多同仁对此病案的应有信息,提出了如下疑惑,如果方便,还望补充回告为谢!

眼疾的起病有多久?起因为何?有无伴发热?出汗情况如何?舌象怎样?

贺兰山上一棵松:

无发热,恶寒,出汗问题,运动量大有汗;2年前发作,这次发作15天,但是比以前厉害。西医开了些药(没有问,不见效)随即寻找中医处理。这个患者很麻烦的。脉上郁结很厉害。 患者自述上火,就是如此了,舌象我很少关注这个,几乎不看。

刘夫子:

脉上郁结很厉害,是什么现象?

贺兰山上一棵松:

少阳郁脉。这个脉属于师门一些东西。还是六经东西,阴阳,六经,脉症合参。阴阳脉法,比较尺寸,病在阳,病在阴,浮大动滑数,阳也,弦细微弱涩,阴也

陈攀:

是不是左右关脉大

贺兰山上一棵松:

落实到六经,然后关键症状,@陈攀 我们比较时候第一步是不考虑关的,只比较寸尺

刘夫子:

此次发病有何缘由吗?

贺兰山上一棵松:

患者言上火,就诊时候嗳气。今日复诊,患者自述周围人说其气色好多了,眼睛好了,重点就是颈项强直,加了3个药物,颈项强直好转大半。

这个患者平常就容易上火,少阳郁脉,吃点热的就上火,情绪不好口苦这些都有的。

脉阴阳,症的阴阳,比如不能食呕,病在阴,等落实到六经,有时间患者扎堆,有些病史就问的不详细。这个患者病程我打电话问了一下。关键问完,脉确认后处方就出来了。

海,女,56,右眼出血布满整个眼球就诊,口苦下午严重,嗳气频繁,拒绝生冷,颈项强直,喝水少小便易黄,手足心热,大便坚干,3-5日,脉息7至,脉弦滑,辨证如下,颈项强直,太阳,大便坚难,阳明,口苦,嗳气,少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大黄厚朴枳实,其中大黄后下,6付后眼底出血几乎痊愈,大便每日都有,随即根据脉象调整处方。中医需要疗效去取得患者信任。

小柴胡方剂,临床用的很广泛,上下内外都涉及到。

最近几日有时间,我分享一下这个方剂用法

3天一调整。

1诊,2诊方子没有动,就好了。然后去掉小承气,这些,加入附子麻黄这些

陈攀:

嗯,我感觉也是大柴胡。大柴胡加葛根

贺兰山上一棵松:

葛根没有用

陈攀:

大便多少天不行,关脉一般会郁,少阳入阳明去路,下边堵了,上边的火下不来,大便几天不行,代表津液亏了。

善哉:

葛根升津,下焦津亏,升阳助火之弊?

陈攀:

津液不足,加升津液的,大便通了,火不就下行了,不会助火,有大黄通便,引火下行,不会助火。人家开的药好,牛

平时不知道你们用白芍多不多,大量的白芍,可以通便。甘草,芍药汤,治腿抽筋,补津液了。

远志:

葛根用到300克可以通便。仝小林说量才是中医之秘,说方不谈量就搞不清楚了。

别人说个小柴胡汤,可能柴胡就用到250克了。

陈攀:

生姜也能补津液通便,新加汤里,生姜,白芍,人参,加量了

随喜:

为什么要听人说?人说的敢用?

为什么不“遵书守常”?超越常规剂量有时会“后果严重”的。

贺兰山上一棵松:

@随喜 柴胡我过去用到8两,效果真的一剂知。平常很少用到。但是说250克这些,真的没有用过。还是遵循仲师里面的,没有错

图片

图片

             初稿:马明月,张纯石

   编辑:张旭,王金民         审核:金卉兰

图片




图片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欢迎中医同仁们参与经方临床医案讨论中来,中医理论体系构架不同,医案讨论答案不同,故医案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最佳,这样在探讨医案中,升华我们的灵感,期待您的参与、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