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与反的注音

 zqbxi 2021-07-13

切,学名叫反切。切就是今天“拼”(拼音的拼)的意思。举个例子:“米,莫礼切”。(段注说文P.330),这表示,用第一个反切字的声母做被解释字的声母,m;用第二个字的韵母和音调做被解释字的韵母,i。所以,米的读音就是mi,第三声。

提问中说到的,“说文解字当中每一个字当中的什么切”,其实反切不是说文解字原有的。原来只写作“从某某声”。例如,“衭,从衣夫声。”(p.391)也记作“读若某”,就是读起来与某字发音相近、类似。
说文解字成书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发明反切。你所说的是清朝人的注释,还不是《说文解字》。基本上那个黑色的大字是说文解字(其实说文解字在北宋之前就已经散轶了啦,今天的说文解字是北宋时期收集整理的)。

反切可以用认识的字去推测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虽然还不太精确,但的确是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古人没办法保留声音,用留下的文字使得我们可以得知一些字的古代的读音。
例如,涸,下各切。(P.559)要是按照现代拼音来拼,涸这个字就是xe、xie的读音。难道是古人写错了?涸这个字不是念作he吗?再看,下,胡雅、胡驾二切(p.2)。原来,下,在古代念作wu,hu,可以读第二声,也可以读第三声。今天,南方人的方言里还保留了这个读音。下来,念作wu lai,夏天,念作wu ti。这么一来,涸反切作下各切就明白了,它读作he。
再如,角,古岳切。它不念作jiao,应该念作guo、gue。“古岳切”的古,其声母是g,与j差好多。角,以前念“谷”。今天南方人说“头上长角”(比喻此人特殊),也念作go。角色,念作guo se。
反切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字书是南方人写成的,那时根本没有现代拼音,也就没有所谓的标准读音。在今天看来,角色,北方人的确念作jue se ,而南方人也的确念作guo se。本来北方人说北方人的,南方人说南方人的,说了几千年。自从有了“推广普通话”这一出以后,才有标准与否的说法......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1、“反”就是“反切”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音标和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例证】:“犁”,利之反。也就是用“利”的声母“L”+“之”的韵母“i”=“犁”的读音为“Li”

【源流】:

       反切法最初也称为“反”或“翻”,后来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两种说法的合称。这两种说法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没有区别。顾炎武《音论》里说:“《礼部韵略》曰:'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反切取的就是“反复切摩”之意。唐代宗大历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讳“反”字,遂将“反”改成了“切”。

【出处】: 《大宋重修广韵》,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还有一口诀:“上字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注意事项】:

       古字典的反切只适用于当时的古音,不可单凭古代字典的反切记录套用于现代音。因为古音和现代音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比如上面的𠁁,如果仅凭古字典“徒口切”,取“徒”的普通话声母t,和"口"的普通话韵母ou3,推断为普通话读做tou3,就错了。因为“徒”中古音声母是全浊音[d],该声母的非平声字按规律在普通话中声母要演变为清不送气音d[t],同时这个中古全浊声母影响了声调演变,使中古上声一律变为普通话去声,即浊上变去律。所以𠁁的现代普通话读音是dou4。

       可见按照“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原则,古人或能很准确地读出一字字音。然而,由于古今音变的关系,古代所制定的反切,到后世已不能再简单地以“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的原则读出该字正确读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