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和“爹”都指父亲,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爹商周古字揭开秘密

 再见羊城 2021-07-14
称谓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中的一部分,可分为亲属、社交、特殊称谓,而亲属称谓中又包含了正式和非正式的部分,诸如父亲、母亲、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就是正式的、爸爸(爹)、妈妈(娘)、老姥爷、老姥姥、姥爷、姥姥就是非正式的。
不过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父亲和母亲的称谓,还多出爹、爸爸、娘、妈妈,于是很多人就会想这些称谓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和大家说一下“爹”和“爸”的区别,以揭开古人更喜欢“爹”的谜底,以及后续的发展。
说“爹”说“爸”都要先说“父”,“父”字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时候是右手拿着一把斧头的样子,也有的专家认为是手举着一把杖的样子,如果是斧头,那么意味着家庭的劳动力,如果是杖就意味着是行使教育权利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意味着能被称“父”的人,是一个有着领导权力的人,是“上位者”。
比如《诗·小雅·伐木》讲:“以速诸父。”把天子和诸侯称为“父”;
《朱熹集传》介绍:“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把上司长官也称为“父”;
《仪礼·丧服传》更有:“父至尊也。”即使是禽兽中的雄性,也是至尊的存在。
那么一个家庭中掌握着劳动力,又掌握着教育权的那个人也自然而然能被称为“父”。
可称为“父”是一种官方用语,且不代表一种特别性,为了避免混淆,在人们认知更为强化之后,“爹”就应运而生了,在甲骨文中,以及简化后的“爹”字上,都能看出来“爹”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父”,一部分是“多”,为什么要拿“父”和“多”凑在一起?它们代表着什么?
其实“父”依然指的是父亲,不过“多”指的是多个子女,在古代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才叫“多”,所以家中三个子女以上的,才能叫“爹”,尽管“爹”和“父”一样之后也可以被用来长者、尊者、长官等,但它的范围还是比“父”要小很多,而且说了这是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才能把父亲叫爹,这本来是一种规定,但后来就变成了祝福。
祝福什么?祝福“多子多福”,古代连连战乱,各种自然灾害,生再多都活不过,很多女人还会因为生产而失去性命,“多子多福”不是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福气,多一个人给自己养老送终,这背后其实意味着国家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家庭的美满,可以说现在三胎政策开放之后的三胎家庭中的父亲,都是多子多福的“爹”了。
“爸”并不是外来词汇,“爸”的发音也不是外来的,它也是由“父”一字衍生出来的中国词汇,父和“爸”最早的时候都叫“Pa”,同样也是为了进行区分,“父”加上黏黏糊糊的“巴”字就成“爸”,《广雅》即载:“爸,父也。”《集韵》又载:“必驾切。吴人呼父曰爸。”《龙龛手鉴·卷四》明确指出:“爸,蒲可反,楚人呼父也。”
只不过最早“爸”的受欢迎程度,既不比“父”,也不比“爹”,1933年黎锦熙还专门发表《“爸爸”考》一文为“爸爸”一次正名,这一方面是发音上“父”和“爸”没区别,另一方面“爹”和“爸”更有字义上的优势,中国的“爸”逐渐变成“爸爸”,并且取代“爹”和“爹爹”,则完全是民国及之后外来文化的冲击。
依然是《“爸爸”考》载:“近来小学国语课本大都依北京语改'父亲’为'爸爸’”,也就是说“爸爸”逐渐取代“爹爹”,是从北京开始的,北京作为中国文化名城,又是首都,那边接收外国知识和学识是最早的,而全世界基本都通叫“papa”,为了更好交流,大家也渐渐潜移默化说“爸爸”,再到后来影响全国。
不过需要知道的一点是,不是全国都这么叫,也不是全国都是“爹”就指的是“爸”,“爸”就指的是“爹”,前面说到过“父”本身可以指多种人,“爹”其实也是,有的地方叫祖父也叫“爹”,光绪帝还会叫慈禧叫“爸爸”呢,总而言之,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中国文字的演变也复杂有趣,你可能需要一本《说文解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