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高参88 2021-07-14

本篇目录:

**************************************

169 91.五当召

清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170 92.盂城驿

清                                 江苏省高邮市

17193.玉海楼

清                                浙江省瑞安市

172 94.二宜楼

清                                 福建省华安县

173 95.魏氏庄园

清                                 山东省惠民县

174 96.丁氏故宅

清                                 山东省龙口市

175 97.开封城墙

清                                河南省开封市

176 98.周口关帝庙

清                                河南省周口市

177 99.内乡县衙

清                                河南省内乡县

178 100.马田鼓楼

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

91.五当召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五当召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盂城驿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盂城驿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东(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古代盛饮食、水等的园口。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盂城驿故而得名。古盂城驿是高邮旅游一轴一带五区规划的重要节点,是彰显高邮古、文、邮、水旅游特色的重要景区,也是高邮对外推介的重要高邮旅游景点。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汉建县,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高邮,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把自己的名字与邮传联系在一起的唯其高邮。高邮是国内唯一因邮建城、因邮而名的城市。高邮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从此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一支“邮”字歌,从古唱到今。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秦邮亭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古盂城驿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皇华厅又称正厅,为五开间明代建筑,其功能为传室政令的场所,驿站管理中心。中三间屏门止方悬挂“皇华厅”匾额,下方为“明、高邮州城图”,两侧悬挂“消息通灵会心不远,置邮传令盛德留行”的联。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盂城驿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3.玉海楼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玉海楼,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三面环水,前后两进。玉海楼左临湖滨公园,与绿荫蔽天的古榕遥相辉映;三面环以池塘,前后凡两进,面阔各五间,楼有廊,前后相通。大门有清李文田书“玉海书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联;前后厅堂分别悬以郭沫若和潘祖荫书的“玉海楼”匾额。楼西首有“园厅”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两三人”诗意;又称“百晋陶斋”,厅前有园曰“颐园”,相传毁,园有荷花池,年年盛开。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玉海楼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私家藏书楼。它如同一个文化坐标,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为代表的文化人物堪称当时温州文化的领军人物。他们上接王开祖、林石、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开创的永嘉学派,后启晚清东瓯务实创新的事功学说。特别是孙诒让,其后半生以弘扬传统学术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广布于世,并于国家变革之际,身体力行,革故鼎新。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陶斋,分别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条纵轴线上,原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玉海楼三面环河,前后两进各五间,左右回廊,槛窗花式多样。楼西为百晋陶斋,原名“恰受航”,俗名“船厅”。斋前有园,名“颐园”,园内种植四季花木,中凿荷池种植白莲,盛开不衰。斋后为丁字廊,其西为孙诒让故居。故居前后三进,门厅五间、花厅五间、正楼七间,左右轩楼各三间。故居后为花园。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玉海楼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4.二宜楼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二宜楼位于福建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就算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还是会相差一度。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740至1770年)历时30年,开基祖为蒋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开荒种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几百亩,聚攒了些财富。后娶妻生子,便想为子孙后代建立万代基业。他请了一位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巨资,经营了12年才建成这座大楼。楼的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内环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而外共192间。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二宜楼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5.魏氏庄园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西南部的魏集镇,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和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禹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魏氏庄园占地40余亩,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园、池塘、祠堂、广场五个部分组成。庄园的住宅将具有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城堡式建筑群。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城垣建筑平面为矩形,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在城垣的东南与西北角各设一突出墙体的碉堡,碉堡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设石质传话孔,便于传递信息。城墙外部高10米,内墙高7米,内部地基整整高出3米,这是主人为了防御黄河水患而专门设计的,庄园往南不到5公里便是黄河河道。城墙地基厚3.8米,顶部宽1.5米,城墙顶部中间为宽窄不一的跑道,沿着跑道可绕城墙一周。城墙外砌垛口、射击孔。内设女儿墙。城墙一周共有40个排水石槽。城墙内壁四周共有设13个供武装人员对外射击的壁龛。北部城墙女儿墙为锯齿状,最窄处仅容一人行走,体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防御思想,而又有风水学人士讲,这层次不齐实为山,有背靠大山的讲究。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住宅房屋建筑是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同时又有典型的地方风格。其主体结构为清代小式木作台梁式构架,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平面布局是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沿南北纵轴对称设计,并按前堂后寝的原则依次排列,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鳞次栉比的住宅房屋与高耸的城垣融为一体,尤其突出了能攻易守、进退自如的军事防御功能。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住宅群体共三进九座院落,共有大小256间房屋。现存院落6个,住房40余间,房屋营造为硬山,分卷棚顶、花脊两种营造方式,形式风格特异的前厦回廊。院落群分别由中路院落和东西侧跨院组成,中路院落为主体建筑,属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住宅。两侧跨院分别有私塾院、裁缝院、厨房院等。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连,通过石流向内宅供水,供物靠内外相通的壁洞。各房间冬季取暖采取中国传统的火炕式。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此外,内宅北大厅东西两端硬山设有吊桥,联接城墙顶部。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魏氏庄园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十九年建成,是缙绅地主魏肇庆的宅第。该庄园布局巧妙,结构合理,城垣、住宅房屋相互为用,巧夺天工。庄园占地面积24613平方米,分城堡式住宅、广场、池塘、花园四大部分。住宅外围城垣为青砖砌体,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墙高10条米,基宽3.8米,顶宽1.5米。顶部外侧为垛口,内侧砌筑女儿墙,中间为跑道。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庄园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220国道南侧魏集镇的魏集村。它是清代布政司理问、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历经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冲击,主体建筑保护完好。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魏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6.丁氏故宅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丁氏故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原为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丁百万是黄县著名富豪,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清康熙年间始致富。丁氏发迹后,征召邑内外能工巧匠,在黄县城里营造宅第,规模宏大,有2700余间房屋,现存240间,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故宅藏有文物1.4万件,三级以上文物160余件。故宅内有复原陈列、丁佛言纪念馆,设客厅、花厅、卧室、书房、私塾、当铺、车轿房、账房和民俗等20个展室。“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建于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每路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木构架结构,硬山坡顶,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故宅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现存的丁氏故宅古建筑群,每个大院由五进四合院组成,以中轴对称布置和扩展,给人以庄重、稳定的感觉。大门两旁的石鼓,称为门当;门框上方的四个门簪,称为户对。房顶对称的龙头,称为正吻,有镇宅避邪之威,龙头之间的脊饰,俗称“福囤子”,表示家中粮食满仓,已逾屋顶。门道上方挂的灯笼,称堂号灯,上面写有宅院主人的堂号。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鸿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内重大喜庆活动时才挂上。其照壁也相当考究,上有龟背文,下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喜鹊登梅。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乾隆年间,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历代重视读书、为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儒、官、商做到有机结合,故长盛不衰。先后27人次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148人;当铺、钱庄遍及我国东部11个省市,被誉为诚信经商的当铺世家。相传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是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为山东首富,绰号“丁百万”。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丁氏故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龙口市博物馆。

*****************************************

97.开封城墙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开封城墙即清代开封府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如今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当地政府自1994年始对城墙进行整修。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西门(大梁门)、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3座城门。不久时间政府还会陆续修建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大南门(南熏门)等。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是建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城。与今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县)迁于此地,并修筑了一座大梁城。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现已被辟为古城墙博物馆。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一如明制。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48年攻打开封城,留下的战争工事。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开封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98.周口关帝庙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沙颍河北岸,是“豫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号称“周口八景之冠”。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关帝庙本名“山陕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58米,面积达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亩。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整个建筑群占地两万一千平方米,沿南北中轴线,纵深布局为三进院落,仿宫殿式。照壁、山门、钟鼓二楼,左右铁旗杆、石碑房、碑亭、药王殿、灶君殿、东西廊房、财神殿、酒仙殿、东西看楼、东西庑殿、老君殿、马王殿、温神殿及客舍、工作房等建筑,分列于中轴线两侧,遥相对应。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庙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碑碣林立,殿堂秀丽,是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这座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能和智慧的古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它集民间建筑艺术之大成,在建筑构件上巧妙的运用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彩绘和铸铁等工艺,融合了园雕、高浮雕、镂雕、阴刻等不同技法,使一件件作品造型完美,形象传神,木雕、石雕、砖雕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居当时中原之冠,突出反映了清代中晚期那种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社会风尚。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大量采用了“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五福捧寿”、“加官进爵”、“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天马行空”、“喜上眉梢”等各种神话故事;“王祥卧冰”、“张良进履”、“刘海戏金蟾”、“白状元祭塔”、“鲤鱼跳龙门”、“喜鹊闹梅”、“狸猫戏蝶”、“马上封猴(候)”等传说故事;以及珍禽异兽、山水花卉、人物仙灵等,是封建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形象反映。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周口关帝庙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它象一棵璀璨的艺术明珠,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来此观瞻和研究。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周口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内乡县衙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是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内乡县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马田鼓楼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怀化马田鼓楼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田心寨,距县城30公里。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侗族独特建筑。方形二层楼阁,九层八柱,木结构。边宽8米,高20米。顶盖为八角形,上托葫芦宝顶。封檐板与楼内大梁彩绘民间图画,各檐翘角饰禽兽浮雕。底层设火塘,四周置木凳。二楼正面系活动板壁,可兼做戏台。

第四批国保--(10.古建筑)
1996年11月20日马田鼓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